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学习方法  各学科学习方法  学科学习方法  脑力开发  演讲与口才  小学学习方法  记忆力  初中学习方法  资讯  英语 

初三上册语文教程

   日期:2020-07-15     来源:www.zhixueshuo.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551    评论:0    
核心提示:一、教程剖析: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准则实验教科书 语文》教程初三上册第六单元《词五首》中的第四篇。这首词是李清照晚

一、教程剖析: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准则实验教科书 语文》教程初三上册第六单元《词五首》中的第四篇。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寓居金华时所著,借暮春之景道出了女词人内心无比的愁苦,用语新奇含蓄,感情细腻深邃,意境也非一般闺阁怨词所比,堪称绝妙好词。
二、学情剖析:
初三学生已经学习、积累了不少古诗词,对古典诗词拥有肯定的欣赏和感悟能力,对诗词中关键字句、采用意象、修辞运用也有肯定的解析能力,加上前面刚学习过《望江南》,这首闺怨词中表现思妇望夫不至的绝望情绪,也为学习《武陵春》这首词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教学目的:
1.常识和能力:诵读、涵泳诗词,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作品的美点和意境。
2.过程和办法:
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朗诵诗词,感受语言美。
第二,品析诗词,体味情感美。
第三,拓展延伸,理解意境美。
组织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围绕重难题拓展合作探究,教师进行学法教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品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培植学生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题:
1.重点:强化朗读教导练习,引导学生品味词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难题:点拨学生学会吟诵、品析诗词的方法和办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筹备:
1.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1)硬件:计算机、无线网、电子白板、iPad
(2)软件:SMART Notebook 10,iTools 4
2.制作微课《古诗词朗诵方法教导》。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歌曲导入
播放《月满西楼》的歌曲,展示歌词,导入作者——李清照。
这样多愁善感、登峰造极的万古愁心,恐怕非“婉约词宗”李清照莫属。今天让大家一起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拾起从她衣袖中飘落的这枚花瓣,咀嚼她千古流芳的英华雅句,聆听她跌宕坎坷的人生传奇。
播放音乐,打造环境,导入新课。
(二)朗诵诗词,感受语言美
1.听读录音,感受环境。
2.男女生赛读,师生共评。
3.学习微课,学法教导。
4.学生齐读,配乐朗诵。
从教学大师下载课程资源,播放音、视频。
(三)品析诗词,体味情感美
1.词中哪一句最直接、烈地抒发了这种“愁”情?
预设:“载不动许多愁。”
2.除此之外,词中还有哪几种地方也体现了作者的愁思?
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预设1: “欲语泪先流”(表情传愁)
①这句话重音应该落在哪个字上?——“泪”。
②词人还未开口,为何就泪流满面?—— “物是人非事事休”。
③动画展示“李清照的传奇人生”,启发学生结合作者生活经历和写作背景理解“物是人非事事休”。
展示动画,知人论世,理解情感。
预设2:“日晚倦梳头”(行为表愁)
①这句话的重音应落在哪个字上?——“倦”。
②“倦”是什么意思?(1.疲乏 2.对某种活动失去兴趣)
这里哪种更适合呢?
③对古代女子来说,梳头是生活中极其要紧的一个动作。《望江南》中,女主人公也是“梳洗罢”才“独倚望江楼”,而作者日头已高却“倦”梳头,从中你能领会到作者什么心情?
所谓“女为悦己者容”,而现在丈夫已经不在了,她纵然梳妆打扮,又给谁人看呢?
由此可见,倦不是身体的疲乏,而是心灵的倦怠,是由于晚年孤苦无依生活的愁苦。
预设3:“风住尘香花已尽”(触景生愁)
①这句话的重音应落在哪个字上?——“尽”。
①能描述一下“风住尘香花已尽”这个景象吗?
②对比赏析清照早年写就的一首《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两首词中共同写到的意象是什么?(风、花)
作者前后看“花”的情感是一样的吗?(《如梦令》伤春,《武陵春》伤己。)
电子白板展示图片,对比赏析。
预设4:“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
①找出能体现词人心理变化过程的词汇(“闻说---也拟---只恐”)
②愁是一种情绪,看不见摸不着,如何能用船去载?而且船都载不动,说明了什么?
领会一波三折的情感变化,理解愁的“重量”和化虚为实的手法。
(四)拓展延伸,众口说愁
回忆、积累古诗词中,古人写愁的句子有哪几种?
预设: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宋]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
可见,古人写“愁”擅长用夸张、比喻等手法,化无形为有形。请学生运用夸张或比喻的手法,别出心裁描写一下我们的“愁”。
运用同屏软件,展示学生即时书写成就。
(五)课堂小结,寄语鼓励
今天通过学习《武陵春》,感受了李清照内心无尽的愁苦,领略了古典诗词优美的意境,也学习了朗诵、知人论世、对比阅读等赏析诗词的办法。
假如同学们想要更多知道李清照,这里为大伙提供了一些资源,打开手机微信扫码,就可以学习更多常识了。
中国古代诗词大量都是配乐歌唱的,一起欣赏其他人谱曲歌唱的《武陵春》。
衷心地期望同学们都能青睐古典诗词,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把大家民族文化的智慧生生不息地传唱下去!
扫码;播放视频。

 
标签: 初中三年级
 
更多>大智教育相关文章

考试报名
推荐图文
推荐大智教育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智学网-大智教育,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指导,我要自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