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学习方法  学科学习方法  各学科学习方法  脑力开发  演讲与口才  小学学习方法  记忆力  初中学习方法  资讯  英语 

初二历史上册期末试题内容

   日期:2024-01-19     来源:www.zhixueshuo.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742    评论:0    
核心提示:每一个人的基础不同,习惯不同,相同的办法对不一样的人或许成效不同,下面我们给大伙整理初二历史,有空闲的来一块参考哦  关于初二历史上册期末试题   卷Ⅰ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

  每一个人的基础不同,习惯不同,相同的办法对不一样的人或许成效不同,下面我们给大伙整理初二历史,有空闲的来一块参考哦

  关于初二历史上册期末试题

  卷Ⅰ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需要的。

  1、 香港“维多利亚港”的名字来自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她在位64年期间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下列是她统治时期风险中国利益的有

  A 英国发动了两次对华的鸦片战争 B 英国在巴黎和会上把山东的权益出售给日本

  C 支持袁世凯称帝 D 支持军阀割据混战

  2、一位驻中国的外交官在1872年写道:中国正在飞速地成为一个让人生畏的对手;整个官僚阶级都决心恢复中国的国际地位,兵工厂和造船厂的产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国人建造的军舰不久就将达到欧洲的最高水平。但李鸿章却不如此觉得,他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hellip;hellip;这说明

  A 中国已完成工业化

  B 中国富强引起西方国家的敌视

  C 洋务运动推进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进步

  D 军事工业的飞速进步来源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

  3、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子弹,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第一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 研究者的立场会干扰其对历史的讲解

  B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变得模糊不清

  C 通过文献记录最后可以还原历史真相

  D 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4、注意观察图片中一组人物,中国近代化的经历中有他们的一席之地。当年他们一同倡导

  A 自强 求富 B 变法图强 C 三民主义 D 民主 科学

  5、落后闭塞的年代,报刊作为纸质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起着不可忽略有哪些用途,下列报刊在当时的一同用途在于

  A 促进戊戌变法的拓展 B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推进了新思想的传播 D 壮大了革命当人的力量

  6、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hellip;hellip;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这篇檄文中的“民贼”指的是

  A 慈禧太后 B 李鸿章 C 黎元洪 D 袁世凯

  7、像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如此的民族耻辱,在中国近代史上比比皆是。但唯独1919年的这一次,激起了一场意料之外的人民运动,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缘由是

  A 大学生是热血年轻人

  B 中共的宣传用途

  C 国人历程了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新文化运动的洗礼,觉悟渐次提升

  D 弱国无外交

  8、夏威夷大学副教授杰里bull;本特利等撰写的《新全球史》一书觉得“尽管有数万人牺牲在这次被迫撤退中,长征却激起了更多的中国人加入共产党。”这是由于

  A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B长征中,党员骨干冲锋在前,这种严峻环境的考验训练了中共,增强了威信

  C 长征中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 长征是以大家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

  9、为哀悼在战争或其他灾难中的死难者,很多国家都设立哀悼活动日。国内将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是由于1937年的这一天

  A签订《南京条款》 B 日本在南京开始大屠杀

  C 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 D 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

  10、钱穆先生曾是一名小学教师,自学成才后被聘为北大、清华教授,抗战军兴,他随北大南渡,以强烈的民族感情和忧患意识,潜心著《国史大纲》,这部著作于1940年出版之后,风行全国,成为各大学通用的历史教科书,很大的激励了广大年轻人学子,激起了他们抗日救亡的热忱。这说明

  ①文人爱国不同于军人,他们的武器是笔

  ② 每一个人都是一粒抗日的火种

  ③ 《国史大纲》从历史的角度论证中国不会亡,勉励中国人为自己民族而战,为自己文化而战

  ④ 人是可以自学成才的,自强才可不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④

  11、中国的土地规范极不合理。就通常情况来讲,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或八十的土地,残酷的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别的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能温饱。 为此解放区颁布了

  A 《天朝田亩规范》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中华民国约法》 D 《中国土地法大纲》

  12、下侧示意图,反映了某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进步状况。其重要原因是

  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掠夺 ②国外华侨的竞相投资

  ③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规范 ④南京国民政府的推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卷Ⅱ

  13、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和图二分别与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两场运动有关?

