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较为公认的说法:历史分为两种,一种是客观存在的,已经发生过的所有事物的进步过程,包含自然史和社会史,通常指人类社会史;一种是大家对前种历史有意识地选择、复原和认识。
这就让学生了解一个道理,大家不只要学习历史、挖掘历史,而且要记历史。人类历史,从石器年代到青铜年代,再到铁器年代,从蒸汽年代到电气年代,再到信息年代,漫长的历史过程,内容包罗万象,常识浩翰无边。历史过程都非常客观,没过程就没历史,对此,学生如何防止死记硬背、学得灵巧一些,这就需要讲究科学的记忆办法和方法。
1、帮助学生创建历史结构,疏通历史记忆
很多学生觉得历史学习就是死记硬背,按教程逐句记忆结果在短期内,记住了一部分历史常识,但时间一长就开始张冠李戴,纷乱如麻了。由于零散记忆历史常识是无头绪的,历史常识在他们眼里是各自独立、互不关联的。如此学生学完一本教程就已经腾云驾雾,摸不着东西南北了。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对教程理解的基础上打破教程原有些体系,帮助学生创建历史结构,疏通历史,有益于学生的记忆。
下面以《中国近现代史》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例来谈谈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一部充满血泪和屈辱,由战争、不平等条款、变法与中国人民抵抗外来侵略和反抗封建权势构成的历史。
共分四章22节。在教师指导下,同学们就能依据我们的理解,打破教程结构,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剖析,重新创建常识结构如下:五次帝国主义侵略战争:首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三次大规模的反封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清政府推行的两次变法: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则是一部由中共领导的以工农网盟为基础的全国人民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打倒军阀,统一中国为真的民主共和国的历史。这个时期共分6章24节。教师可按时间顺序分为四个阶段,即大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讲述四个阶段时,教师以中共和国民党两大党派为两条线索,讲述不同时期两党的关系及变化、不一样的方针政策与相应采取的具体行动和手段等,如此学生把零散的历史常识由点、线、面连接成密切有关的历史框架,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象一本浑然一体的故事小说呈目前学生面前,这种合适我们的常识结构才是是我们的常识,记忆历史也就顺理成章,轻松的多了。
2、帮助学生学会记忆方法,加深历史记忆
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历史,是由于历史对他们而言,仅仅意味着枯燥的、沉重的很多的记忆。而这种记忆经不住时间的考验,总是非常快就忘得一干二净。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一些记忆的方法和办法。
1)时间计算法。
如《中国近现代史》的中法战争起止时间是1884年至1885年,甲午中日战争起止时间是1894年至1895年,同学们不难发现这两个时间恰巧相隔十年,而1884年是清政府在新疆打造行省的时间; 1885年是清政府在台湾打造行省的时间。中国无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40、50年代,中国资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它们的时间也具备这种记忆特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机构是五年召开一次会议,所以讲述《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时,学生只须记住十六大召开于2002年,就能推算出十五大、十四大、十三大和十二大的时间。
2)类比法、分类法。
在近代史中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定的不平等条款数不胜数,学生最易混淆不清。其实,绝大部分不平等条款的内容分为共性和个性两部分。共性是指条款共有些内容,即赔款、割地、开放通商口岸这几项条约;个性则是指每一个条款独有些条约和内容。而条款的个性能让学生加深对条款的记忆,并比较容易区别开每一个条款。
3)词汇法。
词汇法就是结合历史常识巧合的组成词汇。如讲述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文章《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时,可以巧妙的把醒字和觉字组合成词汇觉醒,这两篇文章就是号召群众从思想上觉醒过来推翻清朝的统治,词汇觉和醒恰巧是洪秀全文章的关键词,这有益于学生记忆和加深印象。
4)谐音法。
在世界历史学习和记忆中,谐音法用的比较多,由于世界历史的地名、人名比较长,学生记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巧妙地、幽默地运用谐音帮助学生记忆历史常识。其实,记忆的巧门和办法不少,只须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持续的挖掘和探索,就会收到意料之外的成效。
3、帮助学生揉和历史,使历史记忆互联网化、系统化
中学的历史教程分为世界近现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把世界史和中国史分裂开,各自独立起来,好象他们分别在不一样的时空和轨道进步着,彼此之间互不关联。前面提到的两种办法只能让学生的历史记忆在纵向延伸,目前大家要在创建中国史常识结构的基础上,把整个中国近现代史放置于世界近现代史的范围中,比较中西社会差异,让历史常识纵横交错,历史记忆互联网化、系统化,这就是揉和历史。
比如:1840年前后,西方各国已完成了首次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相继打造了资本主义体制,世界进入到蒸汽年代,中国则处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王朝清统治之下,政治日益腐败。在中法和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时,世界西方列强的近代科技则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各国进入到资本主义的更高阶段帝国主义,整个世界已由蒸汽年代转入电气年代。而这个时候期中国资本主义工业才刚刚产生和进步起来,直到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1914年帝国主义为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发动并卷入了首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资本主义才进一步进步,但相对于绝对优势的自然经济而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进步遭到了很大的束缚。
中国的无产阶级却日益壮大,在新文化运动期间,俄国10月革命胜利的消息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带到中国,中共的诞生使中国的历史面貌焕然一新。教师和学生一同揉和历史,要让学生明知在世界历史要紧时期,中国历史的进步状况,通过比较和学习,对学生知道历史条理和记忆历史常识有非常大的帮忙。
总之,学历史,大家要灵活地去学;记忆历史,大家要智慧地去记。教师和学生都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用结构的见地、规律的见地、剖析的见地、大科学的应用的见地看待历史、记忆历史,综合的运用记忆办法,大家的历史思维会愈加明朗、愈加智慧,学习、记忆历史的办法就会得到改进,学历史的能力也就肯定能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