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教学深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考虑,并以此来概括经验教训,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教学深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升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教育上有收获的大伙一直很看重之。以下是智学网收拾的小学一年数学《认识钟表》教学深思有关资料,期望帮到您。
小学一年数学《认识钟表》教学深思
《认识钟表》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目的是学生初步打造时间观念,掌握看整时。教程以一个小孩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些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日常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定义,领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实质教学,感触颇深,有以下两方面的深思。1、教材设计
1、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假如老师不想方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商振奋的内心状况,就急于传授常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欢欣激励的心情,没学习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所以,我一直在思索,如何从一上课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立刻处于振奋状况呢?于是,我借助课件,先让学生听一段有关钟表的歌曲,学生很有兴趣。通过听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打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环境,为学习新知创设好的情境。
2、抓住学生年龄特点,整节课以生活的时间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明确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合理的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写时间,激起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质中运用所学常识,密切联系实质。体现数学源自生活,生活不能离开数学。着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3、在教学中,我依据学生实质状况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如此,同学间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
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1、因为我对新课程教程的理解不够深刻,仅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初步打造时间观念,如此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学生“经验”容易的在再现和累积。
2、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够,让学生猜是什么时刻,虽然也请学生交流讨论,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没独立考虑和观察,就急于和小组内同学去说,有些甚至在玩。结果既没观察了解,交流的成效更不是非常不错。
2、课堂实践
教材设计虽然较全方位,但在实践中还是有不少不足。
1、学生动手实践还是不够。由于学校没一人一份的学具,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无法让学生每个时间都拨一拨,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时间。
2、因为学生不是常常练习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非常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比如,认识什么是时针,什么是分针时,让学生分辨时不够深入,没让学生放开说,师有代说的地方。再比如:你是如何知晓是8时的,指名说拨钟的办法等等,学生语言组织有问题。
3、老师说得较多,让学生考虑的太少。整堂课氛围最好,但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的环节比较少,也没更好的引导学生愈加深入的理解时针分针的走向,还有“一小时之后是几时”如此的问题,学生的思维还是比较固定化,革新意识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比较弱,还需强化。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举一反三的意识。教学的每个环节,千万不可以“拔苗助长”。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升我们的业务水平。如此才会使学生掌握数学、热爱数学。
小学一年数学《认识钟表》教学深思
这堂课对于整体的内容关联性来讲,都是层层递进的。但怎么样抓住细则问题并且让这部分细则问题让学生同意是本课的重点与难题,对于常识的生成过程也体目前这部分细则中。但本着“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并没充分让学生去操作、去观察、去表达、去考虑而得出相应的结论,这里牵涉到了课堂时间与海量要点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一直非常纠结:感觉讲少了,怕学生不懂;讲多了,学生没充裕的思维时间。怎么样才能在规定的课堂内把相应的细则有效地插入到相应的环节,使得学生对于相应环节的接收程度的提高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需要时时尝试。 另外,对于直观教具的筹备上还是很欠缺的,直观教具是学生形象思维形成的必要基础,是学生向抽象思维过度必不可少的工具。丰富的直观教具给学生带来的直观感知是思维进步的首要条件。
小学一年数学《认识钟表》教学深思
《认识钟表》中“认识半时”这部分常识时,课前预设非常充分,上课时学生的表现也很好,能积极探讨,概括规律,但在实践训练时,虽然大部分同学都作对了,但还是有部分同学做的不准确,看半时不准确,画半时知晓分针指向6,不知晓时针到底应指向哪儿。下课后,我准时的进行了深思,感觉自己在让同学探究看半时,画半时时过于看重分针指向哪儿,对时针的地方和方向探究的不够明确,没把这部分的探究当做难题来突破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我设计了一堂延伸课,借助这部分课堂生成的错题资源,引导学生找出产生错误是什么原因,找出它们产生错误的共性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探究半时的时候时针应该指向哪儿,应该注意的是什么,有没什么好的办法能让大家更准确的画出半时时时针和分针的地方。可以让1、节课就画的比较准确的同学用它们的办法,它们的语言来来进一步讲解,一帮一交流,交流。设计富有层次的习题准时检验并加以巩固,根据这个思路,2、节课上的非常成功,学生找到了错误是什么原因,并自己概括出了看半时,画半时的方法和检查办法,扎实了看半时,画半时的办法,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