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拓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需要及学生的实质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办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智学网收拾的三年级语文《一只梅花鹿》教材有关资料,期望帮到您。
三年级语文《一只梅花鹿》教材
教学目的1、掌握10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重点句领会含义。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复述课文。
教学筹备
生字词卡片、头饰。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1、激趣谈话,顺势导入
1、你对我们的长相哪儿最认可?为何?
看看老师的左右手,哪只漂亮些?(左手)对,所以老师把好看的戒指也带在左手上。可左手右手各能做些啥事呢?(对比右手虽不好看,但比左手更有用处)
2、有只好看的梅花鹿也跟大家一样,对我们的模样有认可的地方,也有不认可的地方,大家一块去书中认识认识这只梅花鹿吧!(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及不理解的新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理解词汇。
2、用开火车、请小老师等形式检查学生认字状况。
3、学生分段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正音。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啥事。
3、学习1~10段
1、文中的梅花鹿对我们的模样认可吗?它最喜欢我们的哪些部分,对我们的哪一部分最不认可?(自读、勾画、汇报)随机理解“赞叹”“匀称”“赞不绝口”“赏析”“陶醉”等词。
2、教导朗读。在朗读中巩固“赞叹”“赞不绝口”“赏析”“陶醉”等词的理解。
4、学习11~13段
1、出示“漂亮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自读第11~13段,说说是指的什么?随机理解“抱怨”“没精打采”等词。
2、教导感情朗读。随机领会“逼近”“犹豫”“挣脱”“拼命”等词。
5、表演、复述
小组内完成,班内展示。
6、揭示含义
1、看完同学们的表演,你对“漂亮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这句话有哪些新的理解?
2、结合生活实质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7、课外阅读
介绍《伊索寓言》,请生进行课外阅读。
三年级语文《一只梅花鹿》教材
1、课题激趣,导入新课1、在高山密林中,住着很多动物,想想都有的什么动物。
2、师相机引出梅花鹿。说说梅花鹿叫你联想到什么。
3、出示课题:一只梅花鹿。今天大家要学习的这篇伊索寓言《一只梅花鹿》要告诉大家一个新的道理。
4、容易介绍《伊索寓言》。
2、自读课文,领会内容
1、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四人小组考虑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任何事情。
3、交流:刚开始,鹿很赏析自己漂亮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的腿,当狮子扑来时,鹿有力的美腿帮他死里逃生,而漂亮的角却险些丧了命。
3、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1、刚开始,鹿感觉自己如何?从哪儿看出来?
2、填上适合的词汇:()的身段()的角
3、教导学生用赏析、陶醉的语气读好7、、八段,领会梅花鹿的心情。
4、梅花鹿的腿呢?梅花鹿喜欢我们的腿吗?从哪儿看出来?
5、抱怨的意思是?(埋怨)
抱怨不光有语言的埋怨,还有神态的抱怨。找一找表示神态的词汇。
6、读出抱怨的神态和语气。请学生回忆自己过去在什么原因下情绪低落、无精打采。
7、梅花鹿遇到了哪种危险?教导学生读好10、一段,把惊心动魄的场面读出来。
8、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读10、2、十三段,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领会小鹿在面临生死考验时美腿发挥的巨大用途。
9、全班交流。读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领会?你是从哪儿得出这个领会的?鼓励学生联系课文,联系我们的生活实质来谈。
4、延伸拓展,引向深入
1、同桌间交流一下学习了课文后的感受,可以结合具体的一件事例来谈。
2、复述课文。同桌讲讲,再请同学上台复述,大伙评议。
3、假设你是那只梅花鹿,这次事情过后你会想点什么?说点什么?四人小组交流交流。
4、交流课前搜集的《伊索寓言》故事,相互读一读,并交流读文的感受。
三年级语文《一只梅花鹿》教材
1、能复述课文。了解认识事物不可以只图外表,更要讲求好用的道理。
2、引导学生掌握积累,进行遣词造句的练习。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质理解最后一句话包含的意思。
1、导入课题,预习测试。
1、这节课大家继续来学习寓言故事——《一只梅花鹿》,板书课题,教导“鹿”的写法。齐读课题。
2、下边,老师要检查一下上节课同学们的学习状况,拿出你的训练纸,在田字格内工工整整地默写三个词汇。
赞不绝口抱怨叹了口气
A、老师读,学生默写。
B、(课件出示三个词汇)对照大屏幕(田字格出示三个词汇。)同桌两个相互对改一下。
C、展示学生默写并评价。
D、用上这三个词汇,哪个能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啥事?(梅花鹿对我们的角赞不绝口,但对我们的腿却不停地抱怨,但最后他叹了口气说,漂亮的角让他差点送了命,难看的腿却让他狮口逃生。)
E、同学们,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关注了这部分描写人物神态的词汇,你就可以像他一样把文章概括得更了解。同桌两个相互试一试。
3、好,让大家再读一读课题。(学生读)读了这个课题,你有哪些疑问想提出来?
(1)这是一只什么样的梅花鹿?
