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达标训练题
一、1.A (18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1936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娇绕。
江山这样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妖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对这首词中词句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莽莽,本指草木茂密的样子 ,这里形容大雪无边无际的样子。
B.江山这样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竞,争着。折腰 低头弯腰,与陶渊明不可以为五斗米折腰中的折腰,意思相同。
C.唐宗宋祖,稍逊妖娆,稍逊,稍微差一点。妖娆,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采。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人物指在肯定的年代中,对社会进步具备很大影响的杰出人物,诗中指当今年代的无产阶级英雄人物。
(2)下列对这首词的剖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几句描写,情景交融,动静相济,词韵俱佳,构成了一幅极妙的北国雪景图。
B.江山这样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是过渡句,传统称为过片,它起着承上启下有哪些用途。
C.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妖娆,一个惜字,表达了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历史功绩的否定,他们远远不可以与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相比。]
D.这首词在写作上的突出特征是写景、抒情、议论紧密融合,构成雄浑博大的意境。
二、2.B (18分)阅读《沁园春 长沙》,完成词后习题
沁园春 长沙 1925年
毛译东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廖廓,问苍茫大地,哪个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业务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对这首词中词句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阕看字是领字,它领起了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下阕起到领起用途的字是忆字。
B.怅廖廓,问苍茫大地,哪个主沉浮,这里的廖廓,原意是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C.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里峥嵘原指山势高峻的样子,这里引申为不平凡的意思。
D.挥斥方遒,挥斥,奔放。方,正。遒,强劲。这句意思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2)下列对这首词的剖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人用独立起笔,一方面是实写,另一方面也同下阕的百侣相呼应,以便触景生情,从容地展开下阕的回忆。另外也奠定了这首词深远、广阔、深沉的基调。
B.作者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过去和很多一同从事革命活动的同学一 起来橘子洲游览,他们评论国家大事,写下了批判黑暗社会,宣传革命真理的文章。
C.哪个主沉浮由上文的俯观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到底是哪个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 伏。这句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哪个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运势。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的年轻人常识分子激流勇进的精神,直接地回答了上文的哪个主沉浮的问题。
三、3.B (18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忆秦娥 娄山关 1935年二月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对这首词中词句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烈,猛烈,劲厉。长空,广阔的天空。霜晨,有霜的清晨。
B.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咽本意是声音因梗塞而不顺畅,这里用来描写军号声在清晨的寒风中听起来时断时续,呜呜咽咽。咽在这里读y。
C.雄关漫道真如铁,雄关,雄伟险要的关口,这里指娄山关。漫道,不受约束地说,随便地说。真如铁,真像钢铁铸成的那样牢不可破。
D.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表面是说红军从山头上越过。深 层含意是革命遭受挫折,在遵义会议将来,革命斗争要从新开始跨越艰险,夺取胜利。
(2)下列对这首词的剖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这两句极为精炼传神,不但交代了红军进军娄山关的时间、气候 和环境,而且为下面进军的壮行演染了氛围。
B.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这里碎字表现了马蹄踏在结了霜冻的岩石上发出的细碎、杂乱的声音,咽字表现军号声在寒冷的西风中抖动振荡,时高时低,时断时续,犹如气咽难喧的实况。用字之妙,深得词学家赞赏。
C.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深刻内涵是:虽然革命力量被 右倾错误葬送殆尽,但大家要以遵义会议为新的起点,再从头走起,走向长征的胜利,走向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D.词中晨景雄浑凄清,黄昏景色壮阔悲凉,加上行军的艰难和战斗胜利后豪迈之中兼有些历史沉重感,构成了深沉厚重、悲壮慷慨的意境,十分耐人寻味,具备英雄史诗般的格调。