  这两场运动的领导阶级都是什么?这两场运动的一同结果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14、一百多年前,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材料2、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款,民国均觉得有效,hellip;hellip;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hellip;hellip;

  mdash;mdash;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材料3、皇帝hellip;hellip;都可以被打倒,那样,还有哪些陈腐的东西不能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辛亥革命后,大家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mdash;mdash;《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前中国的社会情况。

  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的不足之处及这种不足导致的根源是什么?

  据材料三,辛亥革命为“新纪元”的到来创造了什么条件?

  15、不一样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益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料,回答问题。

  材料1、见下面示意图

  北伐战争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

  材料2、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方位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尤其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须给中国有力的“一击”,仅需几个月就能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没办法自拔。

  mdash;mdash;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情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常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动的结局。

  综合材料1、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八 年 级 历 史 试 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卷Ⅰ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需要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选项 A C A B C D C B B C D A

  卷Ⅱ

  13、读图,回答问题。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农民。

  失败。农民起义没办法完成挽救近代民族危亡的使命。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情况:中国遭到列强瓜分,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不足:不敢公开反帝;缘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解放了大家的思想,使民族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的利弊得失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情况:军阀割据;国民党在南方打造革命依据地。

  斗争:国共联合发动北伐战争。

  结局:动摇了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

  错误估计:日本觉得国民革命失败致使内战纷争,忽略中国第三的凝聚团结;日本

  觉得军事上强于中国,忽略中国人民的斗志。

  主要表现: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策略上相互配合。

  初二历史上册期末试题阅读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近代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款,把中国一步步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下列四个不平等条款中,最早破坏中国关税主权的是

  A.《南京条款》 B.《瑷珲条款》 C.《马关条款》 D.《辛丑条款》

  2.对历史史实进行比较,是提升学习成效的一种方法。《南京条款》与《马关条款》相比,

  内容都涉及①割地 ②赔款③开埠通商 ④投资办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近代以来,腐朽的清政府多次被西方列强“惩罚”。察看右图漫画

  《“惩罚”中国》,此次中国被“惩罚”致使了

  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中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下列哪两次战争中中国首都被“占领”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第一单元 ▲

  第1课 鸦片战争

  第2课 甲午战争

  第3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下列单元主题比较适合如图的是

  A.侵略与反抗 B.内战烽火

  C.近代化探索 D.变法与改革

  6.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在

  中央以恭亲王奕沂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他们为兴办洋务,

  都曾写过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也有信件往来,商议讨论。那样,他们的奏折和信件中,频频

  出现的词语应该是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新年轻人 C.民族、民权、民生 D.物竞天择、适者存活

  7.有学者觉得,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常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A.起到了思想启蒙用途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8.在中国近代史上请求变法图强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是

  A.李鸿章、张之洞 B.李大钊、胡适 C.康有为、梁启超 D.曾国藩、奕诉

  9.历史学家陈旭麓曾说过“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规范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其中的“它”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0.政治漫画将过去的人、事以精妙的艺术形式进入了人类

  记忆的空间。该漫画反映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11.1921年7月,中共历史上的一次要紧会议在上海秘密召开,会议通过了党的纲领。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二大

  12.20世纪20年代,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缘于对信念的坚守毅然决然地选择暴力反抗的道路,从此,一支英雄的人民军队开始诞生。这次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13.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形成了以哪个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A.邓小平 B.毛泽东 C.孙中山 D.周恩来

  14.“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己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策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A.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B.巧渡金沙江 C.会宁会师 D.四渡赤水河

  15.面对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开始于

  A.东北区域 B.平津区域 C.淞沪区域 D.西北区域

  16.2014年,中国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这一公祭日是为了纪念

  A.旅顺大屠杀 B.南京大屠杀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17.下列表格内容记录的是

