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学习方法  各学科学习方法  学科学习方法  脑力开发  演讲与口才  小学学习方法  记忆力  初中学习方法  资讯  英语 

高一期末考试历史答案

   日期:2020-02-21     来源:www.zhixueshuo.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331    评论:0    
核心提示:  历史是记载和讲解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那样高一历史的考试试卷有哪几种呢下面是我们为大家收拾的关于高

  历史是记载和讲解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那样高一历史考试试卷有哪几种呢下面是我们为大家收拾的关于高一期末历史考试的有关考试题目以及参考答案,期望对你们有协助。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题目

  一、选择题

  1.《荀子儒效》中说: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材料不可以说明

  A.王族是分封的主要对象 B.王权借助神权维护统治

  C.诸侯需要服从周王命令 D.血缘是连结政治关系的纽带

  2.周代的棺椁规范有着明确的规定: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考古挖掘研究表明,有些大、中型墓,在椁室内置双重棺,可见记载大体上是可信的。随葬数目也是从天子到士依次递减。材料反映出的西周最主要的特征是

  A.贵族阶层生活腐化奢侈 B.西周社会的宗法色彩浓厚

  C.西周社会阶级等级严格 D.西周统治集团内部等级严格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首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首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形成 B.神权与王权结合

  C.宗法式家族规范形成 D.王位世袭制确立

  4.中国古代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番评说反映了下列哪项人才选拔规范的弊病

  A. 世官制 B.军功爵制 C. 察举制 D. 科举制

  5.《元史地理志一》中称: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从实质上说明元朝时

  A.政府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B.加大了对边疆区域的管辖

  C.边疆区域人民负担沉重 D.边疆与内地的差别消失

  6.元代行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职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就领本省军队。同时,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可以更改赋税,也不可以调动军队。据此可知元代

  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B.看重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D.专制主义皇权达到顶峰

  7.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到:鸦片战争的发业务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造成英国采用武力。 这一看法

  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必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剖析了鸦片战争的理由

  8.《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写道:当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时,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身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仿佛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

  A.国人对世界局势一无所知 B.一般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 D.清政府完全失去人民支持

  9.三元里人民发出《尽忠报国全粤义民申谕英夷告示》,查尔英夷素习,豺狼成性,抢夺为强,即前明倭寇之党。我天朝曾经将尔诛灭,因大洋各属国,求我皇上准其通商,我皇上体天地好生之德,容尔狗邦通商交易。对这一文件的看法正确的有

  ①可以作为研究鸦片战争的辅助资料 ②反映出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情绪 ③带有天朝上国的封建思想 ④主要体现了农民阶级的落后性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在戊戌变法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造成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A.推进了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进程 B.削弱了旧的政治体制而备受推崇

  C.为资产阶级政治运动供应经验 D.昭示了近代改革历程的一脉相承

  11.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容易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12.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在另一种条件下继承了辛亥革命没有做完的事业。材料中的事业是指

  A.进步资本主义 B.反帝反封建 C.打造民主政治 D.以俄为师

  13.1928年毛泽东说:全国革命形势是向前进步的,则小块红色地区的长期存在,不但没有疑义,而且势必地要作为获得全国政权的许多力量中间的一个力量。这反映了当时毛泽东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认识到打造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D.坚持共产党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14.2007年,在中国举行南京大屠杀 70 周年纪念活动前夕,日本《产经新闻》 头版头条标题竟然为大屠杀是蒋介石的虚构。为驳斥这一看法,大家可以拿出的证据包括

  ①当年受害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②当年驻南京外国记者的报道 ③侵华日军老兵的战争回忆录 ④当时留下的国内外新闻照片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质之惩创后,终能检讨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告示发表的历史背景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全方位抗战开始

  C.太平洋战争爆发 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

  16.中国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贡献突出表目前

  A.中国战场广大 B.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

  C.中国反法西斯斗争的时间最长 D.中国战场对日本法西斯兵力的牵制

  17.右图为人民解放战争某一时期的形势示意图。蒋介石打出一套沉重的组合拳,一拳打向山东,一拳打向陕北。但他却露出了自身的胸部,毛泽东抓住时机给他的胸部连捅了三刀。与此材料表述相吻合的是

高一期末考试历史答案

  A.中国全方位内战爆发

  B.敌我力量发生剧变

  C.策略决战时机成熟

  D.揭开策略反攻序幕

  18.《中国的法制建设》白皮书中写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打造,开启了中国法制建设的新纪元。对材料中新纪元理解正确的是

  A.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宪政原则

  B.确立了国家的根本政治规范

  C.拟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种类的宪法

  D.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

  19.1992年8月1日,台湾国家统一委员会发布的文件中写道:我方则认为一个中国应指1912年成立迄今之中华民国,其主权及于整个中国台湾固为中国之一部分,但大陆亦为中国之一部分。此言论在当时有利于

  A.一国两制的拟定 B.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

  C.九二共识的达成 D.两岸三通的达成

  20.《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实质上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清洁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大家就很轻易互相知道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22.国内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1979年以来的外交收获时,用了3句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进步。其中,这里的政策大调整主要指

  ①不一样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 ②维护国内的独立和主权 ③实行对外开放 ④积极推进新型的地区合作模式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3.克利斯提尼时期的五百人会议由梭伦时期的四百人会议进步而来,两者都是雅典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它们之间明显有哪些不同是

  A.前者基于部落选出,后者基于按等级选出

  B.前者基于财产多寡.后者更着重家庭出身

  C.前者基于等级选出,后者对所有公民开放

  D.前者基于行政选区选出,后者基于血缘部落选出

  24.公元前242年起在罗马大法官中专门设立外事裁判官,审理涉外案件的原则,既不可以套用罗马公民法,也不可以完全根据异邦人本民族的法例,而是互相参照通融权衡,获得一些双方同意的解决方法,所以他们便称自身凭据的是万民通用之法,因此形成万民法的定义。由此可见,罗马万民法的特征是

  A.形式化 B.强制性 C.主观性 D.实用性

  25.一位法学家说:无论大家多么轻视,多么痛惜这种接受,有一点是了解的,那就是,如果欧洲主要国家没有在不一样时期、不一样程度上接受罗马法,那样政治理论和规范,工业和商业组织,公法和私法的规则都不会像今天这样。以上评价论证了

  A.罗马法是维护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

  B.罗马法律规范渗透到国家各个角落

  C.西方国家的司法原则起源于罗马法

  D.罗马法系统完备,影响广泛而深远

 
 
更多>大智教育相关文章

考试报名
推荐图文
推荐大智教育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智学网-大智教育,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指导,我要自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