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各学科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学科学习方法  脑力开发  演讲与口才  小学学习方法  记忆力  初中学习方法  资讯  英语 

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课件【三篇】

   日期:2021-02-26     来源:www.zhixueshuo.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431    评论:0    
核心提示:语文教学课件的应用和其他学科教学课件的应用一样,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让教学时间化。出色的语文教学课件还能充分提升学生

语文教学课件的应用和其他学科教学课件的应用一样,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让教学时间化。出色的语文教学课件还能充分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深化语文教学的内涵。下面是智学网整理推荐的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课件,期望对你们有帮!

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课件

  教学需要:

  1、使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培养他们多动脑、勤考虑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领会课文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

  3、掌握本课生字和新词,训练用“仍然”“虽然”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题: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柯里亚最后讲的话。使学生知道课文内容哪些写得真实、具体。

  教具筹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1、课时

  1、揭示课题。

  2、预习课文。

  1、借用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2、考虑: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他们做了哪些事?

  3、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

  2、指名回答预习中的问题。

  4、结合课后第2题,给课文分段,总结段落大意。

  1、段(1—3)写柯里亚埋木匣。

  2、段(4—12)写柯里亚挖木匣。

  3、段(13)写柯里亚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发。

  5、讲读1、段。

  1、指名朗读。

  2、读后评议。

  3、默读1、段,考虑:

  (1)柯里亚埋木匣是在什么时间?那时他多大岁数?

  (2)柯里亚是如何将木匣埋起来的?

  (3)柯里亚为何把东西埋起来?母亲埋的东西同柯里亚的有哪些不一样?

  4、讨论考虑题,检查默读状况。

  (1)讨论第1题,简介年代背景。

  (2)讨论第2题,重点理解“刚学”“只能”两个词汇。

  (3)讨论3、题,缘由主要有两方面,东西多不可以都带走;受到母亲埋东西的启示。

  6、讲读2、段。

  1、指名朗读。

  2、提出默读考虑题。

  (1)他们什么时间挖埋藏的东西?从埋到挖经过了多长期?

  (2)母亲是如何挖箱子的?结果如何?

  (3)柯里亚开始是如何挖的'?结果如何?后来为何又挖着了?

  3、讨论考虑题。

  4、教导朗读2、段。

  7、讲读3、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如何理解柯里亚最后说的这段话?(年龄小,步子小;年龄大,步子也大。)

  3、学生自己结合生活实质谈认识。

  2、课时

  1、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概括全文,加深了解。

  1、课文写的是柯里亚埋木匣、挖木匣,为何还要写母亲埋木箱、挖木箱呢?

  2、课文为何要写小伙伴们的话呢?

  3、完成课后训练3、题。

  1、引导学生通读全文,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2、指名说哪些内容真实具体,如此写有哪些好处。

  4、完成课后训练第5题。

  1、指名朗读,齐读词汇。

  2、教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汇。

  4、将课文中含有“仍然”“虽然”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5、教导口头造句,纠正不当之处。

  6、将句子写下来。

  5、教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课件

  教学目的: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知道科利亚是如何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所有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进步的见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

  4.学习通过日常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办法。

  重难题:

  理解科利亚为何首次挖不到木匣,2、次却挖到是什么原因;培养多动脑筋、勤于考虑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筹备:

  多媒体课件。

  1、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认识木匣。

  2.师简介年代背景。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大意。

  2.交流:课文讲了一件啥事?

  3.理清文章脉络。

  3、研读重点,理解感悟。

  1.学习1、部分:埋木匣。

  (1)默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告诉大家什么。

  (2)知道:科利亚为何要埋木匣,又是如何埋的。画出文中有关的词句并用我们的话说说。

  (3)朗读课文。

  2.学习2、部分:挖木匣。

  (1)自读课文。画出写科利亚挖木匣的语句。

  (2)同桌之间交流念书所得。

  (3)依据学生汇报,知道科利亚挖木匣的过程。

  (4)课件演示科利亚的思维过程。

  (5)理解文中词汇:仍然、果然。

  (6)领会科利亚的心情,读出感受。

  3.学习3、部分:受启发。

  过渡:当科利亚手捧着心爱的木匣时,她会对小伙伴们怎么说呢?(出示文中插图。)

  (1)(出示中心句)指名读。

  (2)质疑:科利亚从这件事中知道了什么道理?