  时间 指挥者 规模 战绩

  1940年8-12月 彭德怀 八路军投入105个团 毙伤日伪军25000多人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百团大战 D.豫湘桂战役

  18.抗战胜利前夕,在党的一次要紧会议上,毛泽东号召全党:“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困难,去争取胜利”。会议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该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二大

  19.《毛泽东选集》中网站收录了一封电报,摘抄如下:“为了歼灭这类敌人,你们目前就应该筹备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考虑,并筹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为了歼灭这类敌人”进行的战役的影响是

  A.解放了东北全境 B.奠定知道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C.使人民解放军转入策略进攻 D.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20.解放战争时期,下列城市中通过和平方法解放的是

  A.北平 B.锦州 C.沈阳 D.天津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注意:请考生答在试题上。

  21.材料1、鸦片“风险甚巨,法当从严”,若放纵自流,数十年后“中国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人民痛感鸦片风险,强烈需要控烟。

  材料2、北京西郊,青山绿水,风景优美.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

  能工巧匠,历时150年,在这里建造起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

  这座皇家园林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洗劫一空

  材料3、钓鱼岛问题的起源始于近代史上日本对中国领土的侵略.1895年1月14日,日本政府不等战争结束便迫不及待地通过“内阁决议”,单方面决定将钓鱼岛划归日本。

  材料4、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请回答:

  依据材料一,控烟运动的领导人是哪个?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依据材料二,这座皇家园林名字是什么?导致如图残垣的是什么国家?

  追根溯源,依据材料三,钓鱼岛问题来自于哪场战争?

  材料四是哪一条款的内容?这一条款的哪一款体现了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因为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长见识,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开始有所认识,如此才能转而倡导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mdash;mdash;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

  材料2、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mdash;mdash;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3、胡适说,北大是由于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 mdash;mdash;洪向华主编 《复兴的道路》

  请回答:

  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简要评价此事件。

  依据材料二,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

  依据所学常识判断,材料三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

  以上三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要紧进步经历,请你为此经历做一个主题总结。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从1995年开始,沈阳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2、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需要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请回答:

  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这一事件发生后,当时的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

  依据材料二提供的内容,请你说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3、我跟蒋先生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讲述历史》

  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这个事件的解决有哪些意义?

  材料4、毛泽东说:“直到目前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最好,目前总算也还在打日本hellip;hellip;”

  请列举国民党军队打日本的战役一例。

  材料5、罗斯福说倘若没中国抗战,倘若中国被打败,你想有多少个日本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它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立刻打下澳洲,打下印度hellip;hellip;

  依据材料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4.材料1、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国民党的内战政策,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材料2、原子弹是一种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但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 mdash;mdash;摘自毛泽东1946年与斯特朗的谈话

  请回答:

  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策略进攻的事件是什么?

  请写出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名字。摧垮南京国民政府的战役又是什么?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常识,谈谈人民解放战争飞速获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初中二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1-5 AADDA  6-10 AACCC  11-15 AABCA 16-20 BCCAA

  21.林则徐 鸦片战争

  圆明园 英法

  甲午中日战争

  《辛丑条款》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22.洋务运动 引进了西方一流的科技,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进步,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清朝的统治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崩溃,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终于结束。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民主 科学

  近代化的进程

  23.九一八事变、不抵抗政策

  七七事变

  西安事变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台儿庄战役

  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

  24.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正义战争、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共的正确领导、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国民党的腐败等

  表达初二历史上册期末考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

  请注意: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有人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右图中人物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作出的重大贡献是

  A.虎门销烟 B.光复新疆

  C.领导义和团运动 D.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

  3.美国女学生玛丽在翻阅家族相册时发现一张祖父身着军装坐在北京紫禁城龙椅上的照片,这张照片最大概拍摄于

  A.首次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D.中日甲午战争时期

  4.李鸿章觉得:“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唯枪耳,炮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在此思想指导下,他创办了

  A.轮船招商局 B.南通大生纱厂 C.汉阳铁厂 D.江南制造总局

  5.“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导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记归踪。”这是董必武重访嘉兴南湖后题下的诗句。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南昌起义 B. 遵义会议召开 C. 中共一大召开 D. 秋收起义

