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学习方法  各学科学习方法  学科学习方法  脑力开发  演讲与口才  小学学习方法  记忆力  初中学习方法  资讯  英语 

初二历史下册要点汇总_初二下册历史复习要点

   日期:2022-02-15     来源:www.zhixueshuo.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673    评论:0    
核心提示:初二历史下册要点概要该怎么样写呢?复习是初二下册历史学习的要紧环节,也是提升历史学习效果的要紧原因。下面是我们为大伙带来

初二历史下册要点概要该怎么样写呢?复习是初二下册历史学习的要紧环节,也是提升历史学习效果的要紧原因。下面是我们为大伙带来的关于初二历史下册要点汇总_初二下册历史复习要点,期望会给大伙带来帮。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_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知识点

更多关于历史要点汇总内容推荐

★ 历史要点分类梳理

★ 常考历史要点整理

★ 人教版历史要点大全概要

★ 八下世界历史要点汇总

★ 高中历史要点汇总总结

初二历史下册要点汇总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1949年9月 地址:北平

内容:①通过了《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同纲领》

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使用公元纪年。

④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打造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开国大典:1949年十月1日下午举行开国大典。54门礼炮齐鸣28响。

2.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真的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激励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西藏和平解放 1951年

1概况: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2意义:祖国国内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达成了大团结。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

缘由:①美国侵略活动紧急威胁中国安全; ②朝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性质: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员是彭德怀。

英雄人物:黄继光、 邱少云

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初二历史下册要点汇总

第3课 土地改革

缘由:封建土地规范紧急妨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进步;广大农民强烈需要获得土地。

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内容:1950底,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区域外,全国国内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真的获得知道放。

意义:①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国内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规范,地主阶级也被消灭;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③人民政权愈加巩固,农业生产获得飞速恢复和进步,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筹备了条件。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第一个五年计划

1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进步重工业,打造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进步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培养建设人才。

2一五计划的收获

①基础工业与新工业部门的打造:

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②交通运输业的收获: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3影响:国内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第一部社会主义种类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拟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国内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所有权力是人民。

这是国内第一部社会主义种类的宪法,也是国内有史以来真的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 三大改造

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背景:土地改革将来,国内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这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进步,农商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方法:打造生产合作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 主要方法:进行公私合营。

办法:赎买。赎买政策,达成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三大改造的基本任务: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

①达成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②国内初步打造起社会主义的基本规范,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初二历史下册要点汇总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探索中的好开端——中共八大

主要内容:中共对国内主要矛盾的正确剖析;明确指出,目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进步社会生产力。

★意义: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好开端。

探索中的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1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2 影响:使得左倾错误在全国各地紧急泛滥。

建设收获和模范人物

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 科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第7课 ““””的十年

1“”发生的根本缘由——党内“左”倾错误紧急进步的结果

2性质:““””是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借助,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紧急灾难的政治内乱。

3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标志“”结束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背景:粉碎“_”将来,人民需要纠正“”中的错误;但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点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两个但凡”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时间:1978年

意义:使大家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准则。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内容:①思想上:确立知道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政治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事实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备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共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处:都提出集中主要力量进步社会生产力。

初二历史下册要点汇总

第9课 改革开放

对内改革——第一从农村开始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进步。首要条件:以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第一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用途:解放和进步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得到大进步,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城市: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打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国有企业改革节奏加快。

对外开放

1经济特区的打造

1980年,国内打造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增设海南经济特区

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

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目前的对外开放格局

★★国内对外开放区从沿海区域逐步向内地进步,从而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如此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范围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实行改革开放。

2、实行改革开放后,针对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

4、1987年又为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中共十三大依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进步分三个步骤的策略部署。

总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啥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邓小平南巡讲话

主要精神: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进步经济是重要;进步才是硬道理。

影响: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大家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中共十四大

内容: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确定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3、中共十五大

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初二历史下册要点”

 
打赏
 
更多>大智教育相关文章
0相关评论

智学网-大智教育,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指导,我要自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