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各学科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学科学习方法  脑力开发  演讲与口才  小学学习方法  记忆力  初中学习方法  资讯  英语 

寒假作业本答案高中三年级历史2015

   日期:2021-01-28     来源:www.dazhixue.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694    评论:0    
核心提示: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寒假作业本答案高中三年级历史2015文章,供大伙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高中三年级考试网1、选择题,每小

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寒假作业本答案高中三年级历史2015文章,供大伙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高中三年级考试网


1、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唐代经济学家陆贷觉得“财之所生,必因人力”。他主张:“建官立国,所以养人也;赋人取财,所出资国也,故立国而不先养人,国因不立矣。”下列历史现象能体现上述看法的是

A.秦汉推行“重农抑商”B.北魏至唐推行均田制

C.明代出现“计日受值”D.明清实行“田赋证银”

2.苏轼曾论述:“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需要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

A.官府减轻农民负担B.地主致力民间赈济

C.产生租佃经营方法D.租佃关系日益进步

3.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使用这种营运管理方法的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招商局

C.发昌机器厂D.大生纱厂

4.“窃惟通商以来……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材料反映出洋务派进步民用工业明显的意图是

A.抵制外商,寓强于富 B.吸纳民间资本

C.进步民企,辅助军事 D.进步资本主义

5.下列对下图成因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大B.新型交通、通讯方法的革命

C.农村乡镇体制取代人民公社D.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

6.20世纪60年代,中央决策:“以重庆为中心,逐步打造西南的机床、汽车、仪表和直接为国防服务的动力机械工业”,提出以重庆为中心,迁建、新建200多个项目。计划从上海区域迁入122个,从广州、南京等城市迁入20余个。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利于加快重庆区域现代化进程B.利于中国工业的均衡布局

C.推行一五计划优先进步重工业D.基于中国国际环境的分析

7.服装是一种文化现象,浓缩着历史的、民族的、年代的精华。其进步变化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社会进步。图片中影响孙中山、宋庆龄服装的主要原因是:

①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②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③近代西方生活风俗的影响 ④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政治运动的推进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8.1945年7月英国举行大选,被视为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的在任首相丘吉尔及其所在的保守党惨败,工党获胜组阁。致使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是

A.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近最后胜利B.工党提出了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

C.大家担忧丘吉尔强烈反苏致使战争再起D.英国大国地位的衰落引起选民强烈不满

9.罗斯福称《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拟定的非常重要、深远意义的立法”,如将此立法置于新政内容示意图中,准确无误的地方是

10.假如一个国家各个阶层之间贫富差距过于悬殊,便会出现各种社会矛盾,致使社会走向分崩离析,儒家早在《论语》中就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南此可见,打造公平、适当的分配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程度,以下史实不可以为这一看法提供依据的是

A.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致使各国政治危机

B.二战后福利国家的打造推进了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进步

C.20世纪后期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10月革命后苏俄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2、简答卷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大机器工业使英国在世界工业、贸易及金融中处于垄断地位,成了“世界工厂”,这一地位的确立和国内市场的狭小与材料的不足,使国际市场的发展看上去日益要紧,但是保护关税政策,紧急地妨碍了国内外市场的扩大从而制约了经济的进步,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使他们找到了锐利的武器。

材料2、为了拯救市场,拯救在市场条件下继续保持的自由资本主义,的方法居然是暂停市场!但暂停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市场的所有形式都需要保留下来,交易的过程也应该一如既往,需要的是一种可以控制市场的权力,而实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意大利经济学家阿锐基《漫长的20世纪》

材料3、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整整十年在“滞胀”泥潭中的痛苦挣扎,到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但与此同时,“国家已经做好筹备,把经济政策彻底地的向右转”。

据材料一,指出英国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兴起是什么原因,并剖析其对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进步的影响。概括材料二的经济主张,结合所学常识剖析这一主张在实践中产生的积极意义。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常识,指出美国如何“把经济政策彻底地的向右转”?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需要。

材料、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图示

啥是经济全球化?结合材料和所学常识,概括世界经济全球化进步进程的主要特征。

结合材料和所学常识,说明二战后经济全球化飞速进步是什么原因。应该怎么样评价经济全球化?

13.科技的进步助推经济全球化,全球化引发新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870年将来,所有些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在美国,农业机械的创造得到了促进……与这部分新机械同样要紧的是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飞速的运输工具,它们致使一个不只提供工业成品、也提供农业成品的世界市场。加拿大的小麦、澳大利亚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和加利福尼亚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找到。——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将来的世界》

材料2、技术改革向前推进了这个进程,使得浩如烟海的信息、图像、钱币、股票和其他可通过数字转换的东西得以即时传递。……很多具备全球化经济特点的买卖逃避了各国政府的控制,或者只受到最低限度的管理。既然国界对一些大企业的买卖和很多支撑全球经济的金融过程愈加不重要,那样大家关注的重点就会从国家间关系转向全球关系。——克罗卡特《反美主义与全球秩序》

材料3、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并没完全陷入被动,正是它们在经济范围中的积极活动才推进了国内经济的开放与全球经济的整理。……而事实也证明国家对迅猛的全球化进程,并没茫然无措,相反,正在积极地调整既有些决策方法、政策选择与行为轨迹。——杨雪冬《全球化:西方理论前沿》

请回答: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常识回答:2、次工业革命是怎么样推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

国内外学术界关于“经济全球化中民族国家的处境”问题多有争论。请例证材料二的看法。

对于“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职能”这一话题,材料三的看法更容易引起进步中国家的共鸣。试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常识论证材料三的看法。

参考答案

1.BDBAC6.CDBDD

11.缘由:工业革命;国内市场狭小,缺少材料;贸易保护政策。

影响: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步;致使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激化。

主张:在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干涉。

意义:有益于缓合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内容:降低国家对经济的干涉;减少国有企业比重;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12.含义: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点遵循市场法则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与组合,形成了全球性的经济分工与合作,使世界经济变成一个整体。

特征:国际分工向纵深进步;全球贸易体系化;发达国家主导;规则规范不断健全。

缘由: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常见认同和同意;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国际金融的进步是全球化深入进步的催化剂;跨国公司与国际组织是推进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评价: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加快了世界经济的进步和兴盛,也加剧了全球角逐中的利益失衡。

13.2、次工业革命推进工农业进步,提供物质基础;促进交通、通讯工具的改进,提供联接纽带;刺激殖民扩张,推进世界市场形成。

经济全球化迅猛进步,民族国家的功能衰退。超国家的国际经济组织在世界经济整理和进步中日益要紧,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

看法:经济全球化的进步没弱化民族国家队职能。

论证:经济全球化中,民族国家仍然是很积极、尤为重要的推进者。比如中国在1992年打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益于世界经济的整理与进步;经济全球化面临环境污染、恐怖主义、能源危机等问题,也需要各国政府加大合作;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起了主导用途,进步中国家面临更多威胁,进步中国家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用途,加大体制和技术革新,健全产业结构,增强国际角逐力。

概括:进步中国家既要积极投入到经济全球化的时尚中去,也要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标签: 高三
打赏
 
更多>大智教育相关文章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大智教育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智学网-大智教育,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指导,我要自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