  6..右面的图片反映的是孙中山在一所学校开学典礼上发表演讲的情景,

  请问这所学校最大的特征是

  A.国共合作后打造的革命军校 B.政治教育与军事练习并重

  C.设施一流的近代化学校 D.培养 军事人才的摇篮

  7.革命经历充满的变数,在国民大革命期间国共两党曾亲密合作,但经过一次转折之后中共开启了独立领导革命的新征途。这里的转折是指

  A.秋收起义 B.井冈山革命依据地的创建 C.南昌起义 D.遵义会议

  8.红色旅游是青少年同意革命传统教育的方法之一。小明同学暑假期间将外出旅游,请你为他选择一处目的地,该地曾发生过的历史事件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上海 B.南昌 C.遵义 D.南京

  9.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程中全方位落实“十四年抗战”定义的函》,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你觉得下列哪一地址应作为“十四年抗战”的起点

  A.北平 B.卢沟桥 C.南京 D.沈阳

  10.1936年12月13日的《解放日报》上发表了《张杨发表对时局宣

  言》的新闻报道。该新闻报道的是

  A.七七事变爆发 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C.西安事变爆发 D.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11.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主席在南京参加“国家公祭日”活动。“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纪念

  A.鸦片战争 B.旅顺大屠杀 C.南京大屠杀 D.八国联军侵华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淞沪会战 D.徐州会战

  13.抗日战争期间,被毛泽东赞誉为“边区工业之父”的是

  A.陈嘉庚 B.侯德榜 C.沈鸿 D.邹韬奋

  14.下 列图片中与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有关的是

  A.嘉兴南湖游船 B.八一级建造师军节 C.革命摇篮井冈山 D.中共七大会场

  15.“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越1000亿USD。”材料直接反映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 ②直接抗击了德、意、日法西斯国家

  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 ④得到了喜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6.下列四幅图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其中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策略反攻的是

  A.重庆谈判 B.转战陕北 C.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17.1948年底,山东农民唐和恩率领他的支前小车队,冒风雪,忍饥寒,跋 山涉水,日夜奔行。他还用心地在随身携带的竹棍上刻下了他支前经过的每个地方。依据其行程判断,他参加了

  A.北伐战争 B.百团大战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8.右图反映的是国内某时期社会风俗的变化,它主要表明

  A.封建传统等级观念已彻底废除

  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渐渐形成

  D.新文化运动推进风俗改革

  19.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让大家一块儿感受歌曲中的历史。下列歌曲与史实搭配不正确的是

  A.《义勇军进行曲》mdash;mdash;抗日救亡 B.《卢沟桥歌》mdash;mdash;国民大革命

  C.《十送红军》mdash;mdash;红军长征 D.《松花江上》mdash;mdash;九一八事变

  20.2017年2月11日,上海举办了 “起步mdash;mdash;中国现代出版”专题展,以纪念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创办120周年。下列图片中,合适展示的是

  A.土地改革房地产证 B.商务印书馆褒奖状 C.小岗村“生死文书” D.中共七大代表证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翻开有关近代中国历史的读物,你常常会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一词。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外国列强的侵略下,虽然在对外关系中还维持着独立国家的形式,但事实上已被迫纳入不平等条款体系,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了紧急破坏,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其次,列强权势的入侵,破坏了中国原有些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客观上刺激了中国城乡产品经济的进步和近代新式工业的逐步兴起。上述两个方面的重大变化,就使中国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通常来讲,这个过程开始于鸦片战争,形成于20世界初年,终结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打造。

  1840年英国挑起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款》,该条款在经济上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 什么影响?

  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这一问题的是条款的什么条文?

  伴随列强的入侵,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地主阶级洋务派为了进步近代工业他们先后提出了什么口号?

  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起步,在“实业救国”思想影响下,出现一批具备爱国情怀、艰苦创业的著名企业家。 请写出“状元实业家”、“面粉大王、棉纱大王”分别指哪个?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国的终结。结束清政府的封建君主专制和基本结束北洋军阀封建统治的事件分别是什么?反抗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又是什么?

