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高考考试正在紧张的备考阶段,政治的备考建议是为了让同学们更高效的复习。政治的备考是辛苦的,大伙加油。下面由学习啦我们为大伙提供关于2018年高考考试政治的备考建议,期望对大伙有帮助!
2018年高考考试政治一轮备考建议
1、要以课本为主建构体系
无论是应对单科考试,还是综合考试,都要以本为本,全方位理解与学会政治学科的三门课常识,以致于灵活应用,进而创造性地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类需要回归课本,通览全书,整理有关要点,建构常识体系,让所学的常识系统化,立体化,真的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譬如说经济效益这一要点,它自己包含含义、内容、表示公式、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程度与渠道,同时还要找到它与价值规律、国企改革、市场经济的特点、市场买卖的原则、产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和正当角逐方法等经济学要点的联系;还要进一步扩展到哲学中所有从实质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剖析、联系的看法、进步的看法和可持续进步等常识;另外还要联系政治知识中的国家职能、国际角逐的实质等内容,从而全方位理解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的真的内涵。
2、应该注意复习课本的办法和方法
复习课本不是像刚学习的时候那样的细致,但更不是容易的翻一遍,高中生物,或是单纯的背诵一遍,需要应该注意办法和方法。虽说是第一轮复习,但事实上它包括两遍:
第一,先把课本读厚。具体做法是:结合《2012年考试概要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要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需要常识的识记,需要理解运用的要点,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有关内容,尤其是以自己不理解的重点问题,除去要问老师和同学以外,还要做少量有关的习题。这一遍复习不可以留下任何的常识死角。要下苦功夫细致地复习,时间不够要抽时间,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另外,每复习一个阶段要做一套测试题,检查一下自己要点上还有没漏洞,以便准时查漏补缺。
第二,再把课本读薄。依据记忆规律,过一段时间还要进行第二轮复习,但时间有限,需要找出可行的办法!每进行完一个阶段,就要准时地概要一下,用一个专门的本子,列出这一个阶段的常识框架结构,并找出里面重点的常识和自己觉得比较难的要点,以备日后迅速有效的复习。同时要做一个习题集,记录下那些自己做错的且比较要紧的考试题目,每次考试前都要抽时间翻一下。
3、处置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假如考生的政治基础最好,那样只须做好上面的两步,并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就基本好了。但假如考生的入门知识不扎实,那就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来做好第一步,除去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譬如,要抽出时间记忆要点和常识框架结构;要抽出时间做适量的习题;要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题内容。在这个时间的安排上,我觉得:前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好是天天50分钟左右,而后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少要90分钟,用30分钟时间记忆,30分钟理解,30分钟做题,等到入门知识结实了,可以适合地降低课外的时间的投入。那种在考试前突击记忆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历次实践证明:假如平常没时间,那样考试前更没时间,也没好的心态去记忆,政治虽是文科,但同时要把功夫放在平常。
4、注意时事政治的积累
政治科考试的最大特征是和当年的时政结合紧密。因此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背政治书的做法无疑也是不对的。所以,大家要在平常注意积累时政。步骤有两个:
第一,在平常注意把当月的重点时政记录下来,并作一归类。可以分为政治类、经济类、文化类、科技类、体育类等,特别应该注意每个范围内的重大时政。
第二,在积累时政的过程中,把其与课本的复习相结合,掌握自己命题。这一步需要多角度、多方面去剖析时政,用所学的常识自己跟自己提问,同时应该注意平常考试中要点和时政的结合角度。
作为高中三年级学生应该注意克服自己浮躁的问题,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心态去认真做好第一轮的复习,不可太毛躁,切忌好高骛远和粗心大意,尤其是不可以眼高手低!该重新记的要记一下,该做的大题要做一下,不可以只看看。组织答案也是一种能力,需要在平常培养,不可以光用眼而不需要手。在第一轮复习中,考生要平静自己,一步一步地走,稳扎稳打,只有维持一份好的心态做好第一轮复习,才能在未来的复习中游刃有余,轻松获胜。
2018年高考考试政治考试大纲趋势
1、课本之间的界限不明显
高考考试中频频出现用两本书作答一个问题,或以一本书的要点为主,以另一本书的材料剖析为辅的现象,从分值分布上也可以看出,比较重视材料剖析部分。
比如,2013年天津卷第14题的第4问,需要学生分别运用《生活与哲学》和《政治生活》中的一个常识回答问题;2016新课标Ⅰ卷第38题第1问,从答案分值上可以看出,对材料剖析比较侧重。
2、单元之间的界限不明显
真题和模拟题中特别重视学生对书中各部分常识之间牵连能力的考察,出题维度更是以小见大,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个单元常识作答,才能最大程度覆盖答卷点。
比如,2015年浙江卷41题第2问,就需要学生运用就业和加快转变经济进步方法的常识回答高校毕业生创业革新的意义。
3、重视考察常识逻辑和各类主体之间的关系
经济中重视考察政府、企业、家庭三个市场主体的关系,政治日常重视考察公民、政府、人大、党、政协、司法机关等主体间关系,文化日常重视考察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民族精神、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文化间关系,哲学重视考察各类主客观关系。
比如,2015年北京卷38题第3问,考察信息互联年代的公民和政府;2015年新课Ⅰ卷39题第1问,考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美德之间的关系。
4、标准答案比较宽泛,有不少不是课本常识语言,需要从材料中自己概括
我们的答案跟标答相去甚远,这是困扰不少学生的地方,高考考试对学生的信息提取与总结能力提出了较高需要。
比如,2016年新课标Ⅲ卷38题第1问,不少语言不是课本语言,需要学生有较高的概括能力。
2018年高考考试政治答卷方法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觉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备能动的反用途,一流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进步产生巨大的促进用途,反之,起重大的妨碍用途。
2、价值观的导向用途
【原理内容】价值观是大家在价值基础上形成的怎么样判定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看法和评价标准。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备能动的反用途。①价值观不同,大家对客观事物的评价不同。②价值观不同,大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向不同。③价值观对生活选择、生活道路具备要紧的导向用途。不一样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不一样的导向用途。
【办法论】 需要大家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用途
3、集体主义价值观是正确的价值取向
【原理内容】 ①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需要,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它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③它是国内人民全方位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源泉。
【办法论】 需要大家 ①要正确处置个人与别人的关系。②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③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4、生活的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原理
【原理内容】 在生活价值的两方面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应该是居于第一的,生活的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由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进步的基本保障;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生活价值的基本标志;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生活价值的靠谱标志。
【办法论】 ①在达成生活价值过程中,将贡献与索取有机结合起来;②借助和创造条件,全方位提升自己素质;在我们的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发扬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③走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误区。
5.个人活动与社会进步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讲解】个人活动对社会进步产生能动影响,社会的进步要靠全体社会成员自觉努力才能达成;个人活动受社会环境和社会进步规律的制约。
6.个人和社会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讲解】 人类结成社会而生活、存在和进步。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与社会相不同,不可以等同。个人与社会相比较,社会更为根本,起着决定用途。其次,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人的存活不能离开社会,人的进步更需要社会提供种种条件。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进步,都是所有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所有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整体运动及其进步。
猜你喜欢:
1.2017高中三年级政治复习备考主要方案
2.2017年高考考试政治备战如何提升效率
3.2018中考政治备考的方案概要
4.2017高考考试复习政治的建议
5.高中三年级政治备考方案及复习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