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婴幼儿教育常识文章大全
托班婴幼儿教育的知识汇总,关于托班的婴幼儿教育常识的素材内容及资料。下面是学习啦我们为大伙整理了有关托班婴幼儿教育常识文章大全,期望大伙喜欢。
托班婴幼儿教育常识文章1、幼儿教育常识文章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爸爸妈妈是创造将来的雕塑家,儿童的基石是由爸爸妈妈双手奠定的,教育好我们的子女是一个公民的基本义务。目前,怎么样把我们的孩子培培养才、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已成为每一个父母迫切关注的问题,但大部分父母总是缺少科学的教子办法,他们仅凭个人的直觉和某些传统经验来施教,这使得家庭教育出现了很多问题,产生了很多误区,年代进步至今,大家应该换一个新的思路,
同意新的教育思想,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1、走出溺爱过度的家庭教育误区。
父母们对孩子言听计从,要什么给什么,想方设法地满足孩子的需要,视孩子为心肝宝贝,不可以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如:周末,一位年轻的妈妈从幼儿园里接她的孩子,发现孩子的脸上有轻微的伤痕,便问:是否幼儿园的小朋友抓伤的?孩子点点头,妈妈火了:为何不抓他?之后有去找了老师真是可悲啊!父母这么爱孩子,能培养好的品德吗?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吗?爸爸妈妈的爱心固然可钦可佩,但爸爸妈妈们应该好好想一想,如此爱孩子,后果会如何呢?作为爸爸妈妈需要清醒的认识到:如此做不只伤害了孩子的心灵,还干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所有都给孩子,牺牲所有,甚至牺牲我们的幸福,这是爸爸妈妈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的孩子在上小学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学校伙食差,孩子身体日渐瘦小,保育员建议刘少奇把孩子接回家住,但被刘少奇拒绝了。他说:孩子只有留在艰苦的地方,才能遭到训练和考验。这样来看,老一辈革命家对孩子的爱,是一种理智的爱,一种真的的爱,期望父母们在借鉴的基础上,对幼儿爱得适合,爱得合理,爱中有教,教中有
爱,如此才能使幼儿得以健康成长。
2、走出智商第一的家庭教育误区。
把幼儿培培养才,是天下爸爸妈妈的一同心愿,也是广大伙长辛苦劳作的精神寄托。但,不少爸爸妈妈对幼儿的教育偏重智商原因,只重视常识的灌输,对制约其成长的其他原因则极少过问。觉得孩子只有上大学才有出息,才能出人头地,于是整天让3、四岁的孩子背唐诗、背宋词、认汉字、算加减,抹杀了幼儿爱玩的天性,妨碍了幼儿的全方位进步。智商是能力的核心和灵魂,进步幼儿的智商、培养幼儿的能力固然要紧。但,假如家庭教育只重视智商原因,结果不言而喻。相反,若能从全方位进步入手,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进取心、坚持性、自制力和勇敢精神等,如:在日常让幼儿坚持我们的事情自己做,使幼儿相信我们的力量,并予以表彰和鼓励;当幼儿在做某件事情、因其他缘由半途而废时,就应准时地给予督促、鼓励,使他们坚持把事情做完做好;在游戏中让幼儿担任某些他们不喜欢的角色,以使他们的行为服
从集体需要等等,如此就能使他们的正常智商得以充分地发挥。
孩子们最怕寂寞无聊、闷着没事,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总想投入到某项最喜欢的活动中去。当孩子们一心一意地投入到某种爱好的活动中时,他们的内心就会充满收获感,愉悦之情溢于言表。父母应该知道并尊重孩子的意愿,为孩子提供自由探索的天地和活动场合,并进行热心的鼓励。由于兴趣、自信是进步的动力。即便幼儿没超常的智商,只须有较好的心理品质,以后也可以成才,反之,以后大概无所建树,甚至成为废品。作为爸爸妈妈,要想使我们的孩子有出息,就需要在培养幼儿智商原因的基础
上,重视幼儿的全方位进步。如此孩子在幼儿时期就遭到了科学的家庭教育,他们将会受益终生。
3、走出环境不好的的家庭教育误区。
