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学习方法  各学科学习方法  学科学习方法  脑力开发  演讲与口才  小学学习方法  记忆力  初中学习方法  资讯  英语 

人教版高中三年级历史要点总结

   日期:2021-01-19     来源:www.zhixueshuo.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526    评论:0    
核心提示:高中三年级学生非常快就会面临继续学业或事业的选择。面对要紧的生活选择,是不是分析了解了?这对于没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讲,无疑

高中三年级学生非常快就会面临继续学业或事业的选择。面对要紧的生活选择,是不是分析了解了?这对于没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讲,无疑是个困难的想选择。怎么样度过这要紧又紧张的一年,大家可以从提升学习效率来着手!智学网高中三年级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人教版高中三年级历史要点总结》,期望你好好学习,圆金色6月梦!

人教版高中三年级历史要点总结


  1、背景和条件

  1、缘由

  ①经济根源:15世纪以来,伴随西欧各国产品经济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导致货币需要量的增加。

  ②社会根源:

  A.欧洲人狂热追求货币和黄金。

  B.《马可波罗游记》驱使欧洲人到东方达成黄金梦。

  ③客观缘由——商业危机:奥斯曼帝国妨碍了东西方贸易,促进欧洲人探寻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2、条件

  ①西欧生产力的进步。

  ②天文地理常识的进步,如“地圆学说”的时尚。

  ③科技的进步,如航海、造船技术的发达,罗盘针的广泛应用,武器装备的改进等等。

  ④中央集权制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沉迷传播天主教,大力支持远洋航行。

  2、经过

  1、1488年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2、1497-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3、1492年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4、1519-1522年麦哲伦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

  3、影响

  1、引起了“商业革命”:

  ①扩大了世界各区域、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欧洲与亚、非贸易扩大与美洲联系开始。

  ③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引起了“价格革命”:

  ①很多贵金属流入欧洲,导致金银价格降低,物价猛涨。

  ②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利,有益于资本主义的进步,加快了封建规范的衰落。

  ③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进行殖民扩张和争夺,加快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人教版高中三年级历史要点总结


  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

  1、内容:改革内政,进步生产,改革军制。

  2、结果: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

  2、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

  评价

  1、以法律形式废除去井田制,确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废除去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进步,加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规范。

  2、秦国渐渐强大,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商鞅实行的严刑酷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秦朝产生消极影响。

  4、商鞅主张的法家思想,成为秦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3、北魏孝文帝改革(略)、后周周世宗改革(略)、庆历新政(略)

  4、王安石变法(1069年,宋神宗时)

  1、内容与用途

  ①理财手段

  A、青苗法→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

  B、募役法→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C、农田水利法→各地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

  D、方田均税法→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

  E、市易法→有益于稳定物价和产品交流,国家收入增加。

  ②军事手段

  A、保甲法→加大对人民的控制,抵御辽和西夏进攻主,降低了军费开支。

  B、将兵法→加大了军队练习,充实了边防力量。

  ③教育手段

  A、改革科举规范,废除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考律令、断案等。

  B、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考试成绩出色者,可直接做官。

  2、效果

  政府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各地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军事实力有所增强,在一定量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3、失败缘由

  ①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风险百姓的现象。

  ②新法在一定量上触有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③宋神宗后期的动摇和过世,改革失去了要紧的支持力量。

  4、评价

  ①变法是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状况下进行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在客观上有益于社会的进步和进步,但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②王安石能针对统治积弊大胆改革,这种面对封建统治危机勇于改革的精神是值得一定的。王安石是国内古时候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5、张居正改革:实行一条鞭法(1581年)。

  1、目的: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收入,挽救统治危机。

  2、内容

  ①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征收银两。

  ②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

  3、意义:是国内赋税规范的一次重大改革,纳银代役的规定,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对国家的人身倚赖关系松弛;赋役征银的方法,适应了产品经济进步的需要,有益于农业产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人教版高中三年级历史要点总结


  1、西周实行分封制。武王把肯定的土地、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打造诸侯国,拱卫王室。如此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医生—士”。

  2、西周宗法制的特征和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益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秦朝中央集权规范的形成过程:打造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央实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

  国内历1、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赢政规定封建统治者为“皇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规定:皇帝称“朕”;秦始皇首创的皇帝规范包括: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中国封建专制规范的本质特点是:皇权至上

  4、秦朝时,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医生和太尉。丞相帮皇帝处置全国的政事,御史医生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掌军事。

  唐朝时: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实行,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宋初,中书门下是行政机构。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以削弱相权。

  元朝在中央,以中书省为行政机关。

  5、地方政治规范的演变:

  战国和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郡国二制并行。

  北宋初年,宋太祖为加大中央集权,将兵权收归中央;由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大部由中央掌控。

  元朝除河北、山西、山东归中央的中书省管,其余在地方实行行省规范。边远民族区域设宣慰司。行省规范的创立,是中国古时候地方行政规范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6、明朝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杀丞相胡惟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宰相规范从此被废除。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史称“内阁”。内阁规范正式确立。

  7、皇太极设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非常大限制;康熙帝亲政后,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足鼎立;雍正帝时,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规范达到顶峰,

  8、君主专制规范的加大对中国社会进步的影响

  积极:国内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和进步;有得于社会安定,促进经济进步和文化兴盛等。

  消极:皇帝既是立法者,又是行政长官和司法者,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皇帝的决策具备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征,难免出现失误;

  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造成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风靡。总之君主专制的加大,很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妨碍资本主义萌芽的进步,使中国社会的进步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标签: 高三
 
更多>大智教育相关文章

考试报名
推荐图文
推荐大智教育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智学网-大智教育,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指导,我要自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