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作为一门以研究地理为主调的科目,其要紧考点繁多,尤其是地名、地貌等常识,所以同学在记忆常识的时候,应该注意区分这些要点。下面是我们给大伙筹备的高中地理必修1要点梳理,期望能协助到大伙。
地理必修1要点总结
【篇一】
一、东亚:
1、东南沿海:经济进步快,人口稠密区,四个新兴工业区
2、西部内陆:畜商品加工业;
二、东南亚:
1、世界上的热带经济作物区:
马来西亚:天然橡胶,油棕;
印度尼西亚:胡椒,金鸡纳霜;
菲律宾:椰子,蕉麻;
2、粮食作物:水稻;
3、矿产:锡,石油出口;
4、工业进步飞速;
三、中亚:
1、灌溉农业,畜牧业为主;
有利原因:
a.平原、耕地面积大;
b.光照充足;
c.温差大;
不利原因:水资源缺少;
2、小麦,棉花,畜商品主要出口物资;
3、矿产丰富,类型多样:煤,铁,石油;
4、工业:采矿业,冶金业,军事工业;
四、西亚和北非:
1、出口石油为主,主要向西欧,美国,日本;
2、特产:
土耳其:安卡拉羊毛;
摩洛哥:橄榄油;
阿富汗:紫盖皮羊毛;
伊拉克椰枣;
五、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热带经济作物;
2、采矿业;
注:二者为单一初级商品出口;
起因:由于移民经济长期侵略,经济大国操纵;
出路:振兴民族经济、拓展多种经济;
六、西欧:
1、资本主义革命最早,大部分为发达国家;
2、工业中心多,形成工业密集带;
3、旅游业发达;
4、农业发达:荷兰,乳蓄业占65%,挪威:石油业;瑞典:森林业;
七、北美:
1、农业-高度机械┠烈底ㄒ祷?/p
2、工业-现代化程度高,部门齐全,科技含量高;
八、拉丁美洲:
1、所有国家都是进步中国家;
2、单一商品出口为主,一些热带经济作物产量巨大;
3、粮食以玉米为主,大部分国家粮食自给;
【篇二】
立春:2月4日-5日,谓春天开始之节气
雨水:2月18日20日,
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
3月5日,指的是冬季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
每年的3月20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国内广大区域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天成长阶段。
清明:
每年4月5日,气温回升,天气渐渐转暖。
谷雨:
4月20近日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成长。
立夏:
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成长,欣欣向荣。
小满:
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
6月6近日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
6月22近日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
7月7近日后,入暑,标志着国内大多数区域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
7月23近日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国内广大区域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
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
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
9月8近日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降低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
9月22近日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
10月8近日后。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降低,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
10月23近日后为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成长中的农作物风险很大。
立冬:
每年11月7近日后。
小雪:
11月22近日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飞速降低,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
12月7近日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
12月22近日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将来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降低,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
1月5近日后,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
1月20近日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