伴随社会的快速进步,家庭教育的另一个恼人的问题是,一方面父母们期望孩子成才,而其次家庭的环境却不利于孩子成长。如:有些父母常常搞窝里斗,闹家患,打离婚,给幼儿的心灵导致创伤;有些父母则整天忙于工作、事业或做交易挣钱,对孩子不管不问、放纵自流,甚至在孩子面前也不检点我们的行为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爸爸妈妈的形象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总是超出大家一般的认识。很多幼儿的性格特点、作风、行为习惯之所以非常像爸爸妈妈,遗传并不是起决定用途,而主如果从爸爸妈妈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中,遭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渐渐形成的。幼儿平常是非常擅长模仿的,他们对事物好坏的分辨还比较差,只须是爸爸妈妈和老师说的或做的,就觉得是好的、对的、美的。他们天天都在
用最精细的见地去注意日常的所有问题和察看着大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所有都想模仿,所有都想学。于是,爸爸妈妈便成了他们学习的示范老师。爸爸妈妈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都像一张张生动形象的图谱一样展示在幼儿们面前,幼儿从中模仿爸爸妈妈为人处世的方法,渐渐形成我们的是非标准、善恶观念和行为习惯。所以,有人也把这个时期的教育称为图谱教育。假如爸爸妈妈在各方面的表现是好的、适合的,幼儿看得见,学得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幼儿就会遭到好的家庭教育,并健康地成长起来。
不然,正如鲁迅所指出的:爸爸妈妈的缺点,便是子孙灭亡的伏线,生命的危机。
托班婴幼儿教育常识文章2、婴幼儿教育常识
伴随孩子的成长发育,爸爸妈妈在早教过程中应该饰演哪种角色?如何做才能帮助孩子的大脑更好的发育,孩子的智商开发更速度?以下是一岁前的孩子及爸爸妈妈每一个月都要做的事情。 出生后24小时接种卡介苗和第一针乙肝疫苗 第一个月
1、早开奶,早吸吮,早接触;
2、要母乳喂养;
3、搞好脐部护理,预防肺炎;
4、与孩子多接触,多抱,多爱抚;
5、学笑,练抬头和爬行;
6、继续听胎教音乐;
7、与孩子多说话,要了解孩子的哭;
8、生后两周可服鱼肝油滴剂。
9、满月接种第二针乙肝疫苗;
10、满月做常规体检。
第二个月:
1、坚持母乳喂养;
2、培养规律的生活习惯;
3、用母亲的抚摸、声音、微笑来促进孩子的感觉发育;
4、训练俯卧,每天两次,每次30分钟;
5、坚持户外活动;
6、做婴儿操;
7、引逗孩子发音;
8、双眼能了解地看东西,追随活动的东西,可以注视,引逗孩子追视物体。
9、头抬起来持续30秒;
10、表情丰富,有人逗他能做出相应反应;
11、能表达开心与不开心;
12、听见自己熟知的声音能停止哭闹;
13、吮吸我们的小手;
14、服第1粒小儿麻痹糖丸
第三个月:
第3个月的孩子脑细胞的发育正处在突发成长期的第二个高峰的前夜,不但要有足够的母乳喂养,也要给予视、听、触觉神经系统的练习。每天生活渐渐规律化,孩子睡觉的地方应有意识地变换几次。可让孩子追视移动物,用触摸抓握玩具的办法逗引发育,可做婴儿体操等活动。
1、喂奶的妈妈要合理增加营养;
2、坚持户外活动,预防佝偻病;
3、练习抓、握;
4、多与孩子对话;
5、训练翻身;
6、可以用枕头;
7、增加与孩子游戏的时间;
8、头能挺立,俯卧时前臂支撑,挺胸,抬头;
9、喜欢亲人逗他,能发出笑声;
10、能抓东西;
11、跟他玩玩具时,会发出开心的声音;
12、能发出ehai等声音;
13、服第2次小儿麻痹糖丸;
14、注射第1针百、白、破混合制剂,接种二类疫苗安儿宝第一针,但与一类疫苗要间隔半个月;
15、月末请大夫进行健康检查;
第四个月:
1、坚持4个月母乳喂养;
2、为预防贫血可添加蛋黄、肝泥等;
3、充分借助看、听、触、嗅、尝、运动等方法,促进婴儿感觉发育;
4、多与孩子对话;
5、头能竖直并随便转动;
6、俯卧时能滚向一侧;
7、有些孩子能从俯卧翻成仰卧,或从仰卧翻成俯卧;
8、能表示情感,能大笑;
9、手能准确地抓;
10、会对镜子笑;
11、服第3次小儿麻痹糖丸;
12、注射第2针百、白、破混合制剂,接种二类疫苗安儿宝第二针;
13、做结核菌素试验,复查卡介苗接种状况。
第五个月:
1、渐渐添加辅食,注意按部就班;
2、常常更换孩子的菜谱;
3、教孩子模仿发音;
4、预防营养不好的性贫血;
5、喜欢照镜子,并能向镜中的自己笑;
6、从俯卧翻成仰卧;
7、扶着孩子腰或腋下,能在大人腿上做跳的动作;
8、可以把东西从一只手倒到另一只手;
9、俯卧时,上臂能撑起,乳房抬起,昂头;
10、可以用手抓想要的东西;
11、表情丰富,可以用表情表达喜欢与不喜欢;
