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离别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离别,离别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一样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离别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离别,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3、两条遗传基本规律的精髓是:遗传的不是性状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4、孟德尔成功是什么原因:正确的使用实验材料;现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应用统计学办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剖析;基于对很多数据的剖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
5、孟德尔对离别现象是什么原因提出如下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再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离别,分别进入不一样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6、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降低一半。
7、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大小通常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8、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首次分裂。
9、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10、基因离别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坐落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备肯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伴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离别,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伴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坐落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离别和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离别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2、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它们的基因坐落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一直和性别有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13、由于绝大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4、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法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肯定的规律。
15、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6、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材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可以准确地进行。
17、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18、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断。
19、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20、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备肯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2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3、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用途,这种相互用途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互联网,精细的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24、中心法则描述了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主要内容是: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遗传信息不可以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不可以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
25、修改后的中心法则增加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从RNA流向DNA这两条渠道。
26、基因与性状之间并非容易的一一对应关系。有的性状是由多个基因一同决定的,有些基因可以决定或影响多种性状。通常来讲,性状是基因与环境一同用途的结果。
27、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进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8、因为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原因不少,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常见存在的。
29、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30、在自然状况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非常低的。
31、基因突变可能破坏生物体与现有环境的协调关系,而对生物有害,也会使生物产生新的性状,适应改变的环境,获得新的存活空间,还有的基因突变既无害也无益。
32、基因突变的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渠道;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33、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34、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致使性状的变异。
35、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有不同,携携带控制生物成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如此的一组染色体叫一个染色体组。
36、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单倍体。
37、二倍体和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
38、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办法:低温处置等。现在最常用效果最好的办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置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39、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但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常用花药离体培养的办法获得单倍体植株。
40、人类遗传病一般是指因为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41、遗传病监测在一定量上能有效预防遗传病产生和进步。
42、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块,在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产品种的办法。
43、诱变育种就是借助物理原因或化学原因来处置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用这种办法的优点:提升突变率,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种类,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缺点:盲目性。
44、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通俗的说,就是根据大家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在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45、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存活斗争、遗传变异、适者存活。
46、进化理论的进步:从性状水平到基因水平;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到以种群为单位。
47、生活在肯定地区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
48、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含有全部基因,叫做种群的基因库。
49、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50、在自然选择有哪些用途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致使生物朝着肯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56、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进步,这就是一同进化。
57、注意遗传系谱图的中显隐性的判断办法:无中生有是隐性,有中生无是显性。
58、若是隐性病,而有父正女病,则可判断此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若是显性病,而有父病女正,则可判断此病为常染色体遗传。
59、可遗传变异是指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而导致的变异,不肯定可以遗传给下代
60、三代以内的近亲是指从自己算起,向上推三代和向下推三代的同源而生的亲属。其中直系亲属是指自己和爸爸妈妈、祖爸爸妈妈、外祖爸爸妈妈、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其他的为旁系,注意亲兄弟姐妹也为旁系。
有关推荐:
2023年高中二年级生物复习办法大全
高中二年级生物备考:学生物的三个小窍门
最新高考考试资讯、高考考试政策、考试前筹备、志愿填报、分数线等
高考考试时间线的全部要紧节点
尽在高考考试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