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学习方法  学科学习方法  各学科学习方法  脑力开发  演讲与口才  小学学习方法  记忆力  初中学习方法  资讯  英语 

盲校初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撰写领会

   日期:2024-01-03     来源:www.zhixueshuo.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548    评论:0    
核心提示:盲校初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撰写领会   关于盲校初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撰写领会,欢迎阅读借鉴。   摘 要: 盲校义务教育语文实验教程是视障学生语文学习的好伙伴。

盲校初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撰写领会

  关于盲校初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撰写领会,欢迎阅读借鉴。

  摘 要: 盲校义务教育语文实验教程是视障学生语文学习的好伙伴。新教程对选文作了适合调整以适应视障学生身心特征, 预习设置的优化满足了视障学生特殊需要, 丰富的训练设计能有效促进视障学生缺点补偿。

  关键字: 视障学生; 语文教学; 新教程; 特点;

  201x年的春季, 盲校义务教育语文实验教程终于定稿并试教。新教程的编排体系独树一帜, 内容选择别出心裁, 习题设计焕然一新, 呈现方法灵活多样。大到排版的格局, 小到注解的推敲, 每一细节无不彰显其独特的魔力, 可以说它就是视障学生语文学习的好伙伴。本人主要承担了初一下册第三单元的撰写与试教工作, 现就该单元新教程撰写的特征略作解析如下。

  1、调整选文内容, 尊看重障学生的身心特征

  依据《盲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中教程选文要具备典范性, 文质兼美, 富有文化内涵和年代气息, 题材、体裁、风格多姿多彩, 难易适度, 合适视力残疾学生学习的建议, 此套教程以2016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程为依托, 在选文的困难程度和需要上作了适合的调整, 但差距没过大。以初一下册第三单元内容为例 。

  第11课的《台阶》调换成《一般人》, 其缘由有二:一是《台阶》的篇幅过长。全文约3500多字, 而盲文课本因受空方、标调等原因所限, 每页最多印刷270个字左右。按如此粗略计算, 此文至少需14页。按《课程标准》中建议的7至初三盲生的阅读速度每分钟140个音节算来, 读完此文约需25分钟, 而低视生的阅读速度为每分钟85个字, 则需40分钟左右。如此必然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也会占用过长的教学时间。其二, 《台阶》的方言较多, 如凹凼 活做得去等, 给学生的阅读理解带来困难。因此, 调换成了梁晓声的《一般人》。此文约1400字, 且内容浅显, 较易为学生所同意。

  表1 部编版与新版盲校语文初一下册第三单元内容对比

  编者有意把这四篇文章集合成一个关于小人物的故事单元, 这类小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 但又闪现出出色品格的光辉,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向善、务实、求美。除此之外, 还将写作的主题由抓住细节调换成写出人物的精神, 将名着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调换成鲁迅《朝花夕拾》, 增添了口语交际:听了解主要内容, 将课外古诗词诵读的内容统一调到最后。如此的安排既涵盖了视障学生应具备的语文常识、必需的语文能力、必要的文化熏染, 又适合地调整了困难程度, 在需要与尊重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教程撰写思想。

  2、优化预习设置, 满足视障学生的特殊需要

  此套教程充分考虑了盲生和低视生的差异, 在教读课文的预习中进行了适切性设置, 即在原有些两道题中保留一道, 另外设计一道词汇积累的题。前者注意贴近盲生的同意能力, 后者照顾低视生的认知能力, 均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改变了以往学生不会预习、很难形成真的的阅读体验与个性考虑之弊病。如此的设置促进学生乐学、会学, 让预习落到了实处。

  比如, 第10课《老王》的预习, 部编版教程设置了两道题:1.阅读课文, 想一想, 在作者眼中, 老王是个什么样的人?2.再读一遍课文, 想一想, 在老王眼中, 杨绛又是个哪种人呢?盲校新版教程保留了原第1题, 删除去原第2题, 新设第2题是关于惶恐肿胀等10个词的词汇积累。

  这类预习需要既能帮助低视生扫清阅读障碍, 也可以督促全体学生完成对生词的揣摩和理解, 从而体味课本的语言质朴却又于细微之处见深意的特征, 让尊重学生阅读体验落到实处, 有效地践行了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

  3、丰富训练设计, 促进视障学生的缺点补偿

  这套教程在教读课文后安排了3个栏目, 包含积累运用 、考虑理解 、探究拓展 ;自读课文的训练安排了5至6道题, 既体现了单元学习重点, 又重视了全盲和低视的差异与互补, 且梯度明显、合理适用, 促进了缺点补偿。

   同义词的使用形式多样

  汉语中的同义词五彩纷呈, 风格各异, 只须精心使用就能充分表达感情, 使文章生辉。但怎么样指导视障学生正确理解并适合地使用同义词呢?新教程使用了多种呈现形式, 并注意层次的由浅入深、内容的衔接统一。如第9课后的第1题是选择适合的词汇填空, 其中第1小题:

  一到夏季, 睡觉时她又 两脚两手, 在床中间 一个大字, 得我没空间翻身, 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 又已经 得那样热。

  此题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比较同义词的细微差别, 重要是在同中求异。学生剖析的角度可以是词义的轻重、范围的大小等, 只有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甄别, 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接着在第10课有荒芜、荒僻坍塌、塌败取缔、撤销三组词加以巩固。第11课又有写出下列词汇的同义词的训练。三类题的设计体现了鲜明的层次性, 有益于学生逐步领会学会。