4.B (18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清平乐 六盘山 1935年十月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对这首词中词句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望断,望尽,望极,一直望到再也看不见了,表示望的久远。
B.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长城,这里指秦始皇修筑的长城。好汉勇敢有为的人。屈指,弯着手指计算。行程,指长征已走过的路程。
C.红旗漫卷西风,漫卷,随风翻卷。
D.何时缚住苍龙,苍龙,太岁星的别名。古时候方士以太岁所在为凶方,由于太岁星象征凶神恶煞。这里喻指以将介石为总头目的国民党集团。
(2)下列对这首词的剖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是写作者伫立在六盘山顶,目送着雁群向南飞去。雁群渐飞渐远,终于消失在南面的天际,可他还在久久地凝望着。寄托了对走过的万水千山的怀念。
B.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钢铁般的誓词和雄心,表现出藐视所有困难和藐视所有敌人的宏伟气魄。
C.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这两句景物描写同上阕天高云淡的自然景观相映,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蓝天、白云、红旗,西风、雁群、浩荡的红军队伍,真是色彩鲜明,境界壮阔,表现出胜利在望的欢跃情调。
D.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两句,抒情言志慷慨激昂,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伟气魄。
5.B (18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念奴娇 昆仑 毛泽东
异军突起,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哪个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1)对这首词字句的讲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异军突起,横在空中,高出人世;莽,苍莽无际;阅尽,看尽了,经历了。首句从空间角度,表现昆仑山的雄伟、阔大。
B.飞起玉龙三百万,形容披雪的群山连绵起伏,像千条万条玉 白色的巨龙在飞舞。三百万,数词虚指使用方法,形容非常多。
C.安得倚天抽宝剑,安得,如何能。倚天抽宝剑,即抽出倚天的宝剑。倚天,形容剑极长,靠在天上。
D.把汝裁为三截,形象地写出了改造自然的巨人形象。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写昆仑山经过全人类的改造,化害为益,全世界人民凉热共享。
(2)对于这首词,剖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词的上阕,主要运用描写的手法,写昆仑山高、雪多、害大。而通过千秋功罪,哪个人曾与评说作结,过渡下文。
B.词的下阕,描写、抒情、议论三者有机结合,展示诗人改造旧世界、开革新世界的勃勃雄心。
C.此词借昆仑来喻帝国主义这座大山。通过对巍然出世、横亘太空的昆仑山的描绘与想象,以高昂激越的浪漫主义热情,抒发了改造旧世界、消灭帝国主义、达成共产主义理想的壮志豪情。
D.全词气势恢宏,想象奇特,感情奔放,风格豪迈,具备宋代豪放派词风的深厚底蕴。
四、6.C (10分)对李清照《如 梦令》一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然。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质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的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使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参考答案]
一、1 .(1)答案:B 。
分析:江山这样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折腰与与陶渊明不可以为五斗米折腰中的折腰,意思不一样。陶渊明不可以为五斗米折腰中的 折腰,用的是本义,意思是低头弯腰。而江山这样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折腰,用的是引申义,是折服、倾倒的意思。
(2)答案:C 。
分析:作者只是说他们略输文采稍逊妖娆,并没否定他们的历史功绩。
二、2.(1)答案:A 。分析:下阕起到领起用途的字是恰字,而非忆字。
(2)答案:D 。作者并没正面直接回答,而是通过含蓄的手法来表现,让读者自然地产生联想,得到答案。
三、3.(1)答案:C 。
分析:C项中漫道,不受约束地说,随便地说,讲解错误。漫道,即不要说,含有说也是枉然的意思。
(2)答案:C 。
分析:虽然革命力量被右倾错误葬送殆尽,说法有误,这里右倾,应为左倾。
4.(1)答案:B 。
分析:B项中长城,这里指秦始皇修筑的长城,讲解有误。词中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
(2)答案:A 。
分析:寄托了对南方革命依据地的战友和人民的无限深情。
5.(1)答案:A 。
分析:首句不只从空间角度写昆仑山之高大雄伟,也从时间角度上写其历史悠久、历经沧桑。阅尽人间春色可证。
(2)答案:B 。
分析:词的下阕主如果抒情、议论。
奥赛链接
四、6. D 。 分析:这首词通过描写女词人对大自然的变化异常敏锐,从而表现出她爱春惜春的情怀。词人清晨起来,残酒未消,忽忆起昨夜朦胧中的雨疏风骤,而产生了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感叹。用语通俗,却情浓意深,含蓄丰厚。把握了词作的基本内容和意境,然后从微观上对词句进行剖析鉴赏,就可以判断选项的正误。A项剖析了不消二字的深层含义。从词作的雨疏风骤和海棠依然等句中可领会到词人抒发的是深闺女子暮春伤感的愁绪,故A项是正确的。B项对绿肥红瘦的剖析鉴赏侧 重于炼字炼意方面,道出了词人炼字的新奇之处 ,也是正确的。C项是对词作思路的概括,也是正确的。D项是从表现手法的角度鉴赏的,非常明显,词人是寓情于事,融情于物,并不是真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