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各学科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学科学习方法  脑力开发  演讲与口才  小学学习方法  记忆力  初中学习方法  资讯  学习啦——方法网 

三年级语文《讨人喜欢的大熊猫》原文及教学深思

   日期:2021-02-05     来源:www.zhixueshuo.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538    评论:0    
核心提示:所谓教学深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考虑,并以此来概括经验教训,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教学深思一直以来是教

所谓教学深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考虑,并以此来概括经验教训,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教学深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升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教育上有收获的大伙一直很看重。以下是智学网收拾的三年级语文《讨人喜欢的大熊猫》原文及教学深思有关资料,期望帮到您。

三年级语文《讨人喜欢的大熊猫》原文

  大熊猫是国内特有些珍奇动物。它身子胖胖的,尾巴短短的,皮毛滑滑的,头和身子是白的,四肢是黑的。它头上长着一对毛茸茸的黑耳朵,还有两个圆圆的黑眼圈,讨人喜欢极了!

  大熊猫最喜欢吃箭竹。箭竹,既脆又略带甜味。大熊猫先把这部分竹子咬断,再一根一根地扯掉竹枝,然后撕开竹皮,左一口,右一口,吃得津津有味。大熊猫的食量可大了,一天要消耗十千克左右的箭竹呢。

  大熊猫喝水的过程非常有意思。一到小溪旁,它先用爪子刨一个小水洼,然后就“咕噜咕噜”地喝起来。水洼里的水喝干了又流满,流满了又被喝干。直到再也喝不下了,大熊猫才罢休。然后,它就会在河边躺上几个钟头。躺够了,它才慢腾腾地爬起来,摆动着胖乎乎的身子,找食去了……

  不温不火的大熊猫与它的邻居小熊猫、金丝猴、青鹿等都能和睦相处,但有时它又非常淘气。它趁大家不在家的时候,闯进来偷吃食物,还把勺子扔得远远的,把锅挂在树枝上。大熊猫平常看着稳重好静,好像有的迟钝,但当敌人来侵犯时,它却能灵活敏捷地攀登上树,飞速逃跑。

  大熊猫以它那逗人喜欢的形象、迟缓有趣的动作、温和稳重的性情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欢。国内把大熊猫作为国礼,赠送给一些友好国家,大家都亲切地称它是“和平友好的使者”。

三年级语文《讨人喜欢的大熊猫》教学深思

  星期四上午1、节,我上了《讨人喜欢的大熊猫》这一课,它是小学三年级上册2、单元(西师大版)的一篇略读课文,坐落于2、单元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如何教?怎么样确定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我想,既然有“略读课文”与“自读园地”中的自读课文,那样它们的教法肯定与精读课文是有不同的。我以上连续教了几年低年级,这次也是首次认真分析“略读课文的教法”这个问题。

  我的考虑是如此的:

  1、本册教程有“略读课文”和“自读园地”的安排,其编排意图是源于如此的分析:在自主独立的阅读中,把之前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办法,得以潜移默化的运用。

  本篇课文使用“总—分—总”的结构体现大熊猫的讨人喜欢,内容浅显易懂。“总—分—总”的结构在本课之前的《家乡的红橘》等课文中都有学习。做为略读课文,我觉得可不必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花费太多精力和时间,因此,我没采取根据传统的以本文“总—分—总”的写作特征进行教学的做法。“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对于一篇课文,确定“教什么”、“如何教”、“何目的”,还是要审慎一些的。

  2、结合教程编排,我把这一课的重点放在语文要点的练习上,主要抓住两点:一是理解词汇的表达用途,二是重点句段的赏析,即大熊猫吃食、喝水的语句。

  这个重点同时又是本节教学的难题,由于,对于刚刚升入小学三年级的同学来讲,无论是“词汇的表达用途”还是“重点句段赏析”,对他们来讲是好不容易的。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初衷是:期望可以扎扎实实落实“勾画描写大熊猫吃食、喝水特征的`语句”“领会加点词汇表情达意有哪些用途”这两个语文常识能力练习的点(即语文要点)。对刚升入小学三年级的同学来讲,这既是本节课的重点,更是本节课的难题。

三年级语文《讨人喜欢的大熊猫》教学深思

  教学《讨人喜欢的大熊猫》,分析到小孩们对大熊猫的形象感知较少,因此,教学伊始,我设计了如此的教学环节:“哪些小朋友见过大熊猫?你能说说吗?”小孩们非常乐意向其他人介绍自己见过的大熊猫,如此既丰富了小孩们对熊猫的初步感知,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此基础上,我又把从网上搜集的熊猫图片展示给小孩们看,引导他们注意观察:“熊猫是什么样?他在做什么?”小孩们观察、考虑、想象、表达,思维极其活跃,更为有意思的是,一个小孩居然站起来对我说:“老师,快把门关上,不要让大熊猫跑了。”关心之情溢于言表。

  课本是大家教学、学生学习的直接资源,但只用课本的有限资源上课,那大家的小孩将会是源于工程师手中的若干个一模一样的零件,毫无个性可言。其实,大家可以借助的教育教学资源不少,可以继续挖掘课本资源,可以借助生活这个大资源,也可以借助大家学生这个活生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对于挖掘学生自己资源,我感触非常深。《大熊猫》是一篇介绍动物的文章。这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讲,吸引力不大。怎么样才能为这篇课文注入“诱惑”的色彩呢?描写大熊猫样子的一段,我让学生结合着我们的身体,边读边表演:“身体胖乎乎的'”,有些学生滑稽地张开双臂,左摇右晃;“尾巴非常短”,几个调皮的学生把屁股撅得老高,用小拳头来充当短尾巴;“头和身子是白的,四肢是黑的”,几个机灵的学生摇头晃脑,身体慢腾腾地摆动,用我们的白眼、黑眼来表示颜色;“毛茸茸的黑耳朵”,有些学生将我们的两只小手摆到了同桌同学的头上;“两个圆圆的黑眼圈”,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半握着两只小手遮到双眼上。如此一来,不只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们积极参与,而且使学生们在开心的表演中,记住了大熊猫的样子,为课后“描画大熊猫样子”的训练打下了基础,同时也让学生们读出了熊猫讨人喜欢的语气。整个教学过程从毫无生气到生机勃勃,从暗淡失色到色彩斑斓,这无疑都是小孩们用自己资源来创造的,由于有了他们的表演,课堂增添了活力;由于有了他们的动作,为课本注入了血液。

 
标签: 小学三年级
打赏
 
更多>大智教育相关文章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大智教育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智学网-大智教育,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指导,我要自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