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也就是大家平时所说的努力。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学习中也是需要的。看到了一道有意思的题,就不惜所有代价攻克它。为了学习,废寝忘食一点更不是难事,只须你做到了有兴趣。智学网高中三年级频道给大伙收拾的《高中三年级下册地理要点总结》供大伙参考,欢迎阅读!
高中三年级下册地理要点总结(一)
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2、月相变化的缘由:月球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光
因为日、地、月的相对运动而导致三者地方的变化
3、月相变化的规律:新月上弦月
下弦月满月
新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线,月居中
上弦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角
月相变化时日地月的地方关系满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线,地居中
下弦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角
月相与阴历:新年、端午、重阳和中秋等节日
上弦月出目前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目前西边的天空,且月亮的西侧半边明亮。
下弦月出目前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目前东边的天空,且月亮的东侧半边明亮。
可以简记为:“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月相名字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出现的时间初中一年级初7、初八十5、十六二十2、二十三
月出清晨正午黄昏半夜
月落黄昏半夜清晨正午
同太阳升落比较同升同落迟升后落此升彼落早生先落
夜晚见月状况彻底不见半月,上半夜西天,
西半边亮一轮明月,
通宵可见半月,下半夜东天,
东半边亮
日地月三者地方日地月三者大致处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居中日地月三者大致呈直角日地月三者大致处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居中日地月三者大致呈直角
4、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国内的阴历月份就是依据朔望月确定的。每月的朔为阴历初中一年级,望为十五或十六。
5、月球影响地球的表现——潮汐
在向着月球的地方和背月的地方,形成高潮,两者之间即为低潮。
6、写出与下列诗句相应的月相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
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鹘。
采莲去,月没春江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7、一嫌疑犯,被证人指证在阴历初八晚上12点在草垛东侧往西看,清了解楚看见疑犯的脸。你怎么样推断?
答:上弦月晚12点,月已落山,或正悬于西方近地平线,由东往西看正是对光,而犯人背光,不可能看清。
8、月相变化歌:
初中一年级新月不可见,只缘月在日地间。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朝西面。
满月出在十五六,通宵达旦都可见。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高中三年级下册地理要点总结(二)
1、对流层的特征:①随高度增加气温减少;②大方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征: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方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方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方增温--大方辐射--大方保温
4、大方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用途: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国内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最低。
6、大方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方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夜晚多云,气温较高。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国内热量最丰富的区域: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天陆地>海洋,冬天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情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国内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征
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充气压力——阴雨
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充气压力——晴朗
垂直方向的气温充气压力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减少,但是空气变稀,充气压力减少。
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来自海洋的气流——湿来自国内的气流——干
两种性质不一样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2、水准方向充气压力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3、风的形成:大方的水准运动叫风,水准充气压力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缘由,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14、风向:风向-—风的来向;
依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①确定水准充气压力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5、高空大方的风向是充气压力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一同用途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受充气压力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一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16、锋面与天气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过境后,充气压力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充气压力降低,天气转晴。
17、影响国内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国内北方夏天的暴雨、冬天国内的寒潮、冬春天节出现的沙尘暴。
18、充气压力系统与天气:
①气旋垂直气流上升,天气阴雨。②反气旋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19、三圈环流及充气压力带风带:
①三圈环流
画出右面三圈环流回圈图
②充气压力带、风带
画出右面充气压力带、风带分布图
③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视窗要避开东南方向;
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视窗要避开东北方向。
20、充气压力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天北移,冬天南移
21、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太平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状况:
夏天:亚洲国内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冬天:亚洲国内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2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
东亚:夏天东南风,冬天西北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
南亚:夏天西南风,冬天东北风,由风带和充气压力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一同用途形成。
23、国内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①雨带的移动
春末,雨带在华南
夏初,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区域---梅雨
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2、个雨季。
②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③旱涝灾害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导致北涝南旱
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导致北旱南涝.
国内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缘由是:夏天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24、气候形成因数:太阳辐射、大方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25、判断气候种类的步骤:①判断南北半球,②判断热量带,③判断雨型。
①热带的四种气候种类:各月均温在15度以上,降水不一样,气候种类差异较大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②亚热带气候种类:冬天最冷月均温在0度以上,全球只有两种气候种类:
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o——40o国内的西岸,地方在西风带和副高之间,冬天温和多雨,夏天炎热乾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天--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天--夏天风--高温多雨。
③温带气候种类:除海洋性气候外,冬天最冷月均温以0℃以下。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o--60o国内西岸,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35o--55o国内东岸,受冬天风影响,寒冷乾燥,受夏天风影响,高温多雨。
温带国内性气候:全年受国内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有,降水主要在夏天。
26、国内性与海洋性气候的不一样特征:
国内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月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年降水量少。
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较多。
27、主要的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乾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雾、高温低温等原因直接导致的灾害。
台风旱涝灾害寒潮
发生的时间夏秋天节春夏秋秋末、冬天、初春
发源地热带洋面或副热带洋面蒙古、西伯利亚
影响区域国内东部沿海区域除西部一些沙漠区域外的全国范围除青藏、云贵、海南外的广大区域
天气变化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大风、雨雪、冻雨
28、主要的大方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29、温室效应
①很多燃烧矿物燃料——大方中CO2增加——大方逆辐射增强
②滥砍滥伐森林——光合用途减弱——CO2相对增多——大方逆辐射增强
③大方逆辐射增强——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全球热量带分布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发生调整
④极地冰山融化,沿海区域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区域地下水水质变坏。
30、绿化的环境效益:
①通过光合用途维持大方中O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②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维持水土、防风固沙
③城市绿地有哪些用途是抽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减少噪音、美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