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各学科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学科学习方法  脑力开发  演讲与口才  小学学习方法  记忆力  初中学习方法  资讯  学习啦——方法网 

高考考试地理高频考试知识点常识概括

   日期:2021-03-26     来源:www.zhixueshuo.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313    评论:0    
核心提示:地理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有关的学科。同学们需要记住一些常常考试的常识,以防止非必须的失分。下面是我们为大伙收拾的有关高考

地理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有关的学科。同学们需要记住一些常常考试的常识,以防止非必须的失分。下面是我们为大伙收拾的有关高考考试地理高频考试知识点常识概括,期望对你们有帮!

高考考试地理高频考试知识点常识概括

1.经纬线判读

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渐渐缩短。

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

2.识图

比率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率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率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地图上方向的确定:通常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3.太阳活动的影响

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发出强烈的射电,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耀斑和太阳风放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使磁针不可以正确指示方向,产生“磁暴”现象。带电粒子流冲进地球大方,被地球磁场捕获,沿磁力线向地球两磁极运动,与稀薄的大方碰撞,产生极光。

4. 太阳辐射的影响

①保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方、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大家平时所用能源。

5.地球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 ②角速度

周期:①恒星日②太阳日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一样的地方时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6.晨昏线

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公转速度:1月初--日前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带的形成

7.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充气压力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8.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区域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区域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

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9.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①太阳直射点在什么半球,什么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天,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什么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

10.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如北京﹥上海﹥广州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如海口﹥广州﹥上海

11.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

日出时间=12:00-昼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

日落时间=12:00+昼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

12.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原因 ;

人文原因。

①太原:技术力量强;②酒泉:国内性气候,晴天多;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④海南文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13.判断地球运动速度

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0,南北纬60°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任意纬度的线速度为该纬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处的线速度。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纬度都相等,均为15°/小时。

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随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地方而不断变化。坐落于日前点时速度最快,坐落于远日点时速度最慢,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平均角速度为1°/日。

14. 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途中时间

15.时区=经度/15° 区时差=时区差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18.日照图

日照图判读过程中,无论是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还是组合图转换为容易见到图,转换时都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绘制转换新图时,必须要明确图上点、线、面的空间关系。总结起来主要有:

A.地轴、直射点的太阳光线肯定通过地球球心。

B.太阳光线所示的平面为黄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成23°26′的夹角。

C.各纬线圈与赤道平行、与各经线相互垂直。

D.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E.晨昏线与各纬线既可垂直,也可斜交;与极圈内的各纬线还可相切、相离;平分赤道;与各经线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F.晨昏线把相交的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依据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可确定该纬线的昼夜长短;假如与各纬线垂直,则晨昏线一定通过南北两个极点,且该日全球昼夜平分。

把握好时间点的转换。转换时的需要注意的地方主要有:

A.赤道上昼夜一直平分,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可以通过时间计算或通过经度判读在新图中找到。

B.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地方的确定,可以通过切点时间推算出经度,再通过直射点地方确定其纬度。

C.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与纬线圈切点地方确定后,就可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但应该注意太阳光线与晨昏线一直垂直。

D.太阳直射点永远坐落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的点永远坐落于极圈上及其以内。

19.太阳高度线图

等太阳高度线图是用等太阳高度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在全球或部分地区的分布情况,实质上可以看作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主要内容:太阳直射点经度和纬度的判断、各地地方时的推算、各地太阳高度的推算和比较、昼夜长短变化及与图示时间有关的地理现象的判断等。

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应注意:

A.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

B.一般来讲,等太阳高度线图中最大的圆圈就是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即晨昏线。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在有数值标注的图上,假如其最大的圆圈并不表示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就不是晨昏线。这种局部图表示的只不过昼半球中太阳高度比较大的一部分。

C.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在太阳直射的纬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肯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

D.当太阳直射赤道时,直射经线的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坐落于最北点以南,北极点与最北点的距离为太阳直射的纬度度数,图上没南极点。

20.对流层

对流层的特征:①随高度增加气温减少;②大方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1. 平流层

平流层的特征: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方平稳,以水平运动为主,有益于高空飞行3、大方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方增温--大方辐射--大方保温

22. 大方的热力过程

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方增温--大方辐射--大方保温

23. 大方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用途:吸收、反射、散射。

国内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24.大方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方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25.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夜晚多云,气温较高。

26.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27.气温的水平分布:

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国内热量最丰富的区域: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天陆地﹥海洋,冬天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28.气温年较差

①影响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情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国内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29.热力环流的性质特征

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充气压力——阴雨

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充气压力——晴朗

垂直方向的气温充气压力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减少,但空气变稀,充气压力减少。

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来自国内的气流——干

两种性质不一样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30.水平方向充气压力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高考考试地理高频考试知识点常识概括有关文章:

★ 2021高考考试高频地理常识考试知识点概括

★ 2020地理高考考试要点概括

★ 2020高考考试地理要点概括

★ 地理高考考试必背要点

★ 2021高考考试地理会考必背高频要点

★ 2021高考考试地理常考常识重点大全

★ 高考考试地理会考必背考试知识点要点概括总结

★ 高中地理常考重点国家要点概括

★ 地理高考考试要点

★ 高中地理要点概括大全

 
打赏
 
更多>大智教育相关文章
0相关评论

智学网-大智教育,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指导,我要自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