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学习方法  各学科学习方法  学科学习方法  脑力开发  演讲与口才  小学学习方法  记忆力  初中学习方法  资讯  英语 

2021高中历史水平考要点

   日期:2020-11-06     来源:www.zhixueshuo.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628    评论:0    
核心提示:常识学会的巅峰,应该在一轮复习之后,也就是在你把所有常识重新捡起来之后。如此看来,应对高二这一变化的较优选择,是在高二还

常识学会的巅峰,应该在一轮复习之后,也就是在你把所有常识重新捡起来之后。如此看来,应对高二这一变化的较优选择,是在高二还在学习新常识时,有意识地把高一内容从头捡起,自身规划进度,提前复习。下面是我们给大伙带来的高中历史水平考要点,欢迎大伙阅读!

高中历史水平考要点篇1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李贽离经叛道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江南一带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略的力量。

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

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不愿与他们同流,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2、李贽的思想主张: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更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觉得是非准则根据年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准则。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不真实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二、明清时期的三大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对君主专制规范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影响: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规范,有极其要紧的意义,对将来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进用途。

2、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著述《天下郡国利病书》。这部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

影响: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思想出处:他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进步。

思想主张:王夫之觉得世界是物质的,所有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在认识论方面,他觉得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所有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他还觉得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备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影响: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大家的思维办法,具备划年代的意义。

4、进步思想家思想的积极意义: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进国内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高中历史水平考要点篇2

一、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1、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

时间:19世纪。

特征:着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个人感受。

进步:以奥地利和德意志为中心,到19世纪中叶,浪漫主义音乐走向鼎盛时期。

2、代表人物及作品:

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的晚期作品,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他的交响乐作品中,表达了反对封建专制,歌颂资本主义的思想感情。

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还有奥地利的约翰o施特劳斯。他被誉为“圆舞曲”,作品旋律优美,步伐轻快,以《蓝色的多瑙河》最为着名。

3、歌剧的辉煌收获:

意大利音乐家威尔第创作了歌剧《茶花女》等,他的作品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

法国歌剧家比才的作品《卡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浪漫主义色彩。

4、民族乐派的兴起:

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弘扬本民族特质的民族乐派。

19世纪中后期,俄国的民族乐派音乐兴起。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等是世界闻名的杰作。

二、20世纪世界音乐的进步变化

1、现代主义音乐的兴起:

时间:起来自于19世纪末的美国爵士乐,在一次大战后受到空前欢迎。

特征:轻松活泼,通俗易懂,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进步:二次大战后,以摇滚、蓝调和爵士等为代表的音乐愈加通俗化,吸引了无数听众。新年代大众心理的变化,尤其是青少年反叛精神的增长,使摇滚乐成为时尚音乐的主流。

2、代表作品:

20世纪50年代初,摇滚乐《围着时钟摇吧》对美国青少年造成巨大震惊。

20世纪60年代,摇滚乐在美国愈加火暴,出现了《年代在改变》等作品。

英国的披头士乐队在西方也有非常大影响。

3、影响:伴随传播技术的革命和交通的日益便捷,日益兴盛的时尚音乐活动改变着人类的娱乐和生活方法。各国间的音乐交流和交融日益增强,加深了对不一样民族音乐的理解和尊重,推进着世界音乐的兴盛。

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进步

1、电影艺术的产生与进步:

条件:19世纪晚期,人类社会进入电气年代,科技的长足进步为电影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产生:

①19世纪末.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制成兼有拍摄和放映功能的活动电影机。

②1895年底,他们首次向公众放映自已拍摄的电影短片,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③20世纪初,美国人格里菲斯拍摄和导演了集故事性和艺术性于一身的电影作品,如《一个国家的诞生》等。但是刚开始的电影是黑白无声片,称为“默片”。

④苏联电影事业飞速进步,拍摄了《波将金号战舰》等影片。

2、成熟:

1927年,美国首次拍摄成功有声音、有对白、有音乐和歌唱的有声影片,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

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拍摄成功。

二次大战后,电影技术伴随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宽银幕和立体声电影等相继问世。

3、电视的产生与进步:

产生:2O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机出现。

进步:

①1929年,英国伦敦首次播送了电视节目。

②30年代播出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首次开办天天两小时的电视广播。

③30年代末,英国拥有电视机的家庭已达两万户。

④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普及运用:二次大战后,电视进人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电视节目从直播进步到实况录像转播,从多路传播进步到卫星传播。

