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指导:论文修改的6种办法
下面是论文指导:论文修改的6种办法,欢迎阅读。
修改论文的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热加工法。热加工法就是在初稿完成将来,趁热打铁,乘思路明确、大脑活跃、感情亢奋、思绪仍然沉浸在论文语境之际,立刻对在写作过程中无旧倒颐及的缺漏或错误准时加以补充或修订,一气呵成,毕其功于一役。这种办法有哪些好处是此时大家仍然处于好的写作状况下,思维活动具备一致性和连贯性,对论文的内容印象深刻,思路明确。修改工作效率较高。容易R4寺文脉的贯通。但这种办法需要以初稿的酝酿构思比较成熟、论文基础较好为首要条件。不然,因为时间的限制,缺少进一步的深入考虑和很多方面的考虑,修改比较容易限于小修小补,仅仅在改正标点符号和错别字上下功夫,甚至流于走过场,对论文的总体水平不会起到实质性的辅助。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所谓当局,既包含当事人,也包含当事人此情此景的沉面其中。譬如与人芳牛争论。因为当时情绪激动,容易慌不择路,饥不择食,言词不免偏激甚至荒谬,但也自觉得所有在理,错在他们;而过后冷静下来一想,就会感到我们的不妥乃至完全错误。
由此看来,热处置由于身陷此情此景,思绪、感情没跳出来,此种修改是有肯定局限的。
冷处置法。热加工法的缺点使大家的思路仍然遭到写初稿时逻辑框架的限制,总是A出原有些构思圈子,困难发现深层次的问题,看法的偏颇、结构的疏漏之处尤难发现。这是因为1门在考虑问题时,总是采取一种特定的思路,相隔时间越短,思维的局限性就越强。在完成初稿将来,有意识地把论文冷却一段时间后再加以修改。容易克服原来思维活动的惰性,跳出原有思维的局限,从新的角度更客观、公正、冷静地检查和评价我们的论文,就容易发现初稿的遗漏之处、不妥当之处和不健全之处。尤其是作者经过阅读有关材料和思索有关问题,产生新的感受、新的认识。再看初稿就容易发现不健全、不妥当之处,通过删除多余、增#坏足。使论文水平有新的提升。而且冷处置去修改还可以使作者从读者的角w寸论文进行考虑,总是会有新的怎么看。从而更全方位更完整地进行论文的修改。宋代的欧阳修。文章写成后。反复推敲数日,才肯出手。清代的袁枚,写出一首诗后,常常放几个月,再继续润色。当代散文家梁衡过去说。他写文章,常常是初稿出来后先压它一段时间。再继续写,有时旱压到一年才完成的。鲁迅先生在谈写作领会时过去说,把文章初稿暂时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其实,在搁置的几天中。并非完全舍弃,完全置诸脑后,而是仍旧在考虑,只是这种考虑不是集中的考虑,而是断断续续的、一闪一闪的考虑罢了。这与人的思维的持续性和间歇性有关。现代一些人喜欢在写完后把初稿贴在墙上,不断看,不断改,用的就是冷却法。这种办法的缺点是放置时间长了将来,对论文内容的记忆会模糊起来,修改时困难进入好的写作状况。修改后的内容或许会与原文很难m寺文气上的一致。
有一篇题为《国内个人信用规范的探讨》的毕业论文,其初稿的论文提纲如下:
1、个人信用规范是介于法律与道德中间的行为规范
个人信用规范及其功能
个人信用是介于法律与道德中间的行为规范
2、美国个人信用规范的有关法律
《公平信用报告法》
《公平信用机会法》《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诚实借贷法》
3、国内个人信用规范的立法近况
4、打造国内个人信用规范的一些构想
〔一)国内应当尽快颁布《个人信使用方法》
《个人信使用方法》应当包含的个人信用信息
〔三)个人信用信息的搜集、发布途径
在初稿冷置几天将来,作者对初稿进行审视后发现,无论是从论点的提出。到论据的剖析说理。再到谋篇布局,初稿都存在看比较大的问题:第一是论文结构缺少逻A性,有随便拼凑之嫌;第二是论点不清楚,tEP口,到底是个人信用规范是介于法律与道德中间的行为规范还是个人信用是介于法律与道德中间的行为规范?而关于美国个人信用规范的有关法律与国内个人信用规范的立法近况则有堆积材料、拼凑字数之嫌二关于构想部分,却没办法提源于己的看法。作者经过补充阅读、冷静考虑之后,抛开原有些思路,为我们的论文重新概括了看法,增删、调整了论文引用的材料,构思了论文的结构。从而使论文的水平获得质的提升。修改后的大纲如下:
1、个人信用与个人信用规范
2、国内个人信用规范的进步和立法近况
国内个人信用规范的进步情况
国内个人信用规范的立法近况
3、打造国内《个人信使用方法》的构想
国内《个人信使用方法》可借鉴美国信用立法
《个人信使用方法)应当包含的个人信用信息
《个人信使用方法》应该规定的个人信用信息搜集、发布途径
1.个人信用报告的搜集途径
2.个人信用报告的发布途径
4、推行《个人信使用方法》还需拥有的法律环境
对个人隐私权进行立法
