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各学科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学科学习方法  脑力开发  演讲与口才  小学学习方法  记忆力  初中学习方法  资讯  英语 

2014届高中三年级历史二模试题

   日期:2021-01-28     来源:www.zhixueshuo.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364    评论:0    
核心提示:以下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关于《2014届高中三年级历史二模试题》,供大伙学习参考!2014届高中三年级历史二模试题第I卷1、选择题


以下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关于《2014届高中三年级历史二模试题》,供大伙学习参考!


2014届高中三年级历史二模试题

第I卷

1、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需要的。

1.“中国历不是政府‘均富贵’打击资本经济,就是人口膨胀后饥民*‘打土豪,分田地,来毁灭资本经济,使中国经济和社会文明总在小农经济的落后层次循环不前。” 依据所学常识,请你判断在中国历以政府行为开创的“均富贵”手段的是

A.秦始皇实行统一度量衡 B.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北魏实行均田制 D.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

2、《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老公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A.个体分工    B.社会规范 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

3. 明代商人王现曾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天之鉴也。”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商人致富要遵循道德规范 B.经商和念书在办法上是一致的

C.商人要向念书人学习文化 D.经商成功后可以去研究学问或做官

高中三年级历史二模试题4. 费正清觉得:在1911年以前约十年间的中国精神日常,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外国的影响。中国人对外国生活怀着好奇心理并且倾向于使用外国思想,这种情绪自从1860年前后已在慢慢地增长,到19世纪90年代将来又加速进步了,而在1905年将来达到了发狂的程度。“19世纪90年代将来”思想“加速”、“发狂”的重要原因是

A.民族工业的进步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洋务运动的破产 D.各种救国思想风靡

5. 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觉得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

A.变法维新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社会主义

6. 六十余年来,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时而紧张,时而和缓。这一期间双方有过两次如胶似漆的蜜月期。既值得留恋,也值得反省。这“两次如胶似漆的蜜月期”是由于

①土地改革 ②农业合作化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 伦敦大学成立于1828年。与传统的牛津和剑桥大学相比,有很多革新之举。它是英国最早给与女人与男士同等教育权利的高等学府。招生不分教派,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以外。……教学语言是英语而非拉丁语,课程设置以实用而非以古典为导向,学科设置广泛且强调学以致用。伦敦大学不断革新的重要原因是

A.民主政治的健全 B.工业革命的需要

C.自然科学的进步 D.发展世界市场

8.《礼记中庸》中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段话不适合用来形容

A.新文化运动中蔡元培的办学思想 B.苏俄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C.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 D.杜鲁门主义的实质

9.《国家强盛之道:如何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来自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进步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进步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进步轨迹

A.始于首次工业革命 B.因国家军事实力而转移

C.一直受益于殖民扩张 D.最后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

10. 1948年、1962年美国与西欧在自由

世界的黄金所占份额如图7,导致这

种状况是什么原因

A.经济危机致使美国经济实力降低

B.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 一体化进程推进了欧洲经济进步 图7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11. 社会流动主要指个人跨越阶层边界的过程,即从一个社会阶层转移到另一个社会阶层的过程,或是指大家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社会地位向另一个社会地位的移动。下列现象中均有益于社会流动的是

①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受爵 ②从工商食官到重农抑商

③从察举制到科举制 ④从重农抑商到工商皆本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2.假如一个国家各个阶层之间贫富差距过于悬殊,便会出现各种社会矛盾,致使社会走向分崩离析,儒家早在《论语》中就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这样来看,打造公平、适当的分配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程度,以下史实不可以为这一看法提供依据的是

A.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致使各国政治危机

B.二战后福利国家的打造推进了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进步

C.20世纪后期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10月革命后苏俄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13.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在《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到:“……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备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美国的政治进步……并没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维持并健全这种遗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和英国一样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B. 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等于英国的责任内阁

C. 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都需要对国会负责

D. 美、英两国都通过颁布宪法加大中央政府的权力

14. 中日关系一直是中国人关注的要紧对象之一,80年前,戴季陶所著的《日本论》中写到:“‘中国’这个题目上,日本人也不知道放到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大家中国人却只是一味地排斥反对,再不愿做研究功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想看,日本话都不想听,日本人都不想见,这真叫做‘思想上闭关自守’‘智识上的义和团’了。”这句话主要体现了作者

A.期望中国人限度地去亲日前本

B.觉得日本人比中国人在对待他们上更明智

C.主张对日本加深理解,进行研究,做到知己知彼

D.觉得义和团运动是思想上的闭关自守

15. 在国内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手段;在古时候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实行、司法三要点;近代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实行权的分立,并指出立法权应高于实行权。古今中外这部分不一样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

A.以上下权力制衡为目的 B.以提升行政效率为目的

C.为后世不一样程度所借鉴 D.指出将来社会进步方向

16.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专论李贽说:“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可以形成丛林。”对其解析正确的是

A.“社会环境”:儒学家倡导“三教合归儒”