4、影响:影视艺术既反映人类在科技方面的进步,又直接敏锐地回话、影响文明的进步和社会风尚的变化,满足大家各式各样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

高中历史水平考要点篇3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①三省为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②尚书省下设六部。

三省六部制有哪些用途:三省之间既互相配合,又互为补充,提升了工作效率;

完整的相权又被分割,有益于加大皇权。

2、进步

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外设置

①中枢门下——负责行政

②枢密院——负责军事

③三司——负责财政

3、三省六部制的废除

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高中历史水平考要点篇4

一、西汉

七国之乱

1、起因:①历史起因:汉高祖刘邦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

②直接起因:面对诸侯国尾大不掉之势,贾谊、晁错等人上书,主张消减封国

2、过程: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同意建议,开始着手削夺诸侯国的封地,七个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汉武帝改革

1、根本目的:为了加大皇权,巩固国家统一

2、手段:

①建中朝是决策机构,由皇帝左右亲信充任中朝的主要官吏尚书令、侍中、常侍等职。原先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渐渐成为实行机构“外朝”。)

【要素分析】

②设刺史

③推恩令

3、用途:

①积极:巩固、进步了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

②消极:皇帝权力过于集中,造成后来外戚和宦官专权。

二、唐代

经过东汉末年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动荡之后,隋唐达成了统一。

唐中叶发生了安史之乱,参与平叛安史之乱的唐朝大将和安史降将被封为节度使,他们拥兵自重,使唐中叶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三、五代十国

1、实质: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2、特征:政权更迭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3、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

四、宋太祖改革

1、加大中央集权的手段

收精兵

统兵权归“三衙”掌管

调兵权归枢密院掌管

使统兵权和调兵权离别,兵权最后由皇帝学会。

削实权

兵权——枢密院

中央:削弱了宰相权力财权——三司使

行政权——中枢门下

地方: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州郡长官下设通判,负责监察。

制钱谷

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部分外,其余运往指定地址,由中央学会。从而消除去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2、影响

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高中历史水平考要点篇5

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思想推进下的戊戌变法

1、变法背景:

国际大势:进步资本主义成为世界性时尚

①经济上: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年代

②政治上: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进一步健全

③思想上:西学东渐——西方启蒙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国内

①社会背景: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款》,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深②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进步

③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进步壮大

④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和进步

A、早期维新思想家:冯桂芬、王韬、郑观应——学习西方的规范和文化,主张政治改革。

B、维新思想的进一步进步——民权思想的启蒙

a、背景: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进步;阶级上,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壮大;思想上,国内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海外资产阶级民权思想的传播;外交上,甲午战争失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紧急

b、基本主张:学习西方政治规范,拓展维新变法,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挽救民族危机,进步资本主义。

c、评价:直接动员和教导了维新变法运动;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机,具备强烈爱国主义激情;主张打造君主立宪制,进步资本主义,具备进步意义;传播西方常识,宣传天分、自由平等观念,具备启蒙意义;表达了资产阶级对平等、自由和民主的向往,客观上有益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是后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先声。被叫做“进行了首次较为全方位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社会动员”。

2、变法的筹备活动——士人干政

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①焦点:需不需要实行维新变法,需不需要改封建专制规范为君主立宪规范,需不需要改革封建的教育规范

②实质:中国新兴资产阶级与没落封建地主阶级在思想上的首次交锋

③影响:论战进一步开阔了常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思想,也为政治斗争做了舆论和思想先导

公车上书使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由思想理论传播进步为政治实践,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创办报刊:《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

组织学会:强学会、保国会等


2021高中历史水平考要点有关文章:

★ 2020历史水平考高中要点概括

★ 高中历史水平考必背要点整理

★ 历史水平考要点概括2020

★ 高中历史水平考必背要点总结

★ 高中历史水平考要点概括

★ 历史要点概括高中水平考

★ 历史要点概括高中水平考

★ 2020最新高二历史会考要点总结概括三篇

★ 2020高中历史应具备的常识清单

★ 高中历史学考要紧的要点

 
 
更多>大智教育相关文章

考试报名
推荐图文
推荐大智教育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智学网-大智教育,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指导,我要自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