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使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以下是智学网收拾的一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教材有关资料,期望帮到您。
一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教材
教学需要1、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读中感知古诗所表达的意思,激起学生学习古诗、背诵古诗的深厚兴趣。
重点难题
1、识字,写字。
2、背诵古诗。
课时划分
2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3、读中感知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教具筹备
挂图,生字词卡。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小朋友,咱们今天要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板书课题)
2、教导读题目,认读生字“寻”、“隐”、“者”。
3、全班小朋友跟教师读课题。
4、教师容易地讲解题目的意思。
5、教师导入:诗人没遇见要访的人,却遇见了一个小孩子。
2、观察图,感知内容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反馈,教师引导:松树下。
3、引导想像:想一想,诗人会部女生什么呢?
4、教师导入:女生是如何回答的呢?请同学们把古诗读一读。
3、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全班小朋友听录音范读,然后跟录音读。
3、学生齐读。
4、指名读,检查学生自读的状况。
5、全班齐读。
6、学习生字。
(1)用生字卡,检查生字的认读状况。
(2)指名认读并组词。
(3)小朋友自由识记,可以和其它小朋友音商量如何记住这部分生字。
(4)反馈识记生字的方法。
(5)小组开火车去拼音检查认读的状况。
4、读懂诗意,理解内容
1、指名反馈:童子是如何回答的呢?
2、大伙一块读一读。
3、你可以用我们的话说一说,童子对诗人说了什么吗?
4、角色表演当时的情境,在表演中理解古诗所表达的内容。
5、朗读古诗
1、自由读,读给同桌听,互相督促。
2、教师教导学生读。
3、全班齐读。
6、布置作业
1、认读生字词汇。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后感
2、课时
教学目的
1、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概括全文,激起学生学习古诗、背诵古诗的浓厚兴趣。
教具筹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1、巩固复习
1、指名读古诗,其他评议。
2、集体读古诗。
3、以小组为单位比赛读,看什么小组读得最棒。
4、抽查生字的认读。
5、开火车读生字词,巩固生字。
2、背诵古诗,鼓励积累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指名计,集体评议。
3、学生跟老师有感情读。
4、教导学生背诵古诗。
5、学生自由背诵,看看哪个背诵得又快又好。
6、鼓励学生这个时候课余时间多采集、背诵古诗。
3、教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学写的生字。
2、学生第三认读生字,并组词。
3、观察各字在田字格中的地方。
4、学生说一说第个字书写的注意点。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教导。
6、互相交流、评价。
4、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书写本课生字。
一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教材
教学需要:1、掌握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题:
掌握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筹备:
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1、课时
1、提示课题
1、认生字。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
寻隐者遇
2、释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探寻,寻访。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遇到。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考虑。如,诗人为何没遇上?有没问问别的人?为何不在那等一会儿?)
2、自学课文
1、借用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需要掌握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
3、读诗句,认生字
1、检查课文朗读状况。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2、提问:
(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
(2)图上哪个是诗人,哪个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
(3)诗人找到了童子,如何没遇上他师父呢?
相机识字:言采药深
(4)朗读课文。
4、教导朗读
引导学生椵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领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教师先放录音,同学再训练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
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期望)
云深/不知/处。(无可奈何)
5、识字、写字教导
松:用学过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记字形。组词:松树、放松。
童:上下结构。上面是"立",下面是"里"。这个字横画多,但长短不一。首横最短,次横最长,最后一横又比它上面一横长些。组词练习:童话、儿童、童年。
言:发言、说话的意思。首横最长,中间两短横。
师:左侧是一短竖和一撇右侧是横下一个"巾"。组词:师父、老师。
采:上面是爪字头,表示手,下面"木"表示树,手伸到树上表示采摘的动作。1、笔为平撇,下面的三笔间隔要匀。
深:左右结构。右侧上面不要写成穴宝盖儿。组词巩固:深山、深海、深浅。
6、抄写生字(完成课后训练2)
2、课时
1、复习生字
1、开火车读卡片(包括认识的字并用需要会的字口头组词。
2、读拼音填空(先独立完成再当堂订正)略
2、朗读、背诵课文
1、个别、集体等多形式朗读。
2、训练背诵。教导:诗从问了童子后,童子先后告诉他师父采药,接着告诉诗人,师父就在这座山里,不过山高云深,我不知他在什么地方。
3、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3、巩固训练
1、口头选词填空。
师父童子诗人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2、完成课后训练3。
一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教材
教学目的:1、掌握本课6个生字。认识“寻、隐、者、遇、药”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1、释题质疑。
1、直接揭题。通过以前的学习,大家已经认识了唐代四位大诗人:白居易,李白,孟浩然,王之涣。今天,大家伴随5、首古诗的学习,再认识一位唐代大诗人,他的名字叫贾岛。
2、释题。
寻:探寻、寻访。
隐者:隐居山林的人。
不遇:没遇见。
题目的意思就是:(作者)寻访一位隐居山林中的人却没遇见。
3、质疑。
如何找的?为何没找到?
2、初读课文。
1、自读古诗。
2、指名读,教师随机出示生字卡片,教导生字读音。
3、借用画面,理解诗意。
1、仔细看图。想一想:你知晓了什么,还想了解些什么?
(我知晓了作者在向隐者的弟子询问隐者的去向;童子在摆手说不知晓在哪儿;隐者在山高林密的深山中。)
2、结合图谈一谈诗句中词汇的意思。童子:小徒弟。师:老师。此山:这群山。
3、师重点教导。
言:说。
云深:山高林密,山顶之云雾缭绕。
只:就
4、依据诗句想象诗中省略的询问。
(1)你师父做什么去了?
(2)在什么地方采药?
(3)你能找到他吗?
5、领会人物情感,教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句: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
2、句:言师采药去——情绪一下子低落变成失望。
3、句:只在此山中——失望之中萌生了一线期望。
4、句:云深不知处——怅然若失,又生出无可奈何之感。
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语气,领会语感,读出语气。
6、扮演诗人“我”和“童子”,表演一下对话。
4、想象诗意,熟读成诵。
1、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步伐。指读、同桌互读。
2、边想象诗意边训练背诵。
5、识记字形,教导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