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有不少的要点在日常也是可以见到的,也可以解决日常的问题,你也可以写成数学日记,以下是我们在这里精心为大伙提供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作文,更多请关注大家的更新,欢迎阅读。
数学日记1
五一期间,我和母亲去商场买衣服,可是,我感觉那里的价钱非常奇怪:说“买100送100”,就等于不需要钱了吗?
母亲说:“傻女儿,如何会不需要钱呢?”
我说:“由于上面写着买100送100,就是100-100=0,所以就不需要钱啦!”
母亲说:“原来你是如此算的,若是如此,那样商场的东西就不需要钱了,就会来不少客人,这商场就会亏本非常大了。”
母亲又说买100送100只不过要50元就能了,你知不知道?
听了母亲的分析,我还是似懂非懂,到底为何呢?看来我还要再去商场认真调查或去请教曾老师了,看看她有哪些高招,由于我了解这里还有不少我还未了解的数学常识。
我携带愉快的心情,来到学校问曾老师数学问题,曾老师说:“其实有的都是满过100的,譬如:满100的有109、200、189……”
老师又说:“满100元的是送100元的券,客户还是要先拿出钱用够100元后,才有得送赠券的,并非象你说的那样不需要钱。”曾老师对我这种有问题肯问的做法给予表彰,也欢迎我以后多问问题。
数学日记2
星期六下午,我做完作业闲着没事,母亲就给我出了一个问题:“你了解2的倍数有哪些特征吗?”我一听,一下子就回答了出来:他们都是双数。“那它们有哪些特征呢?”母亲又问。“它们的个位上都是0、2、4、6、8。”母亲说:“你真了不起。那你了解4的倍数了解特征吗?”这下可把我难倒了。
于是,我就找了一些4的倍数,发现他们的个位上也都是0、2、4、6、8,于是我就把这个规律告诉了母亲。可母亲随口说了一个数,就推翻了我的发现。母亲让我继续察看,可我左看右看还是找不出来。母亲就给我一个提醒:你看看这类数的最后两位。我依据母亲给我的提示,右这类数察看了一番,顿时恍然大悟。
原来,4的倍数的特征是:一个数的最后两位是4的倍数,这个数就是4的倍数。然后,我找了一些数来试了试,比如:437,37除以4=9……1,照规律来讲437就不是4的倍数,我随后用437除以4=109……1,符合这个特征。我又找了一个数1024,24除以4=6,找规律1024就是4的倍数我又用除法验证了一遍:1024除以4=256,所以1024就是4的倍数。我开心地把这个发现告诉了母亲,母亲认可地址了点头。
这就是我的发现,同学们可以也去尝试一下。
数学日记3
在数学兴趣课上,庄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道有趣的题目:
在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江南游玩,遇见了一位老寿星。
一打听,这位老寿星已经141岁了,乾隆皇帝便赠了一联给老人: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乾隆皇帝要随行的大臣纪晓岚对出下联,这可难不倒他,他的下联是: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老师说:“这一副对联里,藏有一道数学题,请同学们算一算老人多大岁数?”听了老师的话,我想,“花甲”是指60岁,“重开”是指两个60岁,“三七”是指二十一岁,上联就是60×2+21=141岁;古稀是指七十岁,“双庆”是指两个七十,“多一度春秋”也就是多一岁,下联就是70×2+1=141岁。原来,对联中也藏有数学问题呀!
其实,早在国内古时候,文大家就常作对联,以咏物喻事,而且非常擅长把一些数字嵌在对联中,使对联除去文学性、趣味性外,又增加了常识性。
数学日记4
节省用水这个话题每人都挂在嘴边,可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
今天我做了一个实验:把碗放在一个滴水的水龙头下,一分钟内,我数了一下,水龙头共滴了28滴水,我想:假如每分钟节省28滴水,照如此计算,一小时能节省多少滴?一天呢?28×60=1680﹙滴﹚,1680×24=40320﹙滴﹚,假如每一个月按30天计算,一年按12个月计算,一吨水大约两千万滴,那又是多少吨?,那就是40320×30=1209600﹙滴﹚,1209600×12=14515200(滴),近一吨。哇,一年能节省这么多水呀!
看到这么大的数字时,我震撼了。每家每户天天如果节省这么多滴水,用水量即降低了,又降低了水费,这不是一举两得吗?但,每家每户如果天天浪费这么多滴水,地球爷爷撑得住吗?
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大家的日常,因为一些单位和个人缺少水危机意识和节水意识,水资源浪费的现象随处可见。看着“哗哗”流失的水资源,真是被人十分痛惜。
下面讲讲节省用水。节省用水的方法有不少,如:淘米水洗菜,鱼缸水浇花,洗澡水冲马桶……而且,淘米水洗菜,能非常不错地起到去除菜上残余的农药。
将节水推行到家庭中,只须改掉平常不好的的习惯,就能节水百分之七十。家庭浪费水的事例有不少,如:用马桶里的水冲掉零碎物,为了接一杯热水而浪费很多凉水,设施漏水了不准时维修等。
保护水资源,每人有责!
数学日记5
今天上午在做第七周数学训练卷,嘿嘿,有趣。
动笔之前我需要姥爷看好时间,老师规定70分钟完成,我行不可以呀。
计算题我“唰唰唰”做好,定义题有一道我犹豫不决了:数学课本封面约54(),——括号里要填写适合的单位名字。填写“平方厘米”一定太小了,我立刻填写了“平方分米”。可是,书本封面有这么大吗?姥爷想想也不对,没这么巨大的数学课本哦,如何解决?我说:“等老师星期一批下来再说吧。”姥爷拿笔在5同4之间画了一个点,变成了“5。4平方分米”,可我还是说:“等老师星期一批下来再说吧。”
还有一题:一根绳子对折四次,每小段是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我刚去拿好绳子对折了一下,姥爷就说了:“对折一次是二分之一,两次是四分之一,三次呢?四次呢?”一下子了解了,我脱口说:“三次是八分之一,四次是十六分之一。”再有一题:一盒蛋糕还剩6块,是原来的四分之三,这盒蛋糕原来有多少块?
开头我愣住了,后来想想就做出来了,再想想我们的小脑袋还是不够聪明啊!不过这张卷子是60分钟之内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