政府职能也叫行政职能,是指行政主体作为国家管理的执法机关,在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它体现这公共行政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向,是公共行政本质的反应。以下是学习啦我们今天为大家精心筹备的:金融危机视角下政府的职能探讨有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金融危机视角下政府的职能探讨全文如下:
2008年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以及随之而来持续多年的大衰退,是美国战后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认识美国社会的一个好机会。这些年来,关于金融危机的回顾和概括大多关注于华尔街和金融体系,而对于政府在应对危机中的用途,似乎只有政府内部的少数官员在深刻反思。当年的财政部长鲍尔森在2010年写了名为《千钧一发》的回忆录,记叙了这一段经历。但他在2009年总统换届后就辞职了,所以故事只有前半段。而另一位政府方面的主角,就是盖特纳。金融危机爆发时,他正好在台风中心,是纽约联邦储蓄银行主席。随后,他担任了2009年至2013年的财政部长。可以说盖特纳在整个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恢复阶段都是美国政府财政金融政策的主导者之一。他在2014年初出版的自传《重压检测》是这个流程中政府运作更完整的记录。
在《重压检测》这本书中,作者记叙了 2008 年以来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几件大事 :金融危机的爆发与遏制,消除恐慌的重压检测,欧盟诸国财政危机,美国的经济刺激,金融法规改革以及围绕赤字与国债限额的两党争斗。贯穿全书的主要立场,就是政府在这些经济非常时期起着重要功效。没有政府的发力,自由市场就不可以从危机中恢复。
盖特纳对于遏制金融危机流程的记载相当全面和专业。他反复强调一条主线 :消除市场恐慌,恢复资金投入者信心是整个金融系统稳定与恢复的重要,也是政府运作的首要任务。也就是说,这个考量压倒其他。而这个任务只有政府可以担当。
虽然由于观念和法律限制,政府救援曾有重大失败和失误,但总的来说政府的应对是胜利的。通过金融救援对大金融机构注入资本以及进行公开的重压检测确认各个银行的健康程度,政府胜利地重建了市场信心,制止了资金逃离。虽然美国是金融危机的震中和最重的灾区,但美国的金融运作与整体经济的恢复速度都高于欧洲。
尽管如此,对于政府救援的批评还是此起彼伏。盖特纳的书也因此花了大量篇幅进行辩护。这些辩论的焦点是在道德上如何看待这样的事实 :政府用纳税人的钱进行救助,而直接的受益人是肇事者,同时他们还享受着优厚的工资、奖金,甚至被撤职时还有黄金降落伞.这样的事听起来非常不公平。盖特纳指出,接受救援的金融机构的股东们几乎丧失了所有资本,而且政府无权改变以前已经签订的待遇合同。不管如何,这本书显然不可以终止这种争论。
其实关于政府的角色,还有一个更要紧的问题似乎没有得到大家的注意。上面讨论的是一个理想政府应该起的用途。但现实中的政府却远非理想.盖特纳和鲍尔森的书都包含了关于政府运作的痛苦体验--他们的行动受到种种法律的限制和各方面公众的质疑。
但问题是,虽然可以讨论改进政治规范的种种办法,但大家都了解这些弊病至少在将来几十年内仍将存在。民主政体在执政效率方面有本质性的弱势,而在现代的经济和科技条件下,民主政体怎么样适应和改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美国的政治体系本来就是按低效、稳定的目的设计的,其用意是保护国家的根本利益而不是有效地管理社会行政事务。盖特纳们看来满足于用华盛顿的种种缺陷来讲解政府干预流程的失败和问题。言下之意政府干预本身没有错。错的,需要改进的,是现在的政治运作方法。
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增强政府干预金融危机的能力?在盖特纳看来,重要是政府的权限 :财权和行政干预权。在财权上,他期望政府有实质上无限的财力,可以为任何债务供应保证,或为任何金融机构注入足够资本。而行政干预权,则是允许政府接管陷于困境的金融机构并将其有序地解散,力求不引起市场混乱。
其实,政府要发挥功效,除了法定的权力以外还有软实力,也就是对于金融机构的影响力。这在鲍尔森的回忆录中有更详细的记叙。在这种流程中,政府的影响力不仅是财力和权力,还有大量其他方面。第一,政府在金融界没有自身的利益,只是为了维护市场稳定,所以它在撮合双赢交易方面比较令人信服。第二,银行目前和今后依赖政府的地方必定不少,在危急时刻谁也不敢随便与政府顶牛,所以政府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能力也不容小觑。在说服银行接受财务救助 TARP 条件时,鲍尔森和盖特纳就曾公然以秋后算账来威胁。最后,政府还可以用少量资金为风险最高的资产供应担保,为交易扫除最后障碍。也就是说,大家不肯定需要在权力和财力意义上的大政府,但需要善于借助影响力,促成双赢合作的聪明政府.
