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拓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需要及学生的实质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办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智学网收拾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3篇)》有关资料,期望帮到您。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槐乡的小孩》: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小孩采槐花的欢快。
2、知道槐乡小孩采槐花的办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4、感受槐乡小孩的快乐、勤劳,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题
1、培养自读能力,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小孩勤劳淳朴、勤勤恳恳的品格,感受到劳动是开心的。
教学筹备
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1、激趣导入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很多的乐趣,但你有没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小孩,他们通过我们的劳动赚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大家学习──《槐乡的小孩》(板书课题)。
2、自读品析,感知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
各自轻声读课文,遇见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小组内朗读。
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一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纠正,评选选手。
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与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4、讨论:
(1)槐树什么时间开花?那花苞哪种?文中又称槐花为何?
(2)槐米有哪些用处?
(3)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读读有关的课文
5、理解课文第3自然段。
(1)8月份,天非常热,这炎热的天气大伙都经历过,哪个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2)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小孩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如何去割槐花的?(他们女生女生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
(3)教导感情朗读。
3、赏析评价,深化感悟
1、交流赏析。
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训练一下多读几遍。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何喜欢。
2、谈感受。
通过课文的朗读,大家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小孩,那样你参加过什么劳动?有的什么感受呢?
3、小结。
4、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把参加的一次劳动的过程与感受写下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孔子拜师》:1、课时
学习计划
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汇。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重难题:了解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年代,国内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大家伴随这段录像一块走近孔子。
2、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检查词汇学会状况。
指名朗读这部分词汇: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2、检查课文朗读状况。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3、研读感悟、概括
②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我们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③班级交流念书感受。
2、课时
学习计划
①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汇。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了解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重难题:
知道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①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部分生字的办法。注意“丘”与“兵”有什么区别,“尘”上面“小”字的写法。然后训练写生字。
②上节课,大家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③引入:大伙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2、朗读感悟
①生自由练读。
②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汇与礼貌用语)。
③师引读。
3、演读感悟
①分小组演一演。
②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抄写词汇表中的词汇
先议论一下哪些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完后适合展示、教导。
念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念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引用孔子的名言)。
4、概括
孔子、老子是国内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知道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知道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知道《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难题
对照画面,知道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知道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单元导入,揭题解题。
1、师:这一单元大家已轻轻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走进它,大家已经认识了一座了不起的古时候建筑。今天,大家要来赏析一幅名扬中外的古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什么叫“名扬中外”?
2、(课件赏析)说说我们的感受。
3、这幅画叫什么名字?你对他有多少知道?(生自由交流与习资料)
2、初读课文,知道课文大意。
1、师:课文将如何向大家介绍这幅古画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自由地读课文,指名交流。
2、指名分段读文,重点正音三个多音字“作”“溜”“乘”。
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以如何划分段落?
3、精读课文。
1、目前对课文有了初步的认知,让大家一块再赏析一下这幅画吧。
2、从刚才同学们惊奇的眼神、赞叹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图的喜欢。这幅图有什么特别之处?大家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读懂了课文,你肯定会更喜欢它。想用什么办法来读懂课文呢?引导学生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了解学这一课可以用“图文对照法”。
3、自由读文,对照图画,看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那些内容?容易地标注在文字旁边。
4、选一个你最有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领会领会,说说我们的感受。
(1)读第2小节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通过读句子,并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来领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领会张择端花了非常大工夫,画出来的画了不起。
(2)读第3小节,重点也是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部分人有些不到一寸,有些甚至只有黄豆那样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一个人在做什么,都能看得清了解楚。”从而领会画的内容是这样丰富,张择端的画技这样高超。
(3)读第4小节,先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领会画的生动、精彩。老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领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5、朗读课文第5小节。引导学生:赏析了如此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目前你想怎么说?
4、单元概括,延伸课外。
1、师:让大家第三走进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记住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课件)
2、师:本单元的其它几篇课文也向大家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出色传统文化,认识了古时候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老子,领略了巨人盘古开天辟地神话的魔力,还赏析了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结晶──赵州桥。读了这部分故事,你有哪些想说的吗?
学生畅谈感受,领会到民族文化的灿烂,古时候劳动人民的智慧等。
3、师: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同学们肯定已经采集和阅读了不少这方面的资料,请继续筹备,下次大家将作专题交流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