打造《个人财产申报法》
对商账催收行业进行立法
修改现行有关法律法规
显然。经过冷处置法修改完成的这篇论文,论文主旨明确。论点鲜明,论据翔实。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思路明确,并且可以提源于己的见解。终于成为一篇完成得较好的毕业论文
诵读法。诵读是修改论文的好办法。论文哪有不可以够读的?根据论文上写的字一个个地念出声来,什么论文都可以读。这里所说的读,是念下却0i当流畅,语左讲扫音节很自然,跟平常说话一样。没含糊的不确切的词汇,没Im唆的不走酬乍用的词汇,这才叫做读。
古时候一些诗人写作诗文,一直反复吟唱。一直改到顺口为止。杜甫有一名句,叫做新诗改罢自长吟,长吟就是大声诵读,带看感情读,合看音调和节拍读。他诗写完了。总要反复长吟诵读。在诵读中发现问题。然后再改。清代何绍基在《与汪菊士论诗》中讲道:理不足读不下去,气不盛读不下去,情不真读不下去。词不雅读不下去,起处无用意读不下去,篇终混茫读不下去。一些有经验的作家非常看重用诵读的办法修改文章。老舍说:文章写完之后,可以念给其他人听听。念一念,那些不适合的字句,不顺口的地方,就显露出来了,才能-修改,文章叫人念看舒lRJIK口,要花不少心思和功夫。这段话事实上是他写作经验的概要。据了解老舍在写作的时候,一直边念边写,甚至每个字都要念出声来,只须有一个字念得不太顺畅,他就要进行修改。老舍之所!执成为中国当代语言大师,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和教师谈写作》一文中,对念文章的修改办法非常有领会,他说:修改稿子不光要看,还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自然会发现。下一句跟上一刊句不接气啊,后一段与前一段连得不紧密啊,词跟词的照应不对头啊,句子的成分多点或者少点啊,诸这样类的问题都可以发现而这类正是修改的方法。修改时只看不念,文字上的问题就不容易知道。因为汉语的语法和声调等的规则。在口语里通常比较规范,而且有较强的惯性。因此,初稿写完后自己诵读几遍。依据平常说话的习惯和诵读时的语感,就容易发现诸如缺词漏字、语句不通顺、衔接不紧密、过渡不自然等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
遇见拗口的地方,仔细地进行推敲、斟酌,就能把不顺口、不连贯的地方改正过来。比如欧阳修作《规山亭记)。原稿有句写道:元凯铭功于二石,一置e山,一置汉水。这句话读起来会感到气促不顺,说明它有问题。后来欧阳修将它改为元凯铭功于二石,一置e山之上。一置汉水之渊.如此一来,虽然改动不大,但读起来可就大不同了。写论文要兼顾到读。有些学员根据这个办法,亲自试验了。他说事后说。的确有道理。一顾到读,一遍又一遍,就改动了不少地方。原来只顾到看,没顾到读和听。一顾到读和听。原来写得不如何妥当的地方就显出来了,该如何改动也仿佛就在口头,就在笔端,不需要费什么劲儿就可以抓川以的。诵读法需要学员在完成论文初稿之后。将论文通读几遍。每通读一次都抱有肯定的目的,设法探寻论文中的各种缺点和疏漏。第一遍读时重视检查论文内容和主题,第二遍读时应侧重于准确性和明确度检查,第三遍读时要侧重于方法检查。
求教法。这是一种虚心求教,集思广益的修改办法。论文写好将来把我们的初稿拿给专家、师长、同事、同学求教,然后,参照他们对初稿提出的建议进行修改。三人行必有我师。愚者干虑必有一得。我们的认识一直有限的,听听其他人的建议,会大大提升修改的水平。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只有躬身请教,博采众华,文章方能长进。期望大家的学员都足够聪明,可以从那些不如大家聪明的人那里得到一些启示。或者说,就连那些不那样聪明的人身上也会有一些闪光之处。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道理每人都懂。
要虚心听取其他人的建议。既不要害怕把自己有价值的看法讲出,也不要由于什么人的思维方法与R1门有所不同,就敬而远之。要了解,最可怕的对手也会又水陇们有所启示。所谓旁观者清,别的人因为生活阅历、文化背景、思维办法、审美情趣、南台看法等都存在看肯定的差异,总是会从新的视角来进行推敲,就容易发现大家看不到的问题和意识不到的问题。
电脑修改法。绷门还可以借助高科技方法,运用电脑软件来修改论文。譬如一些中文处置软件,总是带有中英文拼写与语法校对功能。一旦发现问题,就会在有问题的地方画上线条,并目扞示替换的单词。这对于大家提升运用语言的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上面这类修改论文的办法在实质运用中可以互相结合,取长补短,灵活运用,直至获得比较理想的修改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