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拓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需要及学生的实质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办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智学网收拾的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原文及教材有关资料,期望帮到您。
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原文
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它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特别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它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特别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特别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走着走着,看见一只小兔蹦蹦跳跳的,真讨人喜欢。它特别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
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材
1、课时教学目的:
1、读准本课8个生字的音。认识“掰、扛、扔、摘、捧、抱、蹦”7个字。
2、了解图意,读通课文,初步知道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汇。
2、读通课文,对照插图初步知道课文内容。
教学难题:
1、以图导言激趣:
教师板画一座小山,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教师提问:请大伙看图上的这只小猴子要干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13、小猴子下山。教师接着说:“一天小猴子下山找东西吃,在路上它都经过了什么地方,它看见很多美味的东西,它是如何做的呢?大家一块儿学习课文内容。
2、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用汉语拼音,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2、再读课文,边读边标源于然段和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
3、自己把标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4、同桌同学互读生字和会认字。
5、抽读生字单片,采取领读、指名读、开火车等多种形式巩固字音。
6、做识字游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3、图文对照,初步知道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读音是不是正确?
2、再请同学读课文,通过学生的读你知晓了什么?
3、出示四幅插图,请同学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依据插图内容找出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自然段。
5、让学生结合题目小猴子下山“把四幅图按顺序看一看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做了些啥事?结果是什么?
2、课时
教学目的:
1、能结合图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中领会到像小猴子那样看见一样好东西就丢掉原有些东西,最后会一无所获。
2、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图意,理解课文,知晓小猴子为何空着手回家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题:
让学生领会到像小猴子那样看见一样好东西就丢掉原有些东西,最后会一无所获。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电脑出示小猴子下山图:自己画出)
师:上节课大家初读了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小猴子下山都来到哪些地方呢?
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演示文稿图。
点击鼠标:(1)玉米地图
点击鼠标:(2)桃树底下
点击鼠标:(3)瓜地里
点击鼠标:(4)树林图(有小兔子)
点击鼠标:(5)电脑出示上述四幅图。
提问:哪个能完整地说一说小猴子下山都来到了哪些地方?
2、学习1、自然段: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这段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分句读读课文,请同学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3、依据学生理解的状况,教师引导学生推导出:
电脑出示:
①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
②它看见了什么?
③它是如何做的?
4、电脑出示:
小猴子走到_____________。他看见__________特别高兴,就_____________。
教师引读,以问促读。
5、结合插图,理解“又大又多”这一词汇。
“又大又多”从图上看不只玉米的个头大,而且如此大的玉米到处都是。
6、师:假如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是哪种心情?(开心)“特别高兴”就是(生:非常高兴)你们能否携带这种非常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7、结合插图理解“掰”、“扛”表示动作的词汇。①可让学生带头饰用动作表演一下。其他同学当评选说说他们哪表演得好哪表演得还不够。②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何有“掰”、“扛”如此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8、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1、段。
2、学习课文2、自然段:
1、学生自学:(电脑出示考虑题)
(1)自己轻声读2、自然段,标出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的意思什么?
(2)完成填空:
小猴子走到_____________,他看见_____________,特别高兴,就_____________。
(3)结合插图理解:“又大又红、扔、摘”这几个词,可结合动作表演理解“扔、摘”两个词的意思。
(4)正确、流利、有语气朗读这一段。
2、结合上述考虑题小组进行讨论。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汇报。
4、提问:小猴子为何扔了玉米,去摘桃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领会到小猴子看见了桃子,就喜欢桃子,于是就扔了玉米,去摘玉米。结合观察图画,如猴子的神态、心情,让学生领会猴子特别高兴的心理,携带这种情感再读课文内容。
3、学习3、自然段:
1、学生结合上面的四个考虑题独立学习这段内容。
2、教师检查独立学习的成效。
(1)指名读3、自然段,说出每句话的意思。
(2)出示填空请同学说一说。
小猴子_____________几个桃子,走到_____________,看见_____________,特别高兴,就_____________。
提问: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为何课文中用“捧着”这个词。
(3)结合图理解“又大又圆”、“扔、摘”这几个词汇。小猴子为何又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呢?
(4)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这段。
(5)请学生带上小猴子的头饰表演这段内容,表演出小猴子的动作神态、心情及心里活动。
4、学习4、五自然段。
1、自己轻轻读4、五两个自然段,边读边考虑:小猴子为何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电脑出示:课文中P54页2幅图
2、教师抓住“只好“一词,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何会有如此的结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练习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请学生带头饰进行表演小猴子的动作、神态。
4、组织学生讨论: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小猴子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母亲会对他说些什么吗?
5、进入情境、读说结合。
1、配乐朗读课文,也可以教师提示课文,如:“小猴子看见……就……”如何读呢?“只好……”如何读呢?
2、使用多种形式练习学生说话:
(1)看图讲故事。
(2)戴头饰表演。
(3)采取想像说话:倘若你是小猴子会如何解决?
(4)读编故事:《小猴子2、次下山》。
(5)通过学习《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什么道理?
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材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
老师来对你说们小猴子真的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孩子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将来出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大家就来学习第13课《小猴子下山》。
2、新课: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3页,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啥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标源于然段。
3、指名认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4、分段指名朗读课文,纠正生字的读音。
3、分段学习
1、学习1、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如何?它是如何做的`?
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部分动作。
③为何要掰玉米?又为何要扛着走?
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汇,自己试着读读看。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自学课文的2、3、4自然段。
出示学习向导,指名向导。学习向导:
1、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如何?
2、议一议:小猴子是如何做的?你觉得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
课文。
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讨论学习。
②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3、大家一块学习课文的5、自然段,齐读5、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样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如何?它为何会空着手回家?
4、填空训练。(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汇说一句话。
5、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
6、联系学生实质,说说自己平常做事情的时候有没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学生检查自己平常做事的办法是不是正确。
7、表演课文内容。
8、想象扩展:讨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母亲会对他怎么说?
9、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2、次下山》的故事。下一节课评一评,讲一讲看哪个编得精彩。
4、板书:
13、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树下 又大又红 扔 摘 空着手
西瓜地 又大又圆 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 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