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学习方法  各学科学习方法  学科学习方法  脑力开发  演讲与口才  小学学习方法  记忆力  初中学习方法  资讯  英语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3篇

   日期:2020-09-13     来源:www.vqunkong.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392    评论:0    
核心提示:教材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拓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准则,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需要及学生的实质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拓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准则,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需要及学生的实质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办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无忧考网收拾的《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3篇》有关资料,期望帮到您。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晓吨在实质中的应用,初步打造1吨重的观念,知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容易换算

  教学重难题

  教学重点:打造重量单位“吨”的定义。

  教学难题:打造重量单位“吨”的定义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旧引新

  1、出示苹果,让学生说一说一个苹果的重量是250(),一筐苹果的重量是15()?

  2、千克、克是大家以前学过的水平单位,克与千克之间有哪些关系呢?(1千克=1000克)。

  3、一车苹果的重量是2()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研究问题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出示教程例题,集装箱,火车车厢,汽油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水平,一般用吨(t)作单位。

  (2)让学生依据对吨大致的认知及课外资料的补充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一般采用“吨”来作单位。

  (3)课件展示:卡车、火车车厢、轮船、飞机、鲸鱼、楼房等,用“吨”作单位比较适合。

  提问:一般以“吨”作单位的物体有哪些一同的特点呢?

  ①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

  ②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

  ③师生合作得出结论:一般大件物体及较重的物品“吨”来作单位。

  目的:用课件出示图片,丰富了感性材料的类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大家身边,再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得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认识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

  (1)小组同学互相背一背,感受它们的重量。

  ①学生汇我们的体重。

  ②小组同学互相背一背

  ③说说我们的感受。

  ④感受1吨

  (2)课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

  提问:需要几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个)

  (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观察:有这样的几袋大米?(10袋)提问: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书:1000千克。

  你是如何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个同学抬起来,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0个)。说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较重。

  通过小组同学反复掂物体的重量,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感受物体的实质重量。迁移出1吨的重量。

  师引导: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吨。

  即:1吨=1000千克。师补充板书:1吨=1000千克

  (3)巩固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

  师生做个猜体重的游戏。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的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50千克),假如平均每一个老师的体重按50千克计算,那有多少个老师的体重合起来是1吨?你是如何想的?

  (4)填空训练:小学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千克,是()吨。

  三、看书质疑

  学生自身看书,标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后解答。

  四、多层训练,巩固深化。

  1、说一说,平时的生活中什么状况下用吨作单位。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种东西的总重恰好是1吨。

  3、想一想,填一填

  一条鲸鱼的重量是6000千克,是()吨

  一辆卡车载水平5吨,也就是()千克。

  五、合作概括,解决问题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知晓了些什么?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期望同学们可以用所学习的常识不断地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数学定义常识课,在定义教学过程中,我运用生活中的实质例子巧妙的设置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各类情景,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情景中,学会理解“吨”的定义。从而突破这节课的难题。接着我使用生活中的实质问题帮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常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常识出处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探索并学会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2、学生会用多种办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能运用所学的常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质问题。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题

  :探索并学会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办法。

  :能灵活运用所学常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质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爱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吗?今天,草原上要举行运动会,第一项田径项目是竞走,参赛运动员是喜羊羊与懒羊羊,懒羊羊走长方形的路线,喜羊羊走正方形的路线。都走一圈,看谁走的快?懒羊羊说:“不合理,我走的路多,喜羊羊走的路短。”

  (大伙看图,出示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你们来当评委,看看懒羊羊提的需要合理吗?

  引导:喜羊羊和懒羊羊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大家需要用科学的办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喜羊羊和懒羊羊走的路线与大家所学的哪一个数学常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揭题:你们真聪明!老师很欣赏你们对数学的敏锐。今天大家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提问:他俩所走的路程到底如何算呢?

  板书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二、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长方形,动手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请同学们动手量出所需的数据,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

  2、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一定有成就了,谁想给大伙展示一下。(学生说教师板书。需要说清这样做的道理。)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有这三种:

  (板书)

  (1)6+4+6+4=20(厘米)周长=长+宽+长+宽

  (2)6×2+4×2=20(厘米)周长=长×2+宽×2

  (3)(6+4)×2=20(厘)周长=(长+宽)×2

  3、提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你比较喜爱哪种办法,说说你的想法。

  4、请同学们再拿出手中的正方形,先量一量,再在训练本上求出正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有这两种:(板书)

  (1)5+5+5+5=20(厘米)

  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

  (2)5×4=20(厘米)边长×4=周长

  提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比较喜爱哪种办法,说说你的想法。

  提问:需要正方形的周长需要知晓哪些条件(边长)。

  5、提问:懒羊羊也用尺子量出了长方形草坪的长是12米,宽是6米,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草坪的周长是多少?

  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训练本上写出计算过程。

  6、解决了懒羊羊的问题,那大家就来帮喜羊羊算出他所走的路程吧!他也量得正方形草坪的边长是9米。请你算出它的周长。

  7、同学们比较一下谁走的路长?(一样长)

  8、谈话:原来,他们俩走得一样多,经过科学地计算,懒羊羊心服口服了,他们不再吵了,都全身心的加入到比赛中。

  三、巩固训练

  1、请你量出需要的数据,并计算它的周长。

  2、假如绕篮球场走一圈,要走多少米?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3、试一试:正方形的手帕的边长使25厘米,他的周长是多少?

