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学习方法  各学科学习方法  学科学习方法  脑力开发  演讲与口才  小学学习方法  记忆力  初中学习方法  资讯  英语 

高三历史复习要点

   日期:2021-01-19     来源:www.zhixueshuo.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714    评论:0    
核心提示:与高中一年级高中二年级区别在于,此时复习力学部分常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试考纲相结合,特别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

与高中一年级高中二年级区别在于,此时复习力学部分常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试考纲相结合,特别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高能力,填补常识、技术的空白。智学网高中三年级频道为你精心筹备了《高三历史复习要点》助你金榜题名!

高三历史复习要点


  元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一省制的中枢权力机构

  元朝打造后,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中书省的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是元代的宰相。元朝中后期,宰相权势过重.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引起政局动荡。

  2、棉纺织业的进步

  元代黄道婆竞价一流的纺织技术.全方位改革内地落后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业是新兴的手工业部门。柔软结实的棉布日益时尚,到明代后期已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元代承前启后,烧成了着名的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人彩瓷生产时期。

  3、科技收获

  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制成了一种新型浑仪——“简仪”。郭守敬编制的《授时历》是国内古时候最精密的一部历法。它以:365、2425日作为一年,同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实质时间只差26秒。

  元代出现珠算法。

  元代王祯的《农书》是一项要紧的农学收获。

  4、文学和艺术收获

  散曲和杂剧元散曲是元代兴起的新诗体。元代北方区域兴起了杂剧。散曲和杂剧合称元曲,关汉卿、马致远等是最为着名的元曲作家。

  绘画艺术元代南方士人的郁闷心情更通过山水画作抒发出来。

高三历史复习要点

  1、背景

  ①经济危机使美国陷入困境。

  ②当时的美国胡佛政府基本延续传统的自由放纵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③1933年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开始推行新政。

  2、内容

  ①整顿财政金融②实行工业复兴法③调整农业生产④实行社会保障,推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3、新政特征:

  是在保留资本主义规范的首要条件下,政府全方位干涉经济。

  4、用途

  ①在一定量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紧急破坏,加快了生产力的恢复。

  ②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人民的生活情况有所改变,缓和了阶级矛盾,防止了法西斯势力的上台,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③开创了国家干涉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继承和借鉴,标志着资本主义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涉经济的年代。

  ④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高中三年级历史必修三要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

  根本缘由:封建统治妨碍资本主义经济的进步。

  直接缘由:斯图亚特王朝奉行“君权神授”,并宣称议会权力来自国王,和议会发生矛盾。

  过程:1640年—1688年,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2、《权利法案》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背景:

  1688年光荣革命议会获得胜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内容:

  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权、军事权等方面限制了国王权利。

  意义:

  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它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影响:

  “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贵族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实行集体统治,统治方法从人治走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进步时期。

  3、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①内阁包含的意思:内阁原来是指国王召集亲信大臣商议国家机密的秘密小房间,后来指决议国家大事的行政班子。

  ②首相规范的形成。18世纪,内阁的首脑“首相”取代国王主持内阁会议。国王渐渐退出内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从此成为一种象征。1、任首相:1721年沃波尔。

  ③确立内阁对议会负责的规范。

  ④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让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该党的领袖就是理所当然的首相。

  ⑤19世纪中期,责任内阁规范确立。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

  ①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进步提供了有力保障;

  ②各派可以通过议会斗争达成我们的政治主张,把政治斗争规定在一个相对有序的状况中,防止了非必须的暴力冲突,对社会稳定起着要紧用途;

  ③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使英国走上资本主义民主化的道路;

  ④是世界上1、个打造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为世界非常多国家树立了一种模式。

高三历史复习要点

  专制主义的进步历程

  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法,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实行中央的政令。

  1、战国时期初步形成

  法家代表韩非提出打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新兴地主阶级从加大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进步的需要,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2、秦朝正式打造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法和中央集权的政治规范有机地结合在一块,正式打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规范。

  3、西汉巩固

  汉景帝、汉武帝解决了王国分权割据的问题。汉武帝又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找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规范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从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规范基本定型并得以巩固。

  4、隋唐健全

  实行三省六部制,克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实行科举制,提升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规范进一步健全。

  5、北宋加大

  北宋初年,大力加大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的问题,中央集权规范进一步加大。

  6、元朝新进步

  为了加大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规范。这是加大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7、明清达到顶峰

  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还设立间谍机构,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制,增设军机处。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规范达到了顶峰。

 
标签: 高三
 
更多>大智教育相关文章

考试报名
推荐图文
推荐大智教育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智学网-大智教育,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指导,我要自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