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长篇小说,清代吴敬梓作,为了让大伙有进一步的认知的章节里的内容。下面就让学习啦我们给大伙推荐一些儒林外史第二回主要内容吧,期望能对你有帮!
儒林外史第二回主要内容
王孝廉村学识同科,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夏总甲推荐周进在薛家集学堂做馆。
王举人在庵里避雨,大吃大喝,周进只可以吃老菜叶、喝白开水。次日雨住,王举人走了,他替人家打扫鸡骨头等。
周进因没巴结夏总甲,被辞馆失业。随姐夫金有余到省城做交易。周进参观贡院。见了号板,一头撞去,不省人事。
儒林外史创作背景
《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出身望族。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科第仕宦多显者,共有六名进士,其中榜眼、探花各一名。而其父吴霖起是康熙年间的拔贡。吴敬梓1722年考取秀才,同年爸爸病逝。因为不擅长治理生计,他过着挥霍浪子生活。1729,他应科举时,被斥责为文章大好人大怪,遭到侮辱。后愤懑离开故土,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1736年,吴敬梓参加博学鸿词科预试。安徽巡抚赵国麟正式荐举他入京廷试,但他坚以疾笃辞,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至晚年,常处于饥寒交迫。如此的个人历程,令他本人对考八股、开科举等利弊感受尤深。[3] 而在年代背景上,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兴盛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使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倡导理学以统治思想等办法以牢笼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类看法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书名上,儒林一词源出《史记》儒林列传。是儒者之林,指学术界等。
国史列传,自然是正史,作者专门以外史为书名,正是为了作不同,正如作者的挚友程晋芳在《怀人诗》中所揭示的:外史记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史传。则是作一正统记史以外的的儒林传记,并且作者有意把书中故事假托发生在明代,以类正史,而事实上描绘的却是清代广泛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作者同年代的文人在科举规范毒害下的霉运。
儒林外史版本状况
中华书局《儒林外史》封面 《儒林外史》版本,按回数分,一共有4种版本的说法:50回本;55回本;60回本;56回本。其中,何为真本,历来各有不认可见,但至20世纪末,专家学者大体厘清原貌,通常觉得原著系56回。故2011年版《辞海》儒林外史条已直接标明是五十六回,并未录他说。各版本状况如下:
第一种,50回本的说法,始自程晋芳《勉行堂文集》卷六的《文木先生传》,谓《儒林外史》有50卷,该说时尚于道光、咸丰年间,今人仍有人袭其说,但从来未见50回本存世,该本可谓并没有。第二种,55回本,最早来自清代金和在群玉斋本《儒林外史》的跋,该跋称,吴敬梓的表侄金兆燕作扬州府教授时有刊刻行世的55卷,且金和还觉得第56回幽榜无意义,是伪作,于是删去;然而金和所称金兆燕时的55回本,却一直不见,只有被他删去幽榜的55回本。第三种,60回本,该本只有一种,即增补齐省堂本,最早的是上海鸿宝斋的石印本,后面的4回是居世绅所增。
原著56回本,一共有8个本子,现见最早是卧闲草堂刊本,1803刊印,人民文学出版社曾据此出影印本。另有:注礼阁刊本、艺古堂刊本、潘世恩抄本、群玉斋活字本、申报馆排印本、申报馆巾箱本、齐省堂增订本。
今本状况,解放后出版的排印本90%以上都是55回本,是不全的。而以祖本56回卧闲草堂本为底本的刊行出版的有:《儒林外史》张慧剑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1978年版,1995年版;《新批〈儒林外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此评本以卧闲草堂本作底本,以潘氏抄本等多种刊本为校本和参校本,予以分段、标点,在此基础上重新批评;还有《儒林外史》,中华书局1972年版、2009年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