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晓高中物理要点主要有什么吗?物理的学习不是那样容易的,由于物理的学习需要的不止是很多的做题,更要紧的是物理要点的累积。下面是一篇关于高中物理要点概要_高中要点的办法大全,欢迎大伙阅读!
更多关于概要内容推荐
★ 高中物理要点汇总新总结
★ 最新高中物理要点汇总
★ 高中物理要点汇总总结
★ 高中二年级物理要点汇总大全
★ 高中物理选修要点汇总
高中物理要点汇总:时间和位移
1、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和时间间隔可以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来。时间轴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一个不一样的时刻,时间轴上一段线段表示的是一段时间间隔。
在学校实验室里常用秒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的办法测量时间。
2、路程和位移
路程:质点实质运动轨迹的长度,它只有大小没方向,是标量。
位移:是表示质点地方变动的物理量,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它是用一条自初始地方指向末地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质点始、末地方间的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地方指向末地方,位移只取决于初、末地方,与运动路径无关。
位移和路程有什么区别:
通常来讲,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只有质点做方向不变的无往返的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
3、矢量和标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方向的物理量。
4、直线运动的地方和位移:在直线运动中,两点的地方坐标之差值就表示物体的位移。
容易见到考试知识点考法
这部分常识困难程度也不大,在平常的训练中可能出现,且总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高考考试中单独出现的几率比较小。
容易见到误区提醒
时间与时刻:时间表示一个积累过程它是由无数个连续时刻即时间点累积的结果,包含了物体运动、进步所经历的过程,对应的是一个运动过程。而时刻则表示某一个时间点没延续更不可以累积,是物体运动、进步过程中到达的某一个状况。假如大家把时间当成一个录像过程,那样时刻就只能是一张照片.
位移与路程:路程是学生在初中甚至小学就接触到的一个定义,在同学们的意识中根深蒂固,难以改变。然而为了物理的学习大家大伙不能不去强迫自己同意位移这一定义。路程比较容易理解也就是大家所走过的路径的总长度,而位移则表示是物体始末地方的改变,表示为始末地方之间的线段长度。在物理中路程需要考虑物体的具体运动过程,而位移则无需考虑这部分。比如:小明从家走到学校有5公里的路程,大家就要具体考虑小明的运动路线,但要考虑小明的位移,大家仅需从小明的起始地方到小明的末地方之间做一条有向线段,线段的长度就表示位移的大小,线段的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而不必再考虑具体小明走的什么路线.
矢量与标量:因为标量只有大小没方向,因此对与标量仅需直接对其进行代数运算即可,而矢量因为存在方向性,因此对矢量进行运算时应当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高中年级物理电容器要点
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W=EK或qU=mVt2/2,Vt=1/2
2.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类平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抛运动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注:
两个一模一样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愈加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容易见到电场的电场线分布需要熟记;
电场强度与电势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电容单位换算:1F=106F=1012PF;
电子伏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
其它有关内容:静电屏蔽/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等势面。
高中物理重点复习整理
粒子散射实验
1909年,卢瑟福及助手盖革和马斯顿完成的。
现象:
a.绝大部分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运动,不发生偏转。
b.有少数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
c.有极少数粒子的偏转角超越了90°,有些几乎达到180°,即被反向弹回。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因为粒子的水平是电子水平的七千多倍,所以电子不会使粒子运动方向发生明显的改变,只有原子中的正电荷才大概对粒子的运动产生明显的影响。
假如正电荷在原子中的分布,像汤姆生模型那模均匀分布,穿过金箔的粒了所受正电荷有哪些用途力在各方向平衡,粒了运动将不发生明显改变。散射实验现象证明,原子中正电荷不是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的。
1911年,卢瑟福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的剖析计算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存在一个非常小的核,称为原子核,原子核集中了原子所有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水平,带负电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10个要紧的初中物理要点
1.物体在振动,大家“不肯定”能听得到声音
【简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是不可以传播的,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便相距非常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
2、人的听觉是有肯定的频率范围的,即:20~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如发生海啸、地震时产生的声波是次声波;而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如医院里的B超。对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是没办法听到的。
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除去与频率有关外,还更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假如距离发声体太远,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后不可以引起鼓膜的振动,还是听不到声音。
2.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不肯定”下沉
【简析】
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有三种状况,下沉、悬浮、漂浮,到底处于哪种状况,与物体全部浸入水中遭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有关:
1、下沉。依据F浮=Vρ水g和G=Vρ物g,由于ρ水ρ物,f浮,物体下沉,此时,该物体是实心的。比如:铁块放在水中下沉。
2、悬浮,当该物体内部的空心所导致该物体的重力与它浸没在水中所排开水的重力相等时该物体悬浮。
3、漂浮,当物体内部空心且空心较大时,该物体漂浮。比如:钢铁制成的轮船。
3.物体温度升高了,“不肯定”是吸收了热量
【简析】
物体温度升高了,只能说明物体内部的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加快了,物体的内能增加了。使物体内能增加的办法有两个。
1、让物体吸热;
2、外面对物体做功。
比如:一根锯条温度温度升高了,它可可以用炉子烤了烤即吸收了热量;它也会是刚刚锯过木头即通过克服摩擦做功我们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4.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肯定”升高
【简析】
物体吸收热量,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物体内能增加,但大家知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是势能的总和。