(2)他告诉大家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师在黑板左边板书:如何?道理?
2、品读课文,美读升华。
1、大家先来解决1、个问题。(课件出示)请大伙学习默读课文,边读边考虑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了这是一只什么样的梅花鹿?用横线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下容易的批注。时间:五分钟。
2、哪个来谈一谈?
预设:年青漂亮
生:我从“高山密林中住着一只年青好看的梅花鹿。”读出了它的年青漂亮。
预设:爱美。
A、生:我从课文的6、段“果然是自己!他从来没想到自己会这么漂亮。”感受到了这是一只爱美的梅花鹿。
B、哪个再来谈一谈?你还从哪些地方读出了这只梅花鹿的爱美?
生:我从7、自然段中感受到了它的爱美!
C、哪个来读一读课文的7、自然段。(出示)
他不急于离开了,要好好看看我们的形象:“嗬,这身栗红色皮衣油亮油亮的,上面的斑点雪白雪白的,这肯定是世界上看的外套了!我的身段那样匀称,简直可以做模特儿啦!”
(1)哪个来谈一谈,从这句话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梅花鹿的爱美?(油亮油亮、雪白雪白、肯定,最,简直,模特儿)
(2)把这部分词汇读好,这个句子就读得有味道了!(油亮油亮、雪白雪白、肯定,最,简直,模特儿变红)哪个来试一试?真很好!抓住重点词汇读出味道,这句话的感觉就有了!大伙一块儿试一下!
(3)梅花鹿夸我们的这句话,1、个字“嗬”可是个语气词,读好这个语气词,这句话会更有味道!哪个来试一下?大家一块儿读读这个语气词。
(4)真很好!刚才你们读的时候,老师发现两个词读得特别美,(“油亮油亮、雪白雪白”变蓝)像如此的形式大家平常都叫哪种形式?(aabb式)如此的词汇,大家还知晓多少?(生答)像如此的词大家把它叫做叠词。
(5)假如老师把这句话变一下,你觉得怎么样?(出示)
①这身栗红色皮衣油亮的,上面的斑点雪白的。
②这身栗红色皮衣油亮油亮的,上面的斑点雪白雪白的。
哪个来读1、句?哪个来读2、句?感觉如何?师:你看,中国的文字就这么神奇,用上了叠词,句子就更美了。小孩们,让大家一块再来感受一下梅花鹿的漂亮和他开心的心情吧!
(6)请大伙注意,最后可是两个连续的感叹号!让大家再读!感叹后可起到了加大语气有哪些用途,千万不可以读成句号。
D、你还从哪些地方读出了这只梅花鹿的暧昧(出示句子)
嘿,我的角精美别致,仿佛漂亮的珊瑚!假如像猴子那样顶着一个秃瓢儿,真该羞死了。
(1)这段话里除去有语气词,还有感叹号!用刚才的办法哪个能把它读好?
(2)这句话里用到了一种修辞手法,是——(比喻),把()比作(),(生回答后,出示珊瑚图片),多美啊!哪个再来读一读?
(3)这么美,难怪梅花鹿赞不绝口!用上“赞不绝口”哪个来讲句话?
(4)是啊!梅花鹿对我们的角那可是赞不绝口!从中你有读出了一只什么样的梅花鹿呢?
E、梅花鹿就如此自我赏析着,自我陶醉着,但他忽然看到了我们的腿,哪个来读?(课件出示)
唉,这四条腿真是美中不足,太干巴了,那雪花一样的斑点也少得可怜。如果我的腿更漂亮些,我不就可以当个出色的芭蕾舞演员了吗?
(1)哪个来读?
(2)1、个字也是一个语气词。哪个能读好这个语气词?(找几个同学读,一直读到好为止。)真很好!来!加上这个语气词,大家一块读读这段话!
(3)最后一句话是一个什么句?(反问句)哪个能将它改成陈述句?
(4)那大家就将它改成陈述句了!你觉得怎么样?
(生谈。陈述句语气不够强烈,不可以表现出梅花鹿对自己腿的讨厌。)
(5)是的,作文中多用一些反问句,可以使表达的成效更强烈!哪个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从这个反问句中你又读出了一只什么样的梅花鹿呢?
F、梅花鹿就如此不停地抱怨着,忽然他看到一只狮子正在向它悄悄地逼近。哪个来读?(课件出示12自然段)
G、当时状况多么危急啊!语速要加快!
H、梅花鹿终于脱险了,但他终于忍不住叹了口气说:(课件出示)
“漂亮的角差点送了我的命,可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1)哪个来读?
(2)大家一块读。这就是这则寓言告诉大家的道理。
(3)先把这句话工工整整地抄在田字格里,再联系实质谈一谈,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把它写在田字格里。(训练纸)
我从中悟出了如此一个道理:
学生念完之后,展示书写。
交流,评价,教师小结。
3、作业设计。
1、仿照课文中描写梅花鹿漂亮的句子,恰当用叠词,写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
2、推荐阅读《伊索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