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得常识。下面是我们收拾的高中一年级必背语文要点,仅供参考,期望可以帮到大伙。
高中一年级必背语文要点
1、单元教程及学习重点说明
学会课文中容易见到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知道课文涉及的要紧作家作品常识,知道中国文学进步简况。
能用多种语文工具书,借助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置信息。
学习这个单元应该注意,不可适得其反地提高学习计划。从肯定意义上说,读懂、读通仍是主要的教学任务,也就是说第一要扫清语言文字障碍,在此基础上再把握文章主题或中心思想,领会作者的情感态度,然后登堂入室,顾及其他目的。不可以忽视基本练习而一味地进行玄妙的“探究”,那是违背文言文教学规律的。
2、重点复习知识点:
1.朗读背诵;《荆轲刺秦王》
附背诵部分:
《荆轲刺秦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考虑。
2.概括要素;
3.提取精要;
4.培养语感。
阅读理解万能方法公式
1、整体感知、迅速阅读的方法
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有哪些用途、提供答卷的方向等。
辨识文体,剖析重点文意。
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总是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2、答案出处
A.采摘材料中的原文、关键字语或语句。
B.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即先用我们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总结,再加以合并浓缩,留下重点语句。
3、友情提示:
1.注意审题,领会出题者意图,围绕题目需要作答,预防答非所问。
2.辨识文体,依据文体常识作答;答卷应有条理、书写规范。
3.遇见开放性或谈怎么看感受的题目需要结合文章的中心意旨来发散,可适合摘录文中重点语句回答,并尽可能结合实质感受、引用的有关名言警句或美文精练概括。
4、文体常识备忘录
说明文阅读
1.明确说明对象
辨析说明对象可以:a.看文章题目;b.依据说明语段的内容进行剖析概括。
2.概括说明内容
事理说明文说明内容通常可概括为:本文主要说明的架构、形态、性质、特征、变化、成因、工作原理、功用等方面。。
3.明确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事理说明文通常都使用逻辑顺序的说明顺序。
4、明确说明办法:
说明办法
剖析说明办法有哪些用途:a、先指明所用的说明办法;b、再联系说明内容剖析该说明办法说明了事物的哪一点的特点。
5、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卷规范
答:不可以删去,“__”表示……,去掉后就变成了……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明确说明文的结构
常见的结构模式: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法安排。
议论文阅读
1、找准论点
标题、开头、篇末、不明显需精练概括。还可以通过剖析论据来找论点。由于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剖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那些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或者剖析题目,有些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证话题,作者对论题的怎么看就是中心论点。
2、剖析论据种类: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考试知识点:补充一个论据。
3、明确论证办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通常引导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的,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使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对比论证通常须找出正反两方面的论述。
考试知识点:剖析论证有哪些用途
1.指明所用的论证办法;
2.剖析该论证办法证明了作者的什么看法。或所使用论证办法的前一句)
3.论证结构:
通常结构:提出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
4.剖析议论文的语言特征。
5.议论文通常开头由某件事、一则名言、寓言故事等生发议论。
所以它们有哪些用途是:作为引子,引出论证的话题。
6.议论文常用设问句作过渡,反问句式以示强调。
设问句有哪些用途:吸引读者注意,启发读者去考虑,发人深思。反问句有哪些用途:加大语气,强调作者的看法,发人深思。
记叙文阅读
文体常识:
1、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
倒叙用途:倒叙通常是为了突出中心、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使叙述有波澜、或为了导致结构悬念,引人入胜。
2、记叙的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
3、记叙的人称:
第一人称写法有哪些用途: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使故事看上去真实、自然、有亲切感。
第三人称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写起来开阔充分。
第二人称记叙,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
4、表达方法:记叙、抒情、描写、说明、议论
5、描写办法:
分两类: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细则描写
环境描写有哪些用途
侧面描写:用他人的反应、与别的人物对比表现人物。
6、以写景抒情为主的记叙文,要理清写景的顺序,找出察看点。
察看角度:平视、仰视、俯视。
察看的方法: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
感受的形式:形、色、声、香、味、光、感。
7、抒情方法: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通常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8、品味艺术特点
通常指品味文章的构思、布局、表现手法和语言特征。回答时看它的构思是不是新颖巧妙;情节是不是跌宕起伏;是不是运用对比、讽刺、夸张、烘托、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象征、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
9、散文特征:形散而神不散。
形指结构,神指中心意旨。
写作方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
10、当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有什么用途时可从三个方面考虑
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
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
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11、标点符号有哪些用途:
引号:表引用反语,表讽刺否定表强调特指
破折号:表讲解说明表意思的递进或转折表声音延长表插说或中断。
省略号:表内容的省略表静默或考虑表语言的中断表说话断断续续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12、小说三要点:情节、人物、环境
小说结构:开端、进步、高潮、结局
13、容易见到写作办法;
14、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有哪些用途;
15、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有哪些用途;
16、语言特征评价用词:准确、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单明了、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富有感染力等。
17、围绕短文谈谈我们的怎么看或领会或感受
答卷模式:先用一句话概括源于己的怎么看或领会,再用2-3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讲道理、若题目有有关需要,还要结合亲身经历。
阅读理解修辞手法答卷办法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氛围,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氛围,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明确;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