B. “个人理智”:强调三纲五常以巩固君权

C.“廉洁和诚信”:挑战正统的思想和主张

D.“形成丛林”: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

17.有人评论一种经济现象,觉得它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暂停”的缺点。有关这种经济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这种现象典型的代表国家有美国和德国

B.这现象与2、次工业革命密切有关

C.致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D.推进近代资本主义工厂规范的打造

18.下列图表内容与人类工业化进程有关,左边是史实陈述,右边是对陈述的推论。其中这部分推论正确的有

史 实 推 论

1.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降低到1841年的20%。 工业革命加快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2.德国的现代化随着着国家的统一进程。 国家统一为其提供了统一的市场和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3.工业年代初期,很多工厂成为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 现代工厂规范是工业革命的负面产物。

4.2、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大企业和垄断资本。 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化程度提升。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9. 18世纪初,一位名叫伯纳德曼德维尔的荷兰大夫写了一本《蜜蜂的寓言》,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刚开始,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整个蜂群兴旺发达。后来它们改变了原有些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对手打败而逃散。后来,某学者依据这则寓言提出一个的理论。这一理论是

A.经济民族主义 B.自由放纵主义

C.凯恩斯主义 D.重商主义

20.17世纪前,欧洲主流观念极力在中国与欧洲间探寻相似性:18世纪时开始打造起“中国是欧洲的对立面”的认识,这个观念一直统率着欧洲人的中国观;一战后,有个别学者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一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看法。这样来看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一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看法。这样来看

A.中西文明在碰接中渐渐融合 B.欧洲一直很敬仰中华文明

C.欧洲对华认知停留在启蒙时期 D.欧洲对华评价取决于其现实需要

21.从1930年到1990年,空运的本钱巳从平均每英里68美分降到11美分,纽约与伦敦之间三分钟的电话费从244美分降到3美分,……很多信息数据在全球范围内迅速、经济地传递。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航空、信息技术的进步 B.信息技术进步促成其它行业的革命

C.经济全球化的进步 D.信息产业成为经济进步的核心

22.下面是上国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 马 自行车 摩托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698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

该表反映了当时上海①交通工具的类型增加 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③公共交通有肯定的进步 ④汽车制造业有了非常大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3、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能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没办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觉得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重要原因是

A.缺少必要的法律保障 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

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D.缺少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

24. “兼容统1、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借助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打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一同进步”的政体。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大概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德意志帝国宪法》

C.法国《1875年宪法》 D.美国《1787年宪法》

25.汤因比说:“大家将记住这个年代,这主要不是由于它的让人恐怖的罪恶,更不是由于它的让人惊讶的创造,……大家要敢于觉得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借助是行得通的。”这样来看,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

A.把握历史的进步方向 B.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C.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 D.辩证看待历史的进步

第Ⅱ卷

2、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小题10分,第27小题15分,28题15分,29题10分,共50分。需要:紧扣题意,条理了解,逻辑严谨,书写规范,不然扣2~3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福建“民安土乐业,……无凶年之忧”。在农业进步的基础上,纺织、陶瓷、制茶、造船、冶炼、造纸、印刷等业都有长足的进步。宋朝廷大力鼓励商人出海经商,招引外商来华入贡、贸易。嘉祐年间,福建对外贸易大增,“舶商岁再至,一舶连二十艘,异货禁物如山”。宋初虽严禁与高丽、侯国通商,但泉州一些海商仍以瓷器、丝织品等暗地私贩高丽。南宋时期,与福建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区域已达50多个。

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福建区域对外贸易的特征,并剖析其缘由。

材料二 中国古时候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进步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拥有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很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一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进步:东方常见性与西方特殊性》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常识,概括指出妨碍中国古时候商业进步的“体制内”的原因有什么?

材料三 中国社科院的学者孟彦弘觉得:从人类社会进步来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是势必的。但对具体的民族或区域而言,它们又不是都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

结合近代中国的有关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三看法的理解。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顺治六七年间,海禁未设,市井贸易,多以外国银钱。各省时尚,所在多有。禁海之后,绝迹不见。这可见外国货币之侵入,必限于与外国通商之时,及与外国通商之地。前此中外交通,时有绝续;又多限于一隅;所以不可以很多侵入。到五口通商将来,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外国铸造的货币,用的便利,自胜于国内秤量的金银。外国银圆,遂滔滔输入,而以西班牙、墨西哥两国最多。中国的自铸,始于光绪十三年,重量形式,都模仿外国银圆,以便流通。此时铜钱之数,颇感不足。光绪二十七年,广东开铸铜元,因其名价远于实价,获得颇多。于是各省竞铸,经谋余利,物价为之暴腾。 ——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美国政府在1934年6月公布了国会通过的“购银法案”,明确规定美国应该增加货币发行保证的白银份额,达到“金三银一”的比率,亦即白银筹备需要达到黄金储备的1/3,如此就以立法形式决定向外很多回收白银。“购银法案”通过后不久,美国政府又于8月9日宣布了白银国有令,规定国内现存白银须于三个月内交国家造币厂统管,凡交到造币厂的白银需要用于铸造标准银元,或充作通货筹备。——中学锋《中国近代对外开放史》

