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学习方法  各学科学习方法  学科学习方法  脑力开发  演讲与口才  小学学习方法  记忆力  初中学习方法  资讯  英语 

初一下册历史第一单元要点

   日期:2022-03-08     来源:www.zhixueshuo.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671    评论:0    
核心提示:通常来讲,历史学仅仅研究即社会史。无论文学家们怎么样书写历史,历史都以我们的方法存在,不可改变。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女孩

通常来讲,历史学仅仅研究即社会史。无论文学家们怎么样书写历史,历史都以我们的方法存在,不可改变。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女孩。下面是我们收拾的初一下册历史第一单元要点,仅供参考期望可以帮到大伙。

初一下册历史第一单元要点

繁盛一时的隋朝

1、隋朝的打造、统一和灭亡

1、隋的打造: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打造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1、

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隋达成重新统一是什么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进步,南北人民需要结束分裂局面,加大双方的经济交流。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兴盛进步奠定了基础。

3、隋的灭亡:_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隋朝经济的兴盛──“开皇之治”

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缘由: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进步生产;③统治者倡导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1、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兴盛进步,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3、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为了加大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缘由: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最好,出现了经济兴盛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拥有了经济实力。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时候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流通七省区:

9、开通有哪些用途:有益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国内南北经济的交流。

“贞观之治”

1、唐朝的打造

618年,李渊打造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考虑: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哪些一同之处?

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相同点:①秦隋都是在完成统一后非常快灭亡的。秦隋后期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灭亡是什么原因都是统治者残暴道,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经济倒退,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②汉唐的兴起都是统治者吸取前朝的教训,都出现了兴盛的局面并且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汉唐两朝初的统治者,都勤于政事,轻徭薄赋,进步生产,都整顿吏治,任用贤良。

2、“贞观之治”

1、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手段: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看重人民群众的力量。②看重进步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③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④合并州县,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为谏臣。⑥大兴学校,进步科举。

2、成效: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进步较快,国力逐步加大。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评价:唐朝是国内历少有些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手段,有益于社会的进步,符合历史进步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项目汉武帝唐太宗

政治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权势,加大中央集权;看重人才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进步科举

经济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理黄河,看重兴修水利看重进步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和徭役

军事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再无力与西汉对抗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

思想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看重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

民族关系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

中国古时候出现治世是什么原因:①政策原因:农民战争有哪些用途。②政治交往原因:民族间融合和中外交往的加大。③群众用途:人民的辛勤劳动。④个体用途:杰出帝王将相的个人政治品质。

3、女皇武则天

1、国内历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2、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进步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进步,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开元盛世”

1、“开元之治”

唐玄宗即位将来,“励精为治”:①任用贤才;②看重地方吏治;③注意节俭。这部分改革手段,使得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2、盛世经济的兴盛

1、农业方面: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提升:水稻广泛使用育秧移植。③茶叶生产的进步: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④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商业兴盛:①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②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兴盛的商业区。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兴盛,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

5、封建社会经济兴盛和进步的一同缘由:①继承性原因:前朝经济基础的继承。②社会环境原因:社会安定。③政治原因:国家统1、政治清明。④经济政策原因:统治者调整经济政策,鼓励进步生产。⑤经济交往原因: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中外交往的加大。⑥群众用途:人民的辛勤劳动。⑦生产力原因:生产技术改革,水利的兴修。

科举制的创立

1、科举制的诞生

1、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以分科举人取代了魏晋以来九品官人的规范。

考虑:隋朝为何要使用科举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师:科举制创立前,土族规范和九品中正制是做高官的基本条件。官员大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很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可以为朝廷和国家出力。官员的选拔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借助考试选拔官员。一般念书人和贫没钱人家的子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官府的考试,如此就扩大了选官范围,选官权力也就牢牢控制在中央手中。

2、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国内科举规范正式诞生。

3、意义:从此门弟不高的念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2、科举制的健全

1、唐朝科举规范常设的考试科目不少,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要紧。唐朝时期健全科举规范的重要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2、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3、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

4、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人物贡献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诞生阶段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健全阶段

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科举诞生隋朝时,炀帝最早设进士,

实行“学而优则仕”,公平角逐用考试。

太宗玄宗武则天,健全科举是重要,

太宗重教扩国学,进士第一称状元,

则天“武举”选武士,诗赋考试玄宗时。

教育文静大进步,科举改变用人制,

此制延续一千三,清朝末年才废止。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出现:原始社会后期,国内出现了铜器,如距今约4000多年的甘肃区域云筑网文化出土了铜镜。

作用与功效:商朝将来,青铜器的数目增多,类型渐渐丰富,功能也由食器等进步到礼器,礼器的数目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在铸造技术上,使用“泥范,铸造法”,如著名的司母戊鼎。

 
打赏
 
更多>大智教育相关文章
0相关评论

考试报名
推荐图文
推荐大智教育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智学网-大智教育,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指导,我要自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