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脑的前额叶负责组织考虑、短期工作记忆、计划、抉择、深思、专注、情绪管理、控制冲动和解难等要紧任务,假如前额叶因遗传、病变或意料之外撞击,致使该部分脑细胞死亡、或功能减弱,此人的考虑、计划、组织和解难能力也会自然降低。有案例曾向一位有暴力倾向男性的脑部,以单光子放射断层扫描,察看脑部血流量的状况,发现他的前额叶出现了一个黑洞,即该处没血液提供,脑细胞已死亡、退化、或功能极弱,所以该男性考虑后果、控制情绪及控制冲动的能力明显较低,因而导致暴力倾向及具攻击性的性格特点。
成年人看电视,不少时会出现边看边骂的状况,缘由是其脑部自动剖析了电视输入的讯息,并进行批判思维,因而可作出无可能、不合理等评论。当然,批判的素质、深度、或逻辑性会因人而异,但这个考虑的过程也是前额叶的功能。有趣的是,一般边看边骂者多一句起、两句止,因需要继续追看那迅速进步的剧情,故看电视的过程中,人脑功能绝大多数时间是接收讯息,以记忆为主,鲜有剖析、质疑、提问、评价等高层次思维在进行。
儿童看电视或电影的状况亦然。有陪同幼儿到戏院看电影经验的父母便会发现,孩子会不断提问:为什么他会?、她在干什么?当然父母大多不会详细回话,只鼓励其看下去便算,然而,这反应其实不利孩子考虑的进步。提问是所有考虑与学习的由来,其实父母正好透过彼此互动的问与答,以促进孩子的推理、剖析、组织、综合等思维的进步;可惜电影或电视节目的设计,并没提供思维互动的空间。而父母为了防止骚扰其他观众,或妨碍自己赏析,便唯有压抑孩子的考虑和学习动机,久而久之,孩子便不再提问,只习惯被动地接收所有电影或电视输出的讯息,并加以记忆。由此培养侧重记忆而不善考虑的习惯。
依据之首要条件出的人脑要紧特质,相应脑部分愈少被刺激和运用,该部分的进步便会减弱,甚至萎缩,直接改变脑部结构,亦即改变人的能力;以此推论,孩子天天看电视时间愈长,前额叶负责考虑的神经互联网发育愈弱,即透过电视,会损害孩子的前额叶发育,压抑其考虑和学习的潜能,促进其智商退化,最后将它脑部重塑成较愚蠢的脑袋!
在外国有不少验证上述理论的研究:愈多看电视,孩子愈少看书。将背景、能力相近的孩子,分组作研究,每晚愈多看电视的一组孩子,经过一段时间后,比较少看电视的一组孩子,在智商上明显不及。
0至5岁孩子看电视,会干扰日后数年的专注和集中力。粗俗用语、恶劣态度、不适合的表情、不正确的价值观、负面的交流模式、错误的常识都会透过电视节目直接灌输到孩子的记忆。。
在儿童常常观看的卡通片时段当中,平均每小时有20至25次暴力动作,如高处堕下、用硬物袭击、枪械炸药等。成人懂批判,但儿童以为是真实。而教育电视或益智节目,虽然常识正确及价值正面,但仍属以记忆为主,除非有成人在旁,于适合时候中止并进行互动交流,启发考虑,不然长期观看,亦会减弱前额叶进步。
美国儿科掌握建议,孩子由0至2岁不应看电视;2岁后限制天天只能看教育性节目1至2小时。较严谨的儿科专家更建议,孩童5岁前不应看电视。不少父母担忧,不让孩子看电视,孩子回校可能与同学欠缺交流话题。
我的经验却是,儿子在家没电视看,晚饭时更有空间与爸爸妈妈、长辈交谈;功课完成后会下棋、进行其他社交游戏、绘画、设计游戏、改良用具等。因为思维及交流等多了进步机会,回校听同学推荐电视节目的部分内容,已可即时参与提问、讨论、评鑑,绝无被孤立的现象,且反应奇快,有反客为主,带领讨论的意料之外惊喜。
习惯形成后便很难改变,故父母宜以身作则,在孩子出生后便戒掉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改以录影及重播模式,待孩子睡觉后赏析。不少生活重压大的人,会以看电视减压,目的也是停止考虑;但成人看电视太多,也会干扰前额叶的能力,致使冲动或做错决定,最后亦会增加重压及产生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