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学习方法  各学科学习方法  学科学习方法  脑力开发  演讲与口才  小学学习方法  记忆力  初中学习方法  资讯  英语 

小学二年级的数学下册设计教材

   日期:2023-03-11     来源:www.zhixueshuo.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381    评论:0    
核心提示: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一般会被需要撰写教材,教材是保证教学获得成功、提升教学水平的基本条件。教材要如何写呢?下面我们给大伙整理了小学二年级的数学下册设计教材,期望大伙喜欢!小学二年级的数学下册设计教材1教学内容:课本P14页例5,训练...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一般会被需要撰写教材,教材是保证教学获得成功、提升教学水平的基本条件。教材要如何写呢?下面我们给大伙整理了小学二年级的数学下册设计教材,期望大伙喜欢!

小学二年级的数学下册设计教材1

教学内容:

课本P14页例5,训练三第4、5、6题。

教学目的:

1、在学生已有些常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字。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常识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学会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常识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题:

理解学会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字。

教学筹备:

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1、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需要注意观察,看看需要解决那些问题?

熊母亲是如何分竹笋的?你可以用算式来表示吗?

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母亲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3、为何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些常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察看、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2、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字。

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字。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考虑: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母亲的这两个问题为何都可以用除法

来计算?学生考虑、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些常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考虑、比较,让学生了解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3、巩固应用,加深了解

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明确需要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交流汇报。

小结。

2、挑战园地:

训练三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训练三第6题:写出除法算式。

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字。让学生对照算式画图。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训练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打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环境,满足小孩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要,保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4、课堂概要

小学二年级的数学下册设计教材2

教学内容:

P36我长高了

教学目的:

1、通过实质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办法。

2、巩固统计的常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打造长度观念。

教学难题:

能准确测量,采集数据。

教学筹备:

刻度尺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1、小朋友,大家已经认识了常见的长度单位。

2、学习了如何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3、这节课大家一块儿用大家手中的尺子来测量大家身边的物体。你想测量什么东西的长度呢?

2、小组活动需要。

1、小组合作选择你们有兴趣的四样东西进行测量。

2、组长做好记录工作。

3、小组开始活动。

4、汇报、记录数据。

1、把测量的数据汇报记录在黑板上。

2、完成学生身高统计表。

3、讨论、交流:看统计表获悉一些什么内容?

5、课堂概要。

小学二年级的数学下册设计教材3

教学目的:

通过察看、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领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的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革新意识。

情感目的

通过图形在日常的广泛运用,感觉到数学常识与生活息息有关,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题:

领会面在体上。

教学筹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打造模型讲解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重视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进步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察看、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技巧为一体,重视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教学步骤: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的好朋友淘气带大家来到了一座好看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类图形的名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去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揭示课题:今天,大家就要一块儿认识这类平面图形。

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察看操作。提出需要:这类平面图形都藏在大伙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伙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汇报交流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哪些感觉?

引导发现师:通过刚刚的察看发现,这类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教师启发:哪个能想出一个好方法,把这类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小组合作完成。

汇报、交流不一样的办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给予赞扬。

3、小结大家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大家还发现,这类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类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4、游戏:我说你想试一试你学会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双眼,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训练。

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

2、找一找:日常,你在哪儿还见过如此的图形?师:其实,在大家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类图形,目前,大家一块去马路上看看吧!说一说:这类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

3、找朋友

4、数一数数一数每一个图形分别是由什么平面图形组成的?

5、拼一拼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非常不错,胡老师要奖励给每一个小组一份礼物。请打开礼品袋,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东西。

小组合作。

交流展示。

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什么图形?

6、全课概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成?你觉得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小学二年级的数学下册设计教材4

学习计划:

1. 通过察看、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点。

2. 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意思,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来。

3. 使学生的察看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难题:

重点:初步认识对称图形、对称轴。

难题: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筹备:课件

学具筹备:信封、纸、彩色准时贴、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剪刀、钉子板、水彩涂料。

教学过程:

导入。

1. 师:同学们,大家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由许很多多漂亮的物体组成的,一片碧绿的树叶,一只好看的蝴蝶,都能带给大家美的享受,目前,李老师这里有几张精美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

师:哪个来讲说图中都有哪些?

师:他说得对吗?请同学们在注意观察,这四个物体虽不是同一种类的,但它们四个都有一个一同的特征,同学们,同位两人谈论一下,你能发现这个一同点吗?

交流:我发现这类物体的左右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你们都发现这个特征了吗?那样如何验证它们两边完全一样大呢?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师:这是刚刚出现的那片枫叶,下面我把它从中间对折,它的左右两边如何了?对了,左右两边完全重合在一块,是否说明左右一样大呀?

师:像如此,物体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在一块的图形,大家就叫它对称图形。这节课,大家就来一块研究对称图形。

2.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来折一折验证一下呢?

交流:你折的什么图形重合了吗?你发现它是否对称图形?

师:哪个和他折的不同?

