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句夸奖领导的戏言: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但平心而论,此言甚得之。本人当然不是呼唤“明君”与“清官”,而是承认此为真理——至少是局部真理:领导与车头,同样非常重要。
日本改革为什么能成功?明治天皇带头穿西服、吃西式快餐、剪指甲、留短发、见大使、行握手、学西方。反观清朝领导层,直到灭亡,还要为需不需要剪辫子而翻脸,为需不需要严防留学生的西方思想而费神,为需不需要承认西方文化西方机构具备优势而争吵。倘若当时的大领袖慈禧太后她老人家也一身西装、从容雅致地向驻华大使伸出指甲短短的右小爪,中国可能当时也就腾飞了,哪儿还会有日本的一举崛起。
当时的中国人与日本人的认知水平差不多,也是少数人在呼吁学习西方,多数人在力主热爱传统与原则。但决定世界进程的往往不是人数,而是思想;正如决定走向的不是车厢,而是车头;决定路线不是一般百姓,而是领导。当时的中日改革大赛跑,日本最后跑到了前头,那是人家的车头好,中国的车头差、发动机差。车厢里的中国人再加油再努力又有哪些用呢。还不是眼睁睁地看着日本列车一骑绝尘而去。
我不是说有了所谓的好领导就有了所有,但一旦有了“坏车头”“废车头”你更可能一无所有。
千军易得,一将难远。将帅无能,累死三军。这都是说“车头”比“车厢”更要紧。台湾的郝柏村将军曾直言:国军毁在了黄埔一期手里。黄埔一期是培训半年就毕业,军事生意不过关,但随后占据了高位,团长能力的当军长,师长能力的做司令,焉能指挥得当。
黑格尔说:人类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从来不吸取教训。目前放眼看看各公司、各单位、各团体,假如领导心胸开阔、任人唯绩、用人唯贤,手下职员一定主动出力、各守其职、相帮相助、维护列车。
假如“车头”损毁或本来就是劣质的,那你瞧瞧吧,手下职员斤斤计较、拈轻怕重、矛盾重重、时时为己,有事没事破坏车厢,车头爆炸也不管,乐得吃瓜子、瞧热闹:车头不把车厢管,车厢何必瞎费神。
社会如车,最好的组合是好车头配好车厢,次等组合是好车头配坏车厢,更差组合是坏车头配好车厢,最差组合是坏车头配坏车——太可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