  它的周长是100厘米。

  4、想想做做。

  能拼成不一样的长方形吗?它们的周长相等吗?

  四、拓展延伸:

  课下训练:

  一根长24米的绳子

  (1)围成一个正方形。围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米?

  (2)围成一个长方形,假如长方形的长是9米,宽是几米?

  想一想:假如长不是9米,还能围成哪些长是整数米的长方形呢?

  (让学生独立考虑,再交流。并依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围成的图形)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吗?

  2、这节课大家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在生活中有许多关于周长的有趣的问题,只须大家去认真观察,去仔细发现,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教学目的

  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容易实质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容易的有余数问题,会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采集信息、剖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题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常识,解决容易的实质问题

  教学难题: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4÷4

  22÷6

  36÷7

  47÷5

  39÷9

  2、先列算式,再口答下面各题

  (1)、17个苹果,每5个装一盘,可以装()盘,还剩()个。

  (2)、每盒饮料4元,19元能买()盒,还剩()元。

  看来大伙学会的真的很棒!今天大家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怎么办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例5)

  师:同学们,图上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生:划船

  师:从图上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22人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

  师:最多坐4人,什么意思,我有点不知道,谁能帮帮老师?

  生:就是能坐1人,2人,3人,4人,就是不可以坐5人

  师:哦,谢谢你,讲解的很了解,你们听了解了吗?最多坐4人,就是能坐1人,2人,3人,最多只能坐4人

  师:那这里的数学问题是什么?你找到了吗?

  生:问至少要租几条船?

  师:你找的很对,你能帮老师讲解一下这里的至少吗?

  生:就是最少的意思。

  师:哦,就是最少要租几条船?目前谁能完整的说说这道题目?

  生:22人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

  师:假如有6人去划船,每条船安排1人,需要几条船?安排2人呢?3人呢?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每条船坐的人越多,用的船越少。

  师:那大家这里每条船上应该安排几人,才能用最少的船?

  生:坐满,也就是坐4人

  目前请你用画一画或者写一写的方法来解答这个问题。

  生1展示:我用了4个圆来代替4个人,共用了5条船还余两个人。

  生2展示:我用一个大圆代替一条船,直接往里面写4,就代表坐了4人,还剩下2人。

  生3展示:我用竖式算的,22个人,每条船坐5人,坐了20人,还剩下2人。

  师:谢谢你们为大家提供了这么好的解决办法!目前你们能依据她的办法来列算式吗?

  生:22÷4=5(条)……2(人)师:为何用除法?生:由于四个四个的分,就是求22里面有几个四,所以用除法?

  目前大家已经用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那样至少要租几条船?生1:5条生2:6条

  师:看来剩下的2人是重要!那样剩下的2人应该如何解决?

  生1:剩下的2人应该再租一条船。生2:我也觉得剩下的2人要再租一条船!

  师小结:剩下的2人假如是你,不叫你去,你乐意吗?要想一起去,就得再租一条船!所以大家要用5+1=6(条)

  2、运菠萝

  师:划船划累了,你口渴了吗?王叔叔为大家筹备了菠萝,谁能读一下?

  生读题。

  生自由列算式!

  学生展示:27÷8=3(次)……3(箱)3+1=4(次)

  师:为何要加1?生:由于剩下的3箱还要单独再运一次。

  师小结:像这种处置余数时,给商加1,大家称为进一法。

  3、买面包

  师:同学们,王叔叔还给大家筹备了肉松面包。看图你知晓了什么?

  生:面包3元一个。

  师:出示问题。我拿10元钱最多能买几个?请你列出算式并说说理由

  生:10÷3=3(个)……1(元)由于剩下的1元买不了一个面包

  师:像这样余数对商没有影响,直接去掉了,大家称为去尾法。

  4、对比概括

  划船和买面包这两种状况对余数的处置相同吗?为何?

  生:由于划船的剩下的2人也得去,而剩下的1元却买不了一个面包

  师小结:也就是这两个是不一样的实质问题,要结合生活中的实质处置余数。

  三、巩固训练

  1、判断(说明理由)

  李阿姨缝制上衣,每件上衣钉7个扣子,38个扣子可以钉几件上衣?

  38÷7=5(件)……3(个)

  5+1=6(件)

  答:38个扣子可以钉6件上衣。()

  2、下面各题是选“去尾法”还是“进一法”

  (1)做一张床单需要2米布,7米布最多做几张床单?()

  (2)50个奶油蛋糕,每8个装一盒,至少要用多少个盒子?()

  3、旋转木马8元玩一次,50元能玩几次?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生1:我知晓了对余数的处置有“进一法”和“去尾法”

  生2:我知晓了处置余数时要分析生活中的实质问题。

  板书

  有余数的除法

  解决问题

  22÷4=5(条)……2(人)

  5+1=6(条)

  答:至少要租6条船。

 
标签: 小学三年级
 
更多>大智教育相关文章

考试报名
推荐图文
推荐大智教育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智学网-大智教育,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指导,我要自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