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需要大家去努力。年青时,大家要努力训练我们的能力,学会常识、学会技术、学会必要的社会经验。机会,需要大家去探寻。让大家鼓起勇气,运用智慧,把握大家生命的每一分钟,创造出一个愈加精彩的生活。下面是我们给大伙带来的高中历史水平考要点,欢迎大伙阅读!
高中历史水平考要点篇1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1.社会矛盾尖锐
阶级矛盾:土地兼并、赋税沉重,连年战争、自然灾害-----农民起义
##矛盾:宋辽、宋夏战事不断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积弱-----军队战斗力弱
起因:皇帝集军权、更戍法
积贫-----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
起因:冗兵,冗官,冗费
3.庆历新政
中心:整顿吏治
结果:失败-----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
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1、富国之法
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
用途:政府的收入增加,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2、强兵之法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军器监
用途:北宋国力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3、取士之法:
改革科举、整顿太学、惟才用人
三、王安石变法有哪些用途
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首要条件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积极用途: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国家军事力量加大,在一定量上暂时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3局限性:农民处境没根本改变;不可以从根本上摆脱统治危机
四、结果:失败----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高中历史水平考要点篇2
★考试知识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规范西周的打造:1046年
分封制
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区域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时候帝王的后代,让他们打造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打造武装、征派赋役
②分封制有哪些用途: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大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地区,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宗法制
①特征:宗法制是实行根据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规范,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如此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③西周时期政治规范的特征神权和政权的结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考试知识点2、秦中央集权规范的形成秦朝的统一:BC230-221韩赵魏楚燕齐
皇帝规范君权的至高无上
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应该注意不同,也是选择题中常常命题的重点。三公的职责:①丞相:帮皇帝处置全国政事;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郡县制郡县的设置的影响。郡县制的打造: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规范的建议,把郡县制竞价到全国。郡县制的特征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郡县制打造的影响:郡县制的打造,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要紧环节。
中央集权规范的影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益于社会经济的进步
★考试知识点3、汉到元政治规范的演变
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
唐朝三省六部制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步骤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元朝的行省规范
认识到行省制的推行有益于加大中央集权,是大家目前省制的开端
汉到元政治规范的特征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大,中央不断加大对他们的控制和管理,国家的权利不断集中在君主手中。
★考试知识点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大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至此中国古时候的宰相规范被废除去,君主专制进步的进步到一个新的阶段。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雍正时设立,标志着中国古时候君主专制进步到顶峰。
君主专制规范的加大对中国社会进步的影响。
君主专制的加大一定量上有益于加大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进步,但从却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高中历史水平考要点篇3
一、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东周
战国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二、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背景:王室衰微
目的:争夺土地和人口
齐桓公称霸
1.条件:齐国富庶。管仲改革。尊王攘夷。
2.过程:北御夷狄,南制楚蛮。
3.标志:葵丘会盟。
晋楚争霸
1.晋文公称霸: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
2.楚庄王称霸:公元前六世纪初。
吴越争霸: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评价
1.性质:非正义。
2.影响:进步性:有益于统一;便利地主阶级势力进步;促进民族融合。
三、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战国局面形成
1.三家分晋。
2.田氏代齐。
经过
1.魏齐争霸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后,魏国势力大为削弱。
2.秦国独霸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在也无力与秦抗衡。
四、民族融合
1.民族:华夏族、北方:东胡、匈奴;西:戎;南:越。
2.融合途径: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战争。
3.结果:为秦打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高中历史水平考要点篇4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进步: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进步。
2、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
1、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起因:
统治者支持:长期的混乱,不利于大一统的稳定和巩固,宋代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
儒家学者的努力: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讲解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收获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
2、程朱理学的内涵:
程颢、程颐的思想主张: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朱熹的思想主张: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3、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的思想主张:
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觉得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2、王阳明心学出现的背景:
明中期将来,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王阳明继承和进步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3、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4、评价:
明朝中期将来,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进步,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与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并不可以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高中历史水平考要点篇5
1、秦始皇打造中央集权规范的时间:公元前221年
2、中央集权规范的手段:
打造:为了有效控制大一统的新局面,秦朝统治者打造起一整套中央集权国家机器:
①帝国的统治者为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②中央政府的官职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其下设廷尉、治粟内史等诸卿,分工负责司法、财政等政务。③丞相是百官之长,“助理万机”,所有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
①秦朝的地方政府为郡、县两级。郡下辖若干县,县下还设有乡、里等组织。乡设三老管教化,啬夫管听讼、收赋税。②郡县的长官均由朝廷直接任命,郡县的属吏则由郡守、县令自行使用。③秦汉时的基层属吏职权颇重,地方百姓尚有知啬夫而不知郡县的。
为了巩固新建的中央集权体制,秦始皇还①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
此外还采取了一系列手段:②建造驰道与直道,以保证政令的畅通;③修筑长城,以抵御匈奴的侵扰;④开边移民,以充实边地实力;⑤焚书坑儒,以统一思想舆论。
3、意义:秦虽短命而亡,但秦创立的中央集权体制,却成为国内历代王朝政治规范的蓝本。
2021年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要点推荐有关文章:
★ 2021年历史水平考要点总结
★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要点概括2021
★ 2021历史水平考试要点五篇
★ 2021历史水平考必背要点
★ 2021高中历史水平考要点
★ 历史要点概括高中水平考
★ 2021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
★ 2021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要点概括
★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要点概括推荐
★ 2020生物学业水平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