  22.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需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地方,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认可的教育。近代中国教育的改革,是中国近代化经历的要紧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72年开始,清政府每年派30名幼童到美国学习,连续四年共派出120人。这类幼童的年龄段在10到1 6岁之间,将在美国进行为期15年的留学生涯,经费全部由清政府负责。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官派留学生。

  ------《中国海归》,杨秦、梅彬、柯建刚主编

  请问材料一中所指的时间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经历中的什么时期?

  材料二 “先生以为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

  mdash;mdash;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康有为对近代教育持什么样的态度?

  材料三 1898年7月,光绪帝正式批准设立京师大学堂,它的办学原则是:以中国的传统学科为主体,引进一些西方学科,构成中西结合的课程内容。

  据材料三概括京师大学堂课程内容的特征。并结合所学常识说明京师大学堂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

  材料四 这是中国近 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的学制。章程依据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的特征,对各阶段的课程设置、办学目的和教育行政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

  ----《中国历史》请问材料中所说的章程具体指什么?

  材料五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要紧,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严复

  材料五是严复对某件事情的评价,请问此事指的是哪件事?

  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怎么看。

  23.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屈辱、抗争和自强史的缩影,北大、清华自诞生起,就担负起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在北大校园中有一座金属雕像,石基上摆设着两个螺旋状的大写英文字母D和S,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它的校风是“爱国bull;进步bull;民主bull;科学”。

  材料一中“京师大学堂”创办于什么时期?由北大的校风,你能联想到中国近代史上哪两件大事?

  材料二 清华大学始建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一百年前的1911年,当时它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打造的留美预备学校,学校建在惨遭侵略者洗劫过的圆明园附近的清华园。多难兴邦,知耻而后勇,一百年来,清华大学出现一大量学术大师、兴国英才和治国栋梁。

  材料二中最早洗劫圆明园的侵略者是哪个?“庚子赔款”是指哪一条款中规定的赔款?该条款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年轻人学生为了捍卫祖国的利益和尊严,掀起了全国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为大家留下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新年代的青少年,大家应当怎么样坚定这种信念?

  24.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存活和进步的精神支柱,中共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铸就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改革革新精神等,这类伟大的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年代的。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1、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为中国革命播撒了燎原火种。

  创举 意义

  ①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依据地

  井冈山道路 开创了一条  ②  道路

  请根据提示完成表格中所缺部分的内容。

  材料2、

  依据诗歌指出遵义会议后红军在长征中的壮举一例,并说明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址。

  材料3、抗战精神的内涵是什么mdash;mdash;从面对外来侵略,国难当头之际,全体中华儿女一致抗日中领会到;从掩埋了牺牲战友,擦干脸上的泪水勇往直前的战斗中领会到;从面对日寇的疯狂杀戮、血战到底的气势中领会到。

  1938年和1940年在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中华儿女一致抗日,获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各是什么?依据材料二概要抗日战争获得胜利的根本缘由。

  依据以上内容概括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的内涵有什么?

  初二历史试题及答案

  1、选择题

  1-5 ABCDC 6-10 BCCDC 11-15 CCCDC 16-20 CCCBB

  2、材料题

  21. 使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自强”“求富”;

  张謇;荣宗敬,、荣德生

  辛亥革命;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抗日战争的胜利。

  22.洋务运动;

  优先进步教育;

  中西结合;京师大学堂是中国 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当时全国的最高学府;

  《奏定学堂章程》;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

  )应看重教育; 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

  23.戊戌变法时期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英法联军《辛丑条款》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大家要好好学习,学会好科学常识;勇于探索、追求真理、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等等。

  24.①井冈山革命依据地;

  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等; 会宁会师;

  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 ;

  发展进取勇于革新的精神;不惧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勇于战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等


初二历史上册期末试题有关文章:

1.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期末考试一试卷及参考答案

2.初二历史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3.人教版初二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4.苏教版初二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5.初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更多>大智教育相关文章

考试报名
推荐图文
推荐大智教育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智学网-大智教育,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指导,我要自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