  (3)齐读中心句

  (4)小结:是呀!伴随时间的推移,周围的所有都在变化。

  4、联系实质,拓展延伸。

  1.交流:请你说说你们的周围有哪些变化?

  2.看来你们也了解了这个道理,可是有一个大人都不知晓这一点,请看!(课件出示《刻舟求剑》)

  3.讨论交流:他能捞到他的宝剑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4.小结:世界上的万物都在不断变化,大家应象科利亚一样多动脑筋,依据状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

  5.抄写文章最后一自然段。

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课件

  教学目的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了解”等词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知道科利亚是如何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所有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进步的见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

  4、学习通过日常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办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所有都在变化,要根据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2、让学生学习通过日常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办法。

  教学难题

  让学生学习通过日常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办法。

  课前筹备

  1、生字词卡片

  2、布置学生带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教学过程

  1、精彩两分钟

  学生展示

  2、课中研讨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先来看两张照片。(师出示照片)猜猜这张照片有多大(出生),再看这一张呢?(这是一周岁的时候)看完照片,你有哪些发现?(生作答)

  说说看:你和小时候比有哪些变化?(生作答)

  师:是啊,时间过得真快,无声无息中,老师的女儿已经一岁多了,你们也成了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了。不只你们在一每天长大,不少事物都在无时无刻变化着。小孩们,伴随时间的变化,大家周围的所有都在发生着变化。今天,大家要学习的《科利亚的木匣》就是告诉大家这个道理的。

  板书课题:科利亚的木匣,教导学习“匣”的音形义。

  (二)初读感知

  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读读课文,遇见不认识的字可以通过查字典或问同学解决。

  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交流生字读音,教师巡视教导。

  2、学生当小老师检查生字认读状况。

  3、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木匣讲了科利亚的哪些事?

  板书: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

  4、小组讨论:按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依据这三个部分讲述的意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的是科利亚5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我们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所有都在变化的道理。

  (三)研读埋木匣

  1、师:科利亚和母亲是如何埋东西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1、段,画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多读几遍。

  提示:他从家门口向前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进坑里。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敌人发现。

  教师板画科利亚埋木匣的过程。

  2、教师分步引导学生读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

  教师读,学生闭上双眼想象。然后学生自己训练想象读,并尝试背诵

  (四)研读挖木匣

  1、师:从埋木匣到挖木匣经过了差不多四年的时间,科利亚已经九岁了。法西斯被赶走了,他和母亲一块回到了故乡。他们家的房屋还在,可是战前埋在地下的东西还在吗?请同学们默读2、段,考虑以下问题。可以画下来,然后讨论交流。

  2、考虑:

  (1)母亲如何挖箱子的?结果呢?

  (2)科利亚首次如何挖匣子的?结果如何?

  (3)科利亚又是经过什么样的考虑,一下子挖出木匣子?

  学生认真读课文、考虑、小组讨论。

  师板画科利亚挖木匣的示意图。

  师:看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示意图,你了解了什么?

  提示:五岁时量十步埋木匣,后来他经过四年已经是九岁了,人大了,步子也比四年前大了一倍,所以步数要降低一半,才能挖到。

  (4)教导朗读。

  (5)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五)受到启发

  1、师:请大伙默读课文最后一段,想想通过这件事,科利亚有哪些收获?

  学生念书、考虑、讨论,训练概括段意。

  提示:科利亚了解了:时间一每天过去,人在一每天长大,周围的所有都在变化。

  2、师:经历了差不多四年的时间,科利亚的周围有哪些变化?从课文中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科利亚两次挖木匣,首次照原样量十步没挖到木匣,2、次改变了步数,量五步,挖到了木匣。这说明时间过去了,人长大了,步子也大了,当然只有改变步数才能挖到木匣子了。

  (六)概括全文

  (1)师:请同学们认真考虑,课文主要写科利亚埋匣子,挖匣子的过程,为何还要写母亲埋箱子,挖箱子呢?

  提示:科利亚埋匣子是模仿母亲的样子干的,写母亲挖到箱子与科利亚挖不到匣子进行对比,从侧面说明匣子埋在地下,没让人拿走。科利亚挖不到是什么原因一时没认识到自己伴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了。

  (2)师:课文先写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再写从中受到的启发,用了什么样的写法?

  提示:通过日常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办法。

  3、课后延伸

  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领会和认识以“由《科利亚的木匣》想到的……”写一篇作文。

 
标签: 课件
打赏
 
更多>大智教育相关文章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大智教育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智学网-大智教育,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指导,我要自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