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式是科学常识中的要紧化学用语之一,是学化学常识的要紧工具。下面是我们为大伙收拾的有关初三中考化学复习资料,期望对你们有帮!
初三中考化学复习资料1
1、溶液的特点: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①加水②升温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熟石灰对温度例外
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
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办法是:①加水②降温
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讲,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肯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2、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10g,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1g,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3、离别:KCl和MnO2办法为过滤,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NaCl和KNO3办法为结晶,步骤:溶解、冷却结晶。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使用蒸发溶剂的办法来得到晶体。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物质使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办法来得到晶体
冷却饱和CuSO4溶液析出晶体的化学式为CuSO4?5H2O。
4、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盐酸中溶质是HCl,石灰水中溶质为Ca2,食盐水中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CuSO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C2H5OH。
初三中考化学复习资料2
1、分子是维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比如:维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D。维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维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水平=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中子、电子。所有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水平=某原子的水平/C原子水平的1/12。相对原子水平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相对分子水平的单位是“1”。
因为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肯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肯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③由不一样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肯定是化合物;由不一样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肯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肯定是由不一样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与混合物有哪些不同是物质的类型不一样。
单质和化合物有哪些不同是元素的类型不一样。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肯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肯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⑥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⑦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少气体、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2、O2、N2、Cl2等、共价化合物、一些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磷、硫等。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共价化合物是由非金属与非金属组成,如CO2、H2O、SO3、HCl、H2SO4。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离子化合物如NaCl、CaCl2、MgS、NaF、ZnSO4。构成氯酸钾的微粒是K+、ClO3-。
3、决定元素的类型是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同种元素具备相同的核电荷数,如Fe、Fe2+、Fe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一样,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一样。
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肯定是同种元素,如Ne、HF、H2O、NH3、CH4。
已知RO32-有32个电子,则R的质子数为:R+8×3+2=32
初三中考化学复习资料3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初三中考化学复习资料4:化学酸碱盐
一、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42-
NaOH=Na++OH-
Al23=2Al3++3SO42-
二、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2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4.5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氨水——NH3.H2O
三、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Cu Hg Ag Pt 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地方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
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容易见到盐与碱的溶解性:
钾、钠、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钾、钠、钙、钡溶。
2、八个容易见到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四个微溶物:Ca2CaSO4
Ag2SO4MgCO3
4、三个没有的物质:所谓的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
五、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
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
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
KNO3、NaNO3、AgNO3、BaSO4不可以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六、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用途碱性溶液不肯定是碱的溶液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
七、离子的检验
Cl-———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假如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假如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CO32-
———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假如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假如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注:
1、在辨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由于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辨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会含硫酸根离子。
八、酸、碱、盐的特质
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硝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
3、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非常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很多的热。有强氧化性。
4、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很多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6、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
7、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
8、氨水———是碱的溶液
九、酸与碱的通性
1、酸的通性
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可以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
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2、碱的通性
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十、盐的性质
某些盐能与较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新的盐和金属
某些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某些盐能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有的不一样的盐之间能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
初三中考化学复习资料5
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容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干冰是CO2固体。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甲烷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俗名沼气
2、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活性炭、木炭具备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可以增加汽车轮胎的耐磨性。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非常大差异的缘由是:碳原子排列的不一样。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非常大差异的缘由是:分子的构成不一样。
生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铁,但性质不一样的缘由是:含碳量不一样。
3、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无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难或不溶于水用排水法采集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CO2、HCl、NH3只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CO、N2、只可以用排水法
4、①实验室制O2的办法是: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
KClO3—KMnO4—
工业上制制O2的办法是:离别液态空气
原理:使用N2、O2的沸点不一样,N2先被蒸发,剩下的是液氧。
②实验室制H2的办法是:常用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
Zn+H2SO4—
Zn+HCl—
工业上制H2的材料:水、水煤气、天然气
③实验室制CO2的办法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不可以用浓盐酸,不可以用稀硫酸。CaCO3+HCl—工业上制CO2的办法是:煅烧石灰石CaCO3—
5、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备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①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②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
③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④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很多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
⑤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预防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⑥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⑦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⑧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酒精燃烧C2H5OH+O2—
甲醇燃烧CH3OH+O2—
6、H2、CO、C具备一样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①可燃性H2+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要检验纯度
CO+O2—H2的爆炸极限为4——74.2%
C+O2—C+O2—
②还原性H2+CuO—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出现
C+CuO—黑色变成红色,同时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CuO—黑色粉末变成红色,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7、CO2①与水反应:CO2+H2O—
②与碱反应:CO2+Ca2—
③与灼热的碳反应:CO2+C—
①除杂:CO[CO2]通入石灰水CO2+Ca2—
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uO—
CaO[CaCO3]只能煅烧CaCO3—
②检验:CaO[CaCO3]加盐酸CaCO3+HCl—
③辨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
H2、O2、CO2:用燃着的木条
[,,]用石灰水
8、酒精C2H5OH,又名乙醇,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
醋酸又名乙酸,CH3COOH,同碳酸一样,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无水醋酸又称冰醋酸。
当今世界上非常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其中气体矿物燃料是:天然气,固体矿物燃料是煤,氢气是理想燃料。
初三中考化学复习资料有关文章:
★ 中考化学考试前一定要看要点总复习资料总结
★ 中考化学必须具备复习资料大全
★ 中考化学重点常识复习资料大全
★ 化学中考复习资料梳理
★ 2020年中考化学要点梳理
★ 2020年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 2020年中考化学要点整理
★ 2020年中考化学要点梳理
★ 2021化学中考复习资料概括
★ 关于个人述职报告出色教师范本2020【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