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IQ分布理论
哈佛大学已经过世心理学家RichardJ.Herrnstein和美国企业研究所的著名学者Charles Murray在1994年出版了关于IQ研究的名著《钟曲线:美国日常的IQ和阶级结构》。下面我们为你整理IQ分布理论,期望能帮到你。
1、IQ是天生的。
2、IQ和经济背景社会阶层没关系,也就是和家庭背景、阶层、甚至教育程度都没关系。
3、现在人类还没找到任何提升IQ的方法,没证据表明教育可以提升IQ。教育固然可以开发既有IQ中所蕴涵的潜能,给人很多技能,譬如把一个聪明的穷孩子培培养诺贝尔奖得主,又如IQ是100的人经过严格的练习,可以比一个IQ高达140却从来没读过书的人更胜任很多工作,但那不过是由于后者没机会而已,高IQ的人一旦有了机会,就会随便地后来居上。
4、高IQ和低IQ在人口中的分布,长期以来基本是固定的;也就是说,现在人口中IQ最高的百分之一,和两百年前相应的百分之一人口一样聪明。
Charles Murray后来又进一步把这类结论在社会政策上进行演绎,判断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论断:从整个社会效益的角度讲,国家除去需要履行对每一个人义务教育以外,要因地制宜、合理分配资源,让IQ高的上大学,练习IQ低的从事体力劳动。Charles Murray称,中等IQ的人不应该上大学,也非常难上得很大学。由于大学本身是社会精英的教育机构,IQ达不到肯定的水平就不可以从中受益。
不过,他剖析了美国大学20世纪的进步,指出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伴随高等教育的普及,愈加多的适龄年轻人有了上大学的机会,譬如1900年时,美国的大学生仅占18-21岁人口中的4%,现在则有75%左右的高中毕业生能上大学。按说这会稀释大学生的IQ,但从各种数据判断,目前的大学生IQ比一百年前要高。为何呢?由于一百年前只有特权阶层的子弟能上大学,绝大部分人根本无缘角逐。
在Charles Murray的举例中,美国的一流大学,过去就那样几家,学生极少,目前则人数扩张了不知多少倍。这种普及的结果,是使过去服务于人口百分之一的精英的大学,服务于百分之十的精英,按说会冲淡这类大学的学生IQ水平。但让人惊异的是,目前这占人口百分之十的名校学生的IQ,居然比过去同样学校中占人口百分之一的精英学生的IQ还高!为何?由于很多的奖学金,使很多没钱人进大学的门票实惠了,甚至免票了。过去的富家子弟,两个中就有一个可以进哈佛。目前呢?哈佛的学生确实多了。但,男的,女的,黑的,白的,富的,穷的,美国的,外国的,甚至非法移民,都可以来角逐。如此,大学选材面宽了,虽然不断扩招,但竞争优势反而更高。过去的4%或许就是从5%的人口中选的,目前的75%则是从90%以上的人口中选的。二里挑一变成了至少十里挑一。如此挑出来的学生IQ能不高吗?
还值得称道的是,二战后的《退伍军人法案》支持退伍军人的免费高等教育,于是有220万退伍军人走进大学,一时间,一半的大学生都是退伍军人,出现了很多大老粗拖家带口搬进常春藤的现象。当时很多教授担忧,这类没教养的人会破坏哈佛耶鲁等名校精英文化的品质。但令他们意料之外的是,这代粗人竟是常春藤历史上最棒的学生。
将来中国几十年,几亿农民将进城。依据《钟曲线》的IQ理论,他们中最聪明的百分之一,和城里最聪明的百分之一在IQ上完全平起平坐。当他们进城后,城里十里挑一的聪明人,就赶得上原来二十里挑一的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