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考考试结束时,下面考生们便会关于一些省份区域的高考考试分数线,而在今天北京的高考考试分数线已经公布出来了,下是我们为大伙筹备了北京2021高考考试分数线最新公布表,欢迎参阅。
北京2021高考考试分数线
将来什么专业将来进步好?
对于不少家长,期望小孩选择一门可以走上安稳生活的专业。心情可以理解,但坦率地讲,这种专业根本没有。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其波动周期,所谓30年河东,30年河西。90年代初,能源行业萧条,大伙纷纷逃离石化行业,逃离中石油、中石化,但10年后,石化行业如日中天,中石油中石化满血复活。近年,石化行业则第三陷入短期的萧条。短则10年,长则30年,必要有颠覆性变化。日前上海那个40多岁失业在家待业的外企高管就是一例。90年代,外企是大伙的第一选择,国企则是逃离的对象,但目前,这一关系早已颠倒。
能否成功,能否安稳,能否有收获,不在于今天的选择,而是你是不是足够努力,做到了这个范围的佼佼者。
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学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大家目前喜欢用一个词“网络+”,或者说“AI+”,其实都从侧面反映了将来的一个必然走向:信息技术与各行业的深入渗透结合,也就是任何行业都不可防止地被数字化,网络化,AI化。
从这个角度说,学习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从大概率角度,将来就业都不会太差。
相比专业,更应该计较的是上什么大学
专业第一还是学校第一?对于这个经典的问题,我的答案是一定的,学校第一。缘由还是就业,就是角逐门槛的问题。
去年某网络企业招聘一个算法的岗位,上海交大的一个博士面试,但该用人单位得知其本科是非211学校后拒绝了。
看出身是错误的,不只违规,甚至违法,我也是反对的,但现实非常残酷,不止是普通的企业,即使是国企,各级政府机构,也都在看出身。2018年上海落户新政公布,北大清华毕业生不再计算积分直接落户,但限定清华北大应届本科毕业生,硕士博士也没用。同样,作为培养党的后备干部的选调生规范,各省也严格限定了出身。山东限定为22所高校,江苏限定15所高校,上海则限定在10所高校。
在招聘时,岗位需要总是会写__专业或有关专业,几乎都不会限制死,但在出身上则卡得死死的,不是某些学校毕业的,连简历都投不进来,连参加角逐的资格都没。
因此,只须分数允许,大家不能不先解决这个门槛的问题。
但我想提醒的是,这个门槛是指211、985、双一流这种水平或者层面的硬门槛,而不是一本二本。一本二本是一个录取步骤上的产物,从来就没确定的规范,因此没一个省的一本二本高校名单是一致的。
不少高校既在一本招生,也在二本招生,你觉得这是几本学校?北大多年前在北京也有二本招生的专业,难道大家说北大是二本?正由于此,在现实的招聘中,极少有限定一本或二本的需要。大家没必要为追求一个没什么意义的一本,而放弃专业,值得你放弃专业的,主如果上面的这部分硬门槛。当然,还有一个就是到哪儿上学。
双一流是将来高校的一个层次定义,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可以容易类比过去的985,一流学科高校类比过去的211。
211、985是固定的名单,但双一流5年一次动态评估,有进有出,可能发生的状况是你进来的时候学校是双一流,毕业时不是了,如何避免?
坦率地讲没方法避免,但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讲,这个风险比较小,被刷下来的学校永远是极少数,最保险的方法就是你努力多考一点分数。
学校第一,但,想提醒的是,当你的分数只够选择一个一般本科时,甚至是一个高职高专时,专业第一。这个时候的学校选择已经没任何门槛的意义了,所以专业第一。对于多数考生来讲,能上双先进的是极少的,也就是说,多数小孩还是专业第一。
高考考试志愿填报三大提醒
第一,不要一上来即使计分数最大化,譬如怎么样达成600分上603分的学校。第一是算计你要什么,你的方向,大家再说算计分数最大化。不然就是南辕北辙。
第二,可以征求专家的建议,但你必须要依据我们的需要做出选择。绝不可以容易甩给其他人,让其他人全包。注意,这是一个重要的生活规划,不是购物,大家如何可以随便把我们的生活给了其他人?
第三,志愿填报上,家长一旦和小孩发生紧急冲突,请务必尊重小孩,需要避免社会归因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有想法的小孩其实都值得大家鼓励支持,就算错了,这就是成长;更要紧的是,一旦小孩后面进步不顺利,譬如因玩游戏耽误了学业,他总是不会反省自己,更多是归罪于家长:都怪你当初非要让我读这个……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对于家长和小孩,都是一场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