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学习方法  学科学习方法  各学科学习方法  脑力开发  演讲与口才  小学学习方法  记忆力  初中学习方法  资讯  英语 

播音主持朗读之散文的朗诵基本要点

   日期:2024-01-19     来源:www.zhixueshuo.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444    评论:0    
核心提示: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假如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那样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

  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假如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那样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下面是我们为大伙采集关于播音主持朗读之散文的朗诵基本要点,欢迎借鉴参考。

  扣住感情

  作者写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直接抒发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创作的基础,也总是成为贯穿作品的或显露、或隐藏的脉络。阅读散文时,扣住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披文人情、析情,就能深入理解作品,并且提升阅读文章的能力。《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作者朱自清参加过五四运动,是新文学运动的一个主要人物,但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未来的白色恐怖中,他不满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却尚未找到出路;幻想超脱现实,而又不可以超脱。这种复杂矛盾、苦闷彷徨的思想感情,既是创作《荷塘月色》的思想基础,又成为贯穿全篇的脉络。他在文中刻意描写景物,创造意境,正是为了寄寓这种感情,表达这种心理。《荷塘月色》正是借抒发这种感情,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反映了当时一部分需要进步而尚未找到出路的常识分子苦闷彷徨的情绪和前进步履的艰难。

  探求意境

  散文总是充满诗情画意。好的散文就像诗一样具备深邃的意境。作家一直在描绘客观物境之中融人我们的主观情感,从而构成一种情景交融、情理交融的艺术境界。在朗诵中探求散文的意境之美,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散文的内蕴,而且可以陶冶朗诵者自己的心灵。散文中的意境,是饱含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画面,蕴涵着动人的生活激情、精辟的生活哲理、深刻的艺术美感。写山川景物的散文创造意境总是使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依情出理、托物言志的方法;写风土人情的散文创造意境总是使用情不直抒、理不直陈、寓情于事、因事明理的方法。每一个散文作家在创造意境时,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如周作人的平淡隽永,刘白羽的雄壮瑰丽,杨朔的托物言志,秦牧的如线串珠贝的松散等。朱自清在《背影》中,写了特定情景下的爸爸的背影,尤其是离我有一段距离的背影,因为视觉角度的限制,省略了爸爸的脸部及其正面表情动作的种种描绘,作者只不过用极简练的速写笔法,抓住传神的细节,勾勒出一幅淡淡的背影轮廓画,但由于这个背影,是在一个特殊环境下活动着的背影.因而它就是这篇散文的聚光点。爸爸的慈爱和迂执、艰难和努力、困顿和挣扎,都凝聚在这一点。通过把儿子对爸爸一生的零星印象,与百感交集的思绪都奔向一个中心进行集中、组合、强调,融聚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创造出一种意境丰富、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朗诵散文时,既应该注意意境的探求,又应该注意作者感情的抒发,将情、景、意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更好地领会散文的意境之美。

  品味语言

  散文和诗歌、小说、戏剧不同,散文没动人的情节,也没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更不刻意追求和谐的步伐、美妙的韵律。散文是语言的艺术.或庄或谐,或藏或露,或委婉或平直,或纤浓或清淡。散文以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创造丰富感人的形象。小至词句,大至篇章,在语言的运用上,散文家都是十分看重的。所以,散文的阅读,自始至终离不开对语言的品味。而品味散文的语言,非常重要的是要抓住散文中重要的字、词、句,细致领会其表达用途。所谓散文中的关键词、词、句,不止是指作者遣词造句之传神,还指其本身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如《荷塘月色》中写月光的一段:月光如流水通常,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间宽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可以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一段是写荷塘的月色,一个泻字,赋予月光以流水普通的动态,十分传神。月色本无形,作者抓住月光下荷塘、荷叶、荷花的种种特定形态.通过比喻、拟人的办法来侧面描写,使无形的月光,给人以可感的形象。虽然却所以但固也这个连续转折的复句,委婉曲折地传达出了柔美的月色给人淡淡的喜悦的感受。接着作者以参差、斑驳、稀疏来描摹月色的形,又用通感的手法,将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把光和影组合的协调比喻成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使人产生想象和联想,仿佛赏析小提琴名曲。这一段先正面描写月光,后侧面描写黑影。从上而下,以黑影渲染月光,后以贴切新奇的比喻描绘光与影的和谐统一,情与景熔于一炉,生动地刻画出荷塘上素淡朦胧的月色,给人以非常高的美的享受。阅读时,应该注意抓住有关词、句,细细领会其妙处。除此之外,还要从剖析作家一篇散文语言特征出发,进而对作家创作中运用语言的独特艺术进行把握,如朱自清散文的朴素而富有色彩,鲁迅散文的冷峻、幽默、隽永,吴伯箫散文语言的简练、干净等。另外,通过比较挖掘散文语言的独特本色之美,通过诵读感受散文语言的声韵之美等,也都是品味散文语言的要紧办法。

  抓准文眼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散文的眼就是全篇的泉眼,是作者着力表现的中心点,是文章结构的枢纽点,也就是所谓神聚之处。抓住了散文的文眼,就犹如拿到了进入散文这座艺术宫殿的钥匙,它的思想、感情、结构等就不难理解和学会了。如何识文眼呢?文眼并无固定地方,不容易分辨,但只须精于阅读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这段话告诉大家文眼主要出目前那些最富表现力、最能够帮助把握全篇思想脉络的重要性的词句上。如《荷塘月色》的文眼在篇首,《瑞雪图》的文眼在篇末,《绿》的文眼在标题上,《荔枝蜜》的文眼是最后一段话。只须多读几遍,用心揣摩,文眼是不难找到的。再如散文《路》的文眼就在路字上,从大家平时见到的山路、水路、沙路、石路延伸到生活的前进的道路,勉励大家不畏险阻、不怕困难,发展进取、勇往直前。这类都需要朗读者细心感受、体悟。

 
 
更多>大智教育相关文章

考试报名
推荐图文
推荐大智教育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智学网-大智教育,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指导,我要自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