   同音词的辨析特征明显

  汉语中的同音词指的是声、韵、调一模一样, 而意义完全不一样的一组词, 如淡薄、淡泊, 明眼人通过字形便能判断出它们各自的意义。而如此的词若写成盲文, 就完全是音同、字 同, 盲生没办法不同它们到底应该是哪一个dnb, 这就给他们的理解导致了困难。因此, 编者使用了先给出每一个词的讲解以帮助他们辨析, 然后依据语境选择填空的练习形式。如第9课后的第2题, 第一给出同音词的讲解:A.淡薄, 因淡忘而模糊;B.淡泊, 对于名利淡漠, 不重视。然后需要学生在括号里填上正确词汇的序号:1.爱因斯坦是一个简朴、直率、平易近人、 名利的人。2.这种敬意, 虽然也渐渐 起来, 但完全消失, 大概是在了解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

  词汇讲解的铺垫, 仿佛给了学生一根拐杖, 矫正了他们的思维盲点, 有效地推进了他们的思维进程, 使大部分学生在略作考虑之后就能轻松正确地加以不同。

   成语的练习穿插巧妙

  此套教程从课文中精心挑选出常用成语, 以强化学生的理解与积累运用。如第9课后第3题:说说下面括号里成语的意思, 并用这个成语造句。其中的第1小题:他的太太却正相反, 什么也 , 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 枝折了, 还要愤愤地咒骂道:尸体!

  如此的穿插安排不只巧妙地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 而且能够帮助他们恰到好处地积累与运用。

  而第11课后的第2题是如此的:

  选择适合的成语填空。

  滥竽充数夸大其词一笑置之指手画脚正襟危坐

  1.说话要实事求是, 可不可以 呀!

  2.大家欢迎实干的人, 讨厌不愿出力却一直在旁边 的人。

  3.在大家这个科技小组里, 每一个人都有我们的专业专长, 无人 。

  4.父亲在书桌旁 , 要和我商量到底考试报名哪所学校, 我不由得也严肃起来。

  5.他只不过开个玩笑, 完全没恶意, 你就 吧!

  题目里的成语完全源于课本, 但内容又超越了课本, 从而有针对性地弥补了视障学生常识和能力时常脱轨的薄弱环节。

   探究的视角新颖独特

  配合新课标, 新教程探究题的设计视角独特、延伸到位, 以课本为射线, 打通课本内外, 主张自主、合作、探究和开放的学习技巧, 不断挖掘语文课程的丰富资源。

  如第9课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程的原题是:课外翻阅绘图版《山海经》, 试着查找关于九头的蛇三脚的鸟一脚的牛等的文字或配图, 看看这类怪物到底是什么。同时, 大体知道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感受其神奇色彩。

  显然, 如此的题目不太合适视障学生。因此, 本教程改为:童年的鲁迅是那样渴望得到一本带插图的《山海经》, 你有没过如此的心情呢?把你读过的印象最深刻的书推荐给大伙。

  此题为学生有关常识的衔接搭建了一道桥梁。试教中有些学生推荐了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加拿大作家蒙哥马利的《绿山墙的安妮》《富兰克林传》等。他们复述了故事梗概, 描绘了自己喜欢的情节, 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非常不错地达成了延伸、探究的教学目的。

  再譬如第10课后的探究题是如此的:

  不少文学作品都是通过脸色的描写来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 像《三国演义》中, 关羽是红脸, 表示忠诚;刘备、周瑜、诸葛亮等是白净脸, 表示儒雅、智慧。《水浒传》中李逵、宋江等都是黑脸, 表示嫉恶如仇、敢爱敢恨。说说下面的几种脸色各表示什么含义。

  1.他面色死灰, 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

  2.煮饭妈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 后来一提起, 还是立刻面如土色。

  3.韩麦尔先生站起来, 脸色惨白, 我感觉他从来没这么高大。

  4.他的面孔黄里带白, 瘦得教人担忧, 仿佛大病新愈的人, 但精神非常不错, 没一点颓唐的样子。

  察言观色是视障学生在实质日常的能力弱点, 在传统的盲校教学中, 这种体验性学习并未遭到应有些看重。事实上, 视障学生的常识基础也是打造在生活经验之上, 经过体验才纳入常识结构的。他们既有些体验是语文教育非常重要的根基和资源, 但他们的体验常常是零碎而杂乱的。此题正视了这一特质, 将碎片化的常识整理起来, 达成了对视障学生既有体验的生成、提高和重组, 而由此衍生出的一系列教学活动, 无疑为他们察看生活、知道世界打开了一扇门, 这是盲校语文课堂前所未有些。

  当然, 新教程也存在一些不足, 譬如, 写作实践中有些内容不太合适视障学生, 写出人物性格和风韵的200字小练笔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讲绝不是易事, 等等。但瑕不掩瑜, 这套教程打破了此前盲校课程照搬普校教程的沿袭, 开创了盲校专用教程之先河, 它在盲教范围具备里程碑的意义。

  ◎配合新课标, 新教程探究题的设计视角独特、延伸到位, 以课本为射线, 打通课本内外, 主张自主、合作、探究和开放的学习技巧, 不断挖掘语文课程的丰富资源。

 
 
更多>大智教育相关文章

考试报名
推荐图文
推荐大智教育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智学网-大智教育,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指导,我要自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