比起应对危机,更要紧的是防止下一次危机的产生。这就要改革金融体制,堵上已经发现的漏洞。对于这个问题,盖特纳的考虑也是以政府为中心的。除了通过权力和财力的增加而提高政府的抗灾能力外,他还提出了打造衍生商品交易市场,按期进行重压检测,提升银行和交易商资本储备准则等法规上的改革措施。但是他对怎么样进步和增强有利于稳定的市场机制毫无分析。而离开了市场机制,政府主导的改革势必是笨拙、僵硬的,很可能带来副功效。
盖特纳在谈论财政问题时还是维持了学者风范。他基本做到言之有据,对于相反的事实和看法予以承认和讨论。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流程中,他也的确表现专业,做出了亮丽的贡献。在书中他谈到大量权衡和考量,例如如何由政府注资支持银行,同时防止政府成为大股东而造成国有化.但在谈论更宏观的经济问题时,他就显示了相当的局限性。对于伴随金融危机而来的经济衰退,盖特纳唯一的理解似乎就是放贷冻结和市场恐慌引起1所以解决方法就是政府很多撒钱和联储放宽银根的刺激。但事实上,这次经济衰退中,美国面临着大量更基本的挑战,包括制造业持续衰退,贸易赤字剧增,贫富差别扩大等。这些都不在盖特纳的视野之内。当然,他的职务是财政部长,这些问题或许不是他分析的事。但他书中叙述的是整个总统经济团队的活动,而对这方面的讨论没有任何提及,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
盖特纳的书给我一个启示 :或许提高政府效能的一个途径是在行政分支中区分政治和专业部分。政治部分负责拟定和推行全国性的政策法规,通过四年一度的总统选举和平日的国会咨询、听证、法案等对全体选民负责。而专业部分则有更大的自主权,来提升行政效率。专业部分的负责人应该不是基于政治立场和党派而是基于专业能力来委任,现在政府中已有专业部分,如联储会合一些执法机构,但还可以再扩大到财政、国防中的一些职能。
问题是谁来制衡这些机构呢?从盖特纳的书来看,现在财政和经济政策的拟定基本上靠政府内的团队,没有咨询政府外专家的机制。这方面的改革既有赖于政府运作愈加开放,也有赖于政府外的专业人士更积极,更负责地关心政事,参与政府决策和运作。
以上谈到的盖特纳和鲍尔森的两本回忆录,加上前国防部长盖兹的回忆录《职责》,有大量共同之处。这些作者都是不情愿地被招募进政府工作,不停地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找平衡。他们对自身的使命充满热忱,但厌恶国会政治。盖特纳还多次抱怨不知道状况却对他们这些专家横加指责的公众舆论。尽管都是一面之词,但这几本书相互参照,或许对大家知道政府的能力和局限,知道政府官员的心态和决策流程有协助。
在大政府还是小政府的讨论中,盖特纳以他自身的经历供应了有趣的考虑内容。在面对危机时,一个强有力、反应飞速的政府介入往往能起到独特的、重要性的用途。可是民主体制强调制衡、问责,在行政效率方面不占优势。同时,大家从他的言论中也可以看出,一个专业工作者参与拟定全国性政策的步骤时,不仅有常识结构方面的缺失,也有个性和专业锻炼上的不适应。所以,在大家比较大、小政府的优劣时,要看的不是抽象的政府,而是由实质的人和实质的政治体制组成的政府。金融危机给了大家一个机会去认识现实的政府操作,从而更好地决定政府应有的地位和功效。
【金融危机视角下政府的职能探讨】有关文章:
1.关于金融危机的议论文4篇
2.新课标下的高中函数应用教学探讨论文
3.多元智能视角下的高职闲暇教育探讨论文
4.应对金融危机的中国财政政策评析论文
5.地质遗迹保护视角下的地质公园旅游开发探讨论文
6.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方案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