1、假如吸收热量后物体的状况不发生变化,即分子势能不变,只改变了分子的动能,则物体的温度就会升高,如给铁块加热,铁块的温度升高;
2、假如吸收热量后,物体的状况发生变化,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虽然都在持续的吸收热量,但温度并不升高,温度一直维持不变。非晶体吸热时,分子的动能和势能都在发生变化,所以状况变化的同时,温度也升高。
5.物体收到力有哪些用途,运动状况“不肯定”发生改变
【简析】
第一,力有两个用途成效,1、改变物体的形状;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况。所以物体遭到力有哪些用途,不肯定运动状况发生改变。
第二,即便力的成效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况,运动状况的改变是由物体遭到力的一同成效决定的。1、物体遭到非平衡力用途时,运动状况肯定改变。2、物体遭到平衡力用途时,运动状况肯定不改变。
6.有力用途在物体上,该力“不肯定”对物体做功
【简析】
力对物体做功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有力用途在物体上;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两者缺一不可。
依据公式W=F.S得:有力无距离,不做功,所谓的劳而无功,最容易见到的现象是“推而未动”;有距离无力,不做功,所谓的不劳无功,最容易见到的现象是物体因惯性运动、物体运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垂直时。
7.小磁针挨近钢棒相互吸引,钢棒“不肯定”有磁性
【简析】
磁现象中的吸引有两种状况:1、异名磁极相互吸引;2、磁体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所以和磁体挨近相互吸引的可能是铁、钴、镍等物质,也会是磁体。
8.“PZ220V40W”的电灯,实质功率“不肯定”是40W
【简析】
1、当U实=U额=220V时,灯泡的实质功率P实=P额=40W,此时灯泡正常发光;
2、而U实〈U额时,灯泡的实质功率P实〈P额,此时灯泡发光较暗,不可以正常工作;
3、当U实〉U额时,灯泡的实质功率P实〉P额,此时灯泡发出强光,寿命缩短易烧毁。
9.浸在水中的物体“不肯定遭到浮力有哪些用途
【简析】
浮力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遭到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重压之差,由于下表面浸入液体较深,遭到的重压一直大于上表面,所以浮力的方向一直是竖直向上的。
当物体的底部与容器底部紧密结合,无缝隙时,物体不受向上的液体的重压,所以不受浮力有哪些用途。
比如:陷入河底淤泥中的大石头,三分之一的露出泥外即浸在水中,但石头不受浮力用途。
10.液体对容器底部的重压不肯定等于容器内液体所受的重力
【简析】
公式P=F/S,是计算压强的常见适用的公式,而P=ρgh是专门用来求液体产生压强的公式,由P=ρgh大家可以看出,在液体的密度肯定时,液体产生的压强仅与液体的深度h有关,再依据F=PS不难看出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重压是由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和容器的底面积决定的。
即: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的重压:F=ρghs。然而只有柱形容器G液=mg=ρvg=ρghs=F。而容器的形状有非常多种,只须不是柱形容器其内部液体的体积v≠hs,所以F≠G液。
容器内盛液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重压F和液重G液的关系是:1、柱形容器:F=G液2、非柱形容器:F≠G液
物理要点考试知识点概要
考试知识点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
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比如: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1.元电荷:电荷量e=1.60×10-19C的电荷,叫元电荷。说明任意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电荷量的整数倍。
2.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可以被创造,又不可以被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电荷的总量维持不变。
3.两个一模一样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考试知识点2:库仑定律
1.内容:在真空中静止的两个点电荷之间有哪些用途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用途力的方向在他们的连线上。
2.公式:
3.适用条件:真空中的点电荷。
4.点电荷:假如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的大小大得多,以致带电体的形状对相互用途力的影响可忽视不计,如此的带电体可以看成点电荷。
考试知识点3:电场强度
1.电场
概念:存在于电荷周围、能传递电荷间相互用途的一种特殊物质。
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有哪些用途。
2.电场强度
⑴ 概念:放入电场中的电荷遭到的电场力F与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
⑵ 单位:N/C或V/m。
⑶ 电场强度的三种表达方法的比较
⑷方向: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遭到的电场力的方向为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或与负电荷在电场中遭到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反。
⑸叠加性:多个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各个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这种关系叫做电场强度的叠加,电场强度的叠加尊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考试知识点4:电场线、匀强电场
1.电场线:为了形象直观描述电场的强弱和方向,在电场中画出一系列的曲线,曲线上的各点的切线方向代表该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曲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
2.电场线的特征
⑴ 电场线是为了直观形象的描述电场而假想的、实质是没有的理想化模型。
⑵ 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终于无穷远或负电荷,静电场的电场线是不闭合曲线。
⑶ 任意两条电场线不相交。
⑷ 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的强弱,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它不表示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
⑸ 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减少;电场线从高等势面垂直指向低等势面。
3.匀强电场
⑴概念:场强方向处处相同,场强大小处处相等的地区称之为匀强电场。
⑵特征:匀强电场中的电场线是等距的并行线。平行正对的两金属板带等量异种电荷后,在两板之间除边缘外的电场就是匀强电场。
4.几种典型的电场线
孤立的正电荷、负电荷、等量异种电荷、等量同种电荷、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金属板间的电场线
考试知识点5:电势能
1.概念: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在数值上等于把电荷从这一点移动到电势能为零处静电力所做的功。
2.单位:焦耳,电子伏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
3.矢标性:是标量,但有正负,电势能的正负表示该点电势能比零电势能点高还是低。
4.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⑴静电力对电荷做正功电势能就减小,静电力对电荷做负功电势能就增加。
⑵静电力对电荷做功等于电荷电势能的变化量,所以静电力的功是电荷电势能变化的量度。用表示电势能,则将电荷从A点移到B点,有
5. 关系式:
高中物理要点汇总有关文章:
★ 高中物理要点汇总:时间和位移
★ 高中物理要点汇总大全
★ 高中物理要点汇总总结
★ 高中物理要点汇总总结2020
★ 高中物理常考要点大全
★ 高中物理要点汇总与公式总结
★ 高中物理要点汇总2020新总结
★ 高中物理要点汇总新总结
★ 高中物理复习要点提纲概括
★ 2020高中物理重点知识概要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