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好的高一,势必没好的高考考试;没高一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就没高三的从容自信!
1、新课阶段:系统整理!系统!系统!
化学和物理不一样,其中包含的常识性的考试知识点是很多的,我觉得化学要考高分主要还是要靠熟练学会和调动学过的常识,从而达到迅速做题的目的。于是,我特别倡议在学习新课的阶段对常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到底什么样的整理算是系统呢?我用我们的笔记举例:
系统性:统一化,便于提取
左图是我的有机化学笔记,对于每一类有机物,我都会把课本上的要点打散整理成我规划出的几个模块,依次记下:
制取办法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通过各种化学反应体现)
取代反应
氧化反应
消去反应,酯化反应 etc.
应用
但是!笔记的灵魂部分永远是框架外的自身通过错题补充的细则!以左图为例,物理性质中括号里我特意写出新戊烷气态,显然是用来判断考试中类似碳原子数大于等于5的烷烃常温下为液态或气态的错误选项的。
当然,无机部分则是根据不一样元素进行展开,和有机完全类似。我一个人在学新课的时候选择课前做教辅(重难题五三什么的都可以,自身定一本坚持做),上课则是划重点,课后进行整理。课前做教辅有一个好处就是先摸了解题目的侧重点和导向,再结合老师上课时的解说便可以确定重点(自身整理好后可以打上星标)
化学笔记想要做完整很浪费时间间,但是假如在新课阶段就起步跟上进度的话益处很大,做完题目将来的纠错也可以选择直接在我们的笔记上补充,后期的学习效率能提升不少。我本人当时就是有机笔记完工但无机部分由于怠懒了一拖再拖,最后几次模考的扣分基本源于无机和实验部分。
2、实验题:把我们的盲点多合一
实验题,考来考去无非就是考制取、提纯等步骤或者对某个问题的探究。每次不过是换了几种物质、几个基团,方程式也长得有些不同,但实验的原理和本质常常是相同的。所以实验题复习的正确打开方法,不是见着一道新题就贴到本子上,把分析抄在一边;而是把常考的要素分成几类,把题目拆解开重新组合到这部分要素下,把我们的盲点多合一。
和物理一样,化学实验的要素主要包括的也是原理和细则。但不一样的是,物理的实验有限,只须根据学过的顺序一个个整理就可以(参见上期的推荐),化学则需要把实验拆解得更具体。比如,制取不一样的物质,其中都有一个步骤是蒸馏提纯,器材也一样,那样完全可以把同类步骤考到的要素整理在一张图的旁边,得到包含自身盲点的细则速记图。
而实验的原理,同样可以依托这部分拆解的过程记忆,比方说在关于蒸馏提纯的笔记旁边写类似乙醇蒸馏除水需加生石灰,原理为的补充。把原理有关的内容分不一样物质、不一样实验记在通用的步骤边上,才能更好地把握化学实验的共性与个性,在遇到没见过的实验时也不会慌乱。
3、考试前的最后一周:书本还有哪些用?
有好多同学到了临近选考的最后一段时间,就开始疯狂刷各地的模拟卷,一张又一张,不知疲倦,成效却不太好,分数也一直徘徊在一个区间内。而等到最后几天,才开始翻开自身厚厚的笔记,最后由于时间不够、自身也比较焦虑而看不进来,最后往往是挑了一些看看,因此面对考试时也信心不足。
我建议大伙在冲刺复习的阶段还是要合理的利用我们的笔记,争取在还剩最后一周之前完整地复习一遍到两遍我们的笔记。而在只剩最后短短一周的时候,没办法再看一遍的时候,也不必盲目刷题增强我们的安全感,而是给自身定下一个做模拟卷的频率并严格遵守,不可以多也不可以少。多出来的时间用来干嘛呢?我当时的做法是,给自身做一份考试前细则难题易错点tips合辑。具体的做法是什么样的呢?由于这个时候候再像之前说的那样往笔记里补要素已经是没用了(笔记此时已经不会再完整复习了),所以可以直接拿一些活页纸、白纸,翻开书本一页页仔细看,碰到自身感觉陌生的要点就抄上去,并且可以对照我们的笔记强化记忆。在考试前的一周,我总共用掉了3张A3纸,分别用来记实验、方程式、其他tips。选考试前的最后一个晚上,看着这部分整理,心里感觉很踏实:自身已经做了能做的,只须放平心态,努力发挥就可以啦!
最新高考考试资讯、高考考试政策、考试前筹备、高考考试预测、志愿填报、录取分数线等
高考考试时间线的全部要紧节点
尽在高考考试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