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总想拿着京剧的腔调儿哼一句“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大事不登门”,可是,奶奶,今天咱们不唱京剧,让我扶着您,在您最喜欢的墩儿上坐下,细细地听我说。虽然,现在您眼神浑浊,常常在听我说话时就睡着了,还会像小孩一样流下口水。
奶奶,让我再摸摸您脸上那深深的皱纹吧,那里藏着我的童年,和太多伴着我成长的故事。幼时的我,最喜欢缠着您讲故事,什么牛郎织女呀、七仙女和董永啊、梁山伯祝英台呀、长工和地主斗智呀……每次我扭缠着您的衣服、央求着您再讲一个的时候,您脸上细细的笑纹就出来了,多得数不清,仿佛每一条笑纹里都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越长大,我的问题就越多,我一直好奇,仙女穿哪种衣服,祝英台变成大蝴蝶怎么样看,地主是否都是大胖子……您的故事越讲越长,虽然每次讲的都不同,但我就是爱听,更爱您在我的追问下,弯弯绕绕把两次的不一样再说成是一码事。小时候的我一直在想,是否由于您的故事太多太长了,皱纹也就变深了呢?其实我没告诉过您,除去哥哥一大堆的小人书,您的故事曾是我童年最好看的的梦境。
哎呦,奶奶,您看您的坐姿真端正。小时候,最佩服您的是两件事:一是您的坐姿,永远都是端正挺拔,无论是您做针线活,还是坐在小板凳上纺线或者做啥别的;二是您的坐功,您盘腿坐着,能半天半天地不动地方,我也试过盘腿坐,半个小时不到腿就麻了。可后来,知晓真相的我,就再也没羡慕过您。是的,您是缠过小脚的。每次看到您那被古人称为“三寸金莲”的小脚,都忍不住心里发紧:那是把四根脚趾的骨头生生拗断,再踩在脚底才能形成的“莲瓣”呀!您不可以奔跑,不可以久站,不能已才练就了这让大家佩服不已的“坐功”。您曾嘲笑我是“大脚片子”“跟蒲扇似的”,当时我确实不开心了,哪个年青的女生喜欢让人说不好呢?可现在想来,我没办法领会年少的您忍受了什么样的痛苦,可我宁愿被您嘲笑,也庆幸自己有一双天足。
奶奶,您知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句话吧?您笑了,一夸您您就开心。说实话,刚开始真没感觉您是什么宝。我那样小的时候,您要教我纺线,还说“哪有女生不会纺线织布的”。我的同学朋友都到田里去抓蛐蛐了,我才不想学呢。不管您如何教我左手怎么样捏住棉花捻子,右手如何摇纺车,两手如何均衡用力,我最后还是没掌握。您教我缝被子、踩缝纫机、纳鞋底……说“艺多不压身”,还说“求人不如求己”“免得日后不会做了自己为难”……十一二岁的我真的不懂那样多,勉勉强强学了一些。现在,才越发知晓您的话确实有道理。现在携带小孩到那些革命依据地参观时,我能了解地告诉小孩纺车、织布机的工作原理;现在弃了羽绒被、羊毛被,还是感觉棉花被最舒服,棉被的拆洗从来难不住我;目前坐在缝纫机前我还能扎出直直的线……
唉,您又睡着了!看着您的睡颜,听着您轻微的鼾声,心里莫名地感觉平静。您今天居然没流口水,那就让我拍张照吧。平日我要用手机给您拍照,您总不让。您仿佛对手机特别抵触。大家看手机的时候,您老大不开心,说:“看那干什么?”大家跟您说手机里什么都有,它连着世界,想看什么看什么。可您怎么说都看不清,亮亮的屏幕晃得您眼疼。只有大家用手机放您最爱听的佛曲的时候,您才转头看看它,说:“这么个小玩意,还行!”
我扶您到床上睡吧。您好好睡,等您醒了,咱们再好好说话。我喜欢跟您如此说话,就像在岁月中穿行,这也是生活深情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