材料三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开始实行法币改革。法币改革的主要内容有:集中钞票发行权。规定法币是“无限法偿”货币,国内“所有完粮纳税,及所有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再行使现金,凡银钱行号、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币生银等类者,应即兑换法币用”。废除银本位制,全部白银收归国有以充作法币金。规定法币不可以兑现。但可在指定金融机关无限制交易外汇,法币与英镑实行固定汇价……英、美等西方主要国家对于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采取了支持的态度。英美派出了我们的经济专家参预了法币改革的设计工作……英美支持国民政府法币改革,使日本受了很大的刺激,日本侵略分子叫嚷;英美对中国法币改革的支持,已经以“有害于日本的方法”加大了中国的力量。 ——摘引自姚会元《“法币”及其在抗战中的历史用途》

依据材料一,概括说明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货币流通发生的变化及缘由?

依据材料2、三及所学常识,剖析法币改革是什么原因和意义。结合上述材料,说说货币政策的拟定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常识回答问题。

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进步史的一个要紧阶段,它包含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工业化和市场化、科技实用化和思想的人文化等方面。可分为五个阶段:①16世纪初工业革命前,工业文明第一在西欧兴起。②工业革命开始将来到19世纪末,人类真的进入工业社会,同时工业文明从西欧扩散到全球。③20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全方位到来,社会出现了巨大的震动,也进行了调整和探索。④二战后到70年代初,人类吸取了上一阶段的经验教训,工业文明顺利推进。⑤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文明深入进步。

材料1、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讲,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刚开始的一步。对于亚洲,战争改变了原有些格局。从此,中国同周围国家的传统关系日渐改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2、观察下面两幅图片:

图1为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中有关经济全球化的一幅漫画。图2是近期发生在美国,并且非常快蔓延欧洲的一种现象。占领华尔街的*口号席卷全球,意指全球财富只集中在1%的富人手里。

问题:

16世纪初到18世纪工业革命前被叫做“前工业文明时期”,请用史实说明其在经济、思想和科技方面的体现。

工业革命推进了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请结合19世纪英国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请结合当时中国政治、经济的有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所说的“对于中国人来讲,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文明深入进步。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进行了什么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

结合图2说明图1的含义,它在进步中国家的体现是什么?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转型的筹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1、步是在政治范围第一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妨碍了国家的进步,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没办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时,哪个先克服专制王权,哪个就先迈出现代化的1、步。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常识,指出英国 “克服专制王权”的手段,并用史实说明“克服专制王权”是促进英国经济“继续前进”的。

材料二 2、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讲,它好像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进步,其优势与弊病都已经十分了解。二战后大家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非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钱乘旦《不平衡进步: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常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是怎么样对自己进行“修补”的?二战后 “修正民族国家”在西欧有什么具体成就体现?

余江一中2014届2、次模考历史答案

1、选择题

1——10.CCAAB BBDDC 11——20.BDACD CDCCD 21——25.CAABB

2、非选择题:共4小题,第26小题10分,第27小题15分,28题15分,29题10分,共50分。

26.特征:①产品比较丰富;②交流范围扩大。

缘由:①农业手工业的进步;②政府鼓励对外贸易。

原因:①自然经济的束缚;②官办商业的压制;③重农抑商的传统。

①西方列强的入侵,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被动同意工业文明,中国开始了近代化历程。

27.变化:银元流通由国内市场集中于对外贸易;银元由外国流入为主到自行铸造;货币铸造由中央到地方;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缘由:鸦片战争后列强的经济侵略;清政府对货币铸造缺少统一管理;地方官僚利益的驱动。

缘由:近代将来,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混乱;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拓展;日本侵略的加剧;世界经济危机中各国放弃金本位,实行货币贬值;美国“购银法案”导致中国白银很多外流。

意义:统一了货币,终止了混乱的情况;促进国内市场的统一和经济的进步;稳定了金融市场,促进对外贸易的进步;加大政府控制经济力度,打击了日本的经济侵略计划。

货币应该由中央政府统一发行和管理;拟定相对稳定的货币政策,确保货币信用;保持国际货币汇率的稳定,促进国际贸易的兴盛。

28.⑴体现:①经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形成及拓展。

②思想:文静复兴、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进步。

③科技: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⑵ ①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较多席位。

②中国: a政治:中国丧失很多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斗争; b经济:中国渐渐被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渐渐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进步。

⑶ ①西方:适合降低国家对经济的干涉。

②中国:第一在农村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的活力;党的十四大提出打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的。

⑷体现:经济全球化也是一柄双刃剑,加剧了全球角逐中的利益失衡。进步中国家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受到挑战。

29.手段:①颁布《权利法案》,实行君主立宪制;②成立责任内阁,君主统而不治。说明:率先拓展工业革命。

修补:①国家干涉;②福利规范。体现:打造欧洲一同体。

 
标签: 高三
打赏
 
更多>大智教育相关文章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大智教育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智学网-大智教育,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指导,我要自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