12、可以分辨出亲人;
13、拖起时,腿能支撑身体;
14、注射第3针百、白、破混合制剂,接种二类疫苗安儿宝第三针。
第六个月:
1、6个月将来孩子开始爱闹病,由于体内来自妈妈的抗体水平渐渐减少。此时孩子特别容易患各种传染成人两性疾病和各种营养不好的症;
2、保证孩子的营养,加好辅食;
3、加大体育训练,多活动;
4、坚持晒太阳,多在户外活动;
5、保证睡眠;
6、训练翻身打滚;
7、注意出牙保健;
8、注射第3针乙肝和第1针A群流脑疫苗;
9、月末常规体检。
第七个月:
1、添加肉末、动物血、肝泥预防贫血;
2、添加面包干、馒头干等干硬食物训练咀嚼;
3、训练发音;
4、继续练爬;
5、学做7-12个月婴儿操;
6、学习认物;
7、练习抓握和对击;
8、练习听命令做事,了解禁止的意思;
9、7个月的婴儿能抬头,能坐,会翻身,手扶床栏能站,视线开阔;
10、好奇心增强,眼前的东西都要抓;
11、自己手里的东西不让其他人拿走;
12、认人,对熟知的人表示好感;
13、能模仿母亲的简单动作,如摇手里的玩具,敲打、对敲等;
14、能记忆,但非常短;
15、预防各种传染病。
16、口服二类疫苗轮状病毒,可预防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
第八个月:
1、花样添加辅食,渐渐增加品种,预防消化不好的;
2、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3、注意安全;
4、给孩子创造运动的空间;
5、学拿勺子和用杯子喝水;
6、满8个月接种麻疹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
第九个月:
1、扶双手向前迈步;
2、增加户外活动;
3、看书看图片;
4、能听懂常用词的意思;
5、练习与人合作游戏;
6、扩大孩子活动的空间;
7、学拍手表示欢迎,招手表示再见;
8、月末常规体检;
9、注射第2次A群流脑疫苗。
第十个月:
1、逐步断奶,以主食为主;
2、由稀饭、烂面、肉末、菜泥过渡到软饭、馒头、碎肉、碎菜;
3、独站,鼓励孩子迈步;
4、练习有意识地叫父母;
5、练习配合着装、脱衣;
6、安排孩子规律的生活;
7、培养孩子好的饮食习惯;
第十一个月:
1、培养好的进餐习惯;
2、调理小儿饮食,预防营养不好的和消化道疾病;
3、念歌谣、诗歌,讲故事,练习发音;
4、增加户外活动,注意体育训练;
5、每天3餐外加两次奶,两次点心;
6、自己脱鞋;
7、预防便秘。
第十二个月:
1、能扶栏行走;
2、牵手能迈步;
3、能站立、下蹲、弯腰;
4、会握小勺吃东西,但吃不好;
5、能涂画;
6、能说一二个字;
7、能表达我们的建议;
8、调整饮食结构;
9、月末到医院常规体检。
10、接种水痘疫苗。
托班婴幼儿教育常识文章3、幼儿园保健常识文章
孩子流鼻血通常多是因为鼻中膈的前部受伤所致,这个地区有数条血管交会于此,且又是动脉,所以出血量不少。容易流鼻血的孩子大概可分为下列几种:
1、罹患感冒的孩子──由于感冒会使得鼻黏膜的扺抗力减少,加上感冒的症状会令孩子做出一些直接伤害到鼻黏膜的动作,因而易流鼻血。
2、罹患鼻过敏的孩子──因鼻子发痒、流鼻水、鼻塞,会常常挖鼻子,因而使得鼻黏膜常常受伤而流血。
3、有用手指抠挖鼻孔习惯的孩子──因为常常抠挖鼻孔使得鼻子等入口处及鼻前庭反复受伤,结痂,再沾上鼻屎,小朋友更会不由自主地抠挖,这样恶性循环,久而久之,鼻子入口处及前庭部就会产生溃烂,而容易流血。
4、有血液疾病的孩子──这种孩子虽然鼻子没受伤,但却时常流鼻血,一般流速缓慢,但次数却非常频繁,这种型态的流鼻血常是因为血液疾病所致,遇上此状况,须立刻到医院做血液检查,以防万一。
爸爸妈妈不可看到很多出血就乱了方寸,最好立刻用拇指及中指同时紧压两侧鼻翼,使出血的部位遭到压迫而停止流血,约五分钟后放手
看看是不是止血了,若继续流血,则再重复紧压鼻翼五至十分钟,则大部分可止血,若不可以,就需要赶快找耳鼻喉科大夫急诊了。
很多爸爸妈妈看见孩子流鼻血,常会用卫生纸或棉花塞入孩子鼻腔意想止血,但常因重压不够或部位不对,不可以止血,此时爸爸妈妈常会让孩子平躺下来,以为可帮助止血,其实这么做并非适合的,由于孩子一躺下来,原本往外流的鼻血就会往后流入口腔,流向喉咙,反而使孩子呼吸困难,或吞入很多血液,刺激胃壁引致呕吐且带血液,更令爸爸妈妈惊慌失措。
其实,孩子流鼻血不需太惊慌失措,只须妥善处置,大概可获得解决,但非常重要的还是预防重于治疗,若孩子感冒,就赶快就诊休息,有鼻过敏的孩子就得长期控制过敏的发作,对于习惯抠鼻子的孩子,就得时时去劝止,对怀疑有血液疾病的孩子,须赶快送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