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关于《高中三年级物理教材:原子核的组成》,供大伙学习参考!
2、原子核的组成
2、原子核的组成
一)教学目的
1.知识性知道射线的应用,强射线对人体的害处及防护。
2.知识性知道原子核的组成。
3.进行物理学研究办法的启蒙教育。
二)教具
录像机,监视器,原子弹和氢弹爆炸的录像剪接带。若没上述器材可用原子弹、氢弹爆炸的挂图代替)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为了打破核垄断,抵制核讹诈,国内科技工作者自食其力、发奋图强,从1961年起自己进行核武器的研制,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全国一盘棋,用了短短4年时间就完成了研制工作,并于1964年十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1、颗原子弹。
播放录像:国内1、颗原子弹爆炸的实况。
教师:这是国内1、颗原子弹试爆的实况,其威力超越了2、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日本广岛上空爆炸的原子弹。紧接着于1967年6月17日又成功地爆炸了1、颗氢弹,完成了其他国家要十几年或几十年才做完的工作。
播放录像:国内1、颗氢弹试爆实况。
这是国内试爆1、颗氢弹的状况,与原子弹相比,氢弹所用的燃料更少,而威力则比原子弹大不少。
若没录像设施,就出示挂图,指着原子弹爆炸后形成的蘑菇云问学生:你们知晓这是什么吗?然后教师再介绍上述状况)
原子弹和氢弹为何会具备这么大的威力呢?由于它们都借助了核能。大家知晓化学能是在原子发生变化时放出的能量而核能是在原子核发生变化时放出的能量。为了知道核能,先要知晓原子核的组成状况。
2.进行新课
板书课题:〈2、节原子核的组成〉
1)电子的发现和放射性现象的发现
教师:大家已经学过,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原子已经是非常小非常小的微粒了,其直径只有10-10米,所以在十九世纪以前,大家一直觉得原子是不可再分的中性粒子。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而电子比原子小得多,因而大家才认识到原子内部还有结构。
板书:〈电子的发现把大家带入了原子内部的世界〉
在同一时期大家还发现了天然放射性现象,对放射性现象的进一步研究,大家认识到原子核内部还有结构,原子核由比它更小的粒子组成。可见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没止尽的。大家先来学习放射性现象。
板书:〈放射性现象的发现把大家带入了原子核内部的世界〉 2)放射性现象
①啥是放射性现象?
教师边写边说:像铀U)、钋Po)、镭Ra)等元素能自发地放出一些人眼看不见的、能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的射线,这种现象叫放射性现象。这部分元素叫放射性元素。
②射线到底是什么?
教师:在放射性现象中放出的射线是什么东西呢?它们除去能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的性质以外,还有的什么性质呢?譬如:这部分射线带不带电呢?为了知道它们的性质,还要通过实验。
教师:大家干什么样的实验,才能判断它们带不带电呢?放射性现象中放出的射线如果是带电的,射线在磁场中将像通电导体那样发生偏转,由偏转的方向和磁体的N、S极地方还可判断射线带的是什么电。)
教师:大家借助已经学会的常识可以去探索还不了解的现象和规律,最基本的研究办法是通过实验。把放射性元素装在一个壁非常厚的铅盒里射线穿不透),在盒壁上有一个小孔,放射线可由此孔射出,然后把它们放到两个非常强的磁极之间,再用照相底片把射线的轨道记录下来。从照相底片上看到,放射线分成了三束,其中两束向相反方向偏转,说明这两束射线带异种电荷;中间一束不偏转,说明它不带电,是中性的。
这三种射线有什么性质呢?它们的实质是什么呢?
板书:〈射线由两种带异种电荷的粒子和一种不带电的中性粒子组成〉
3)三种射线
①α射线
依据射线的偏转方向和磁场方向的关系可以确定,偏转较小的一束由带正电荷的粒子组成,大家把它叫做α射线,α射线由带正电的α粒子组成。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每一个α粒子带的正电荷是电子电荷的2倍,α粒子水平大约等于氦原子的水平。进一步研究表明α粒子就是氦原子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