3. 一个图形,它既能够左右对称,又可以上下对称,还可以如此斜着对称,注意:只须对折后可以完全重合,大小完全一样,大家就能叫它是对称图形。

4. 师:刚刚咱们再对这个时候出现了一条折痕,你了解这条折痕叫什么?

这条折痕,咱们把它叫做对称轴。大家通常用虚线来表示的,目前请你们将刚刚的对称图形拿出来,在上面画出它的对称轴。

师:如何才能画得非常直?

5. 判断,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画出来

乒乓球拍√ 字母A√ 1 ×

梳子× 五角星√ 月亮√

剪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判断的很好。

师:请大伙看黑板,这几幅图案,都是李老师课下自己剪的,大伙察看一下,他们是否对称图形?如何才可以剪出真的对称的图形来呢?你有哪些好方法吗?两个人商量一下。

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先将纸对折,以对折线为中心,画一半图案,然后再剪下来,打开后就是一个对称图形了。

师:课前,李老师发给你们一些彩色的准时贴,请同学们自己剪一个比较容易的对称图形。开始。

展评:剪好的同学,把你的作品放在黑板上?

数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师:请大伙拿出信封,里面有哪些?

1. 拿出长方形的纸来,试着折折看,它有几条对称轴?

2. 正方形

3. 圆形

师小结:看来,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有些是一条,有些是几条,有些是无数条。

找对称图形

师:这节课中,大家研究了那样多的对称图形,你们察看一下,咱们教室里,有什么物体是对称的。

师:同学们发现的可真多,其实对称图形在日常的应用特别大,你们想不想开长见识呢?

教师解说:钟表的外观是对称的,这种对称不只为了美观,更保证了钟表走时的均匀性和准确性;飞机外观的对称能使它在空中飞行是维持平衡;国内劳动大家在非常早以前就发现了对称的美,看!民间常见的对联、古诗中的对仗它们都有一种内在的对称关系。又譬如,国内民间的手工品,中国结、窗花等,它们的对称充分体现了对称的艺术美感;对称还是自然界的一种生物现象,很多动、植物都有自己对称的形式。譬如人的脸,以鼻尖为对称轴,双眼、耳朵、嘴都是对称成长的。双眼的对称使人察看物体愈加准确,耳朵的对称是大家听到的声音具备较强的立体感,而双手、双脚的对称又能维持的人身体的平衡。服饰大多的对称的,对称的设计看着更美观、庄重。对称的原理也被广泛的运用在建筑上,比如:北京的故宫,有叫做紫禁城,它的整体布局是对称的,前三殿、后三宫在对称轴上,其他宫殿对称分布,它是国内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建筑群。这是上海的南浦斜拉桥,它的左右、前后都是对称的,对称的设计师大桥愈加结实、结实。下面请学们赏析其他国家的对称建筑,巴黎的艾菲儿铁塔、泰国的泰姬陵、凯旋门,这类建筑它们的设计都是对称的、和谐的。

动手实践

师:课前我给你们每一个小组发了一些物品,请大伙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尝试制作对称图形。

展示:

用涂料的学生讲办法:我先将纸对折,然后打开,沿对称轴将涂料在一边画出图形的一半,然后再对折,如此涂料就印到纸的另一半,就画成一个对称图形。

用剪刀剪的同学讲办法。

用钉子板围的同学讲办法。

用网格纸画的同学讲办法:我先画对称轴,然后画图形的一边,然后比着一边的样子画另一边,左侧占几格右侧也占几格。

全班评价

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成?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对称图形非常美,期望同学们能发挥我们的智慧,创造出更多对称的图形,把咱们的生活装扮得更漂亮。

小学二年级的数学下册设计教材5

教学内容:

课本P10页,例3及训练二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打造起“平均分”的定义。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案的多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日常有哪些用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打造平均分的定义。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筹备: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什么地方春游?

2、出示分果冻问题的情景图。

师:瞧!请小朋友注意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那些问题?

3、学生察看画面,交流信息。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情境,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掌握采集信息,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态度。

2、探求新知,解决实质问题

1、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能分成几份”。

师:你能应用你采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问题吗?你有哪些方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准时评价。

4、小结:这个问题事实上是求8里面有几个2,8里面有4个2,就能分4份。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用途和学生的主体用途,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具体感知“每2个分一份,8个分成如此的4组,就要分4份。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成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办法,感知平均分在日常的应用,使学生感觉到日常的数学,感受数学在日常用途。

3、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第12页的第5题。

问:图中的小熊在干什么?

小熊在考虑那些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

2、训练二第6题。

第6题。出示分玉米的情景图。

师:注意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4、开放题。

1、学生独立操作。

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一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每一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

考虑:这两题有哪些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学生在日常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推荐。

【设计意图】:提供具备考虑性的问题情景,如“这两题有哪些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察看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办法的认知。借助开放题提供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考虑,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尽可能说出与其他人不一样的例子,练习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5、课堂概要

 
 
更多>大智教育相关文章

考试报名
推荐图文
推荐大智教育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智学网-大智教育,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指导,我要自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