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学习方法  各学科学习方法  学科学习方法  脑力开发  演讲与口才  小学学习方法  记忆力  初中学习方法  资讯  英语 

2020年小学习语文经典国学常识:儒学之孝

   日期:2020-11-06     来源:www.zhixueshuo.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503    评论:0    
核心提示:2020年小学习语文经典国学常识:儒学之孝  孝指子女对爸爸妈妈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抚养、送终等等,是传统社会的基本道德。

2020年小学习语文经典国学常识:儒学之孝

  孝指子女对爸爸妈妈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抚养、送终等等,是传统社会的基本道德。从动物学上说,实质上是一种反哺的行为。
  在国内,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这也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至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开创者孔子是一位全方位地系统地论述孝道的人,《论语》、《孝经》等书记载了孔子在这方面的很多言论。
  《孝经》中,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觉得为人子女,孝顺爸爸妈妈,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大家应该身体力行的。可见孔子对孝道的看重与推崇。
  在《论语为政》里有几位弟子向孔子问孝。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对子游的发问,孔子在这里突出了一个敬字,实是精僻。孟子也说:孝之至,莫大于尊亲。(《孟子万章上》)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色难是指态度困难做好。并非有事子女来做,有美味的拿给爸爸妈妈吃就尽了孝道。孔子再明确提出在孝顺爸爸妈妈时,还要做得和蔼可亲。而不应冷淡的一句我来、吃吧,这个态度问题主要还是在于为人子女者的孝心是不是根于诚笃。明代袁采有言:人之孝行,根于诚笃,虽繁文末节不至,亦可动天地,感鬼神(《袁氏世范》卷一)。这是反过来的说法。

 
 
更多>大智教育相关文章

考试报名
推荐图文
推荐大智教育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智学网-大智教育,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指导,我要自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