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学习方法  学科学习方法  各学科学习方法  脑力开发  演讲与口才  小学学习方法  记忆力  初中学习方法  资讯  英语 

简短成语故事

   日期:2024-09-13     来源:www.zhixueshuo.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556    评论:0    
核心提示:简短成语故事25则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踏入社会,说到成语,大伙一定都很熟悉吧,成语的语言文字是很深奥的,含义是很值得大家学习的,你还在找寻出色经典的成语吗?下面是记者帮大伙收拾的简短成语故事,期望对大伙有所帮助。  (一)退避三舍  春秋...

简短成语故事25则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踏入社会,说到成语,大伙一定都很熟悉吧,成语的语言文字是很深奥的,含义是很值得大家学习的,你还在找寻出色经典的成语吗?下面是记者帮大伙收拾的简短成语故事,期望对大伙有所帮助。

简短成语故事25则

  (一)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容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忙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二)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什么问题?”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三)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练习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四)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五)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觉得我们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六)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爸爸也难不倒他,自觉得是天下无敌。赵奢觉得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去世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七)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一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感觉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了解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可以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八)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倡导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如此,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方案,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营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九)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急速,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饰,进步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十)杜渐防微

  汉和帝刘肇即位后,窦太后掌权,她的哥哥窦宪被封为武阳侯,权力愈加大。丁鸿直言不讳地对刘肇说大将军武阳侯窦宪仪仗太后的权势,包揽朝政,这是朝廷的隐患要准时清除。汉和帝采纳了丁鸿的建议,罢免了窦宪等人的官职。

  (十一)大公无私

  春秋时期,晋平公问医生祁黄羊哪个担任南阳县令适合,祁黄羊推荐解狐,晋平公问他如何推荐仇人,他说任人唯贤,解狐不负众望。朝廷缺一个军中尉,祁黄羊推荐儿子祁午,祁午也干得相当出色。孔子说祁黄羊推荐人才真是大公无私。

  (十二)完壁归赵

  战国年代,秦昭王欺骗赵国说,愿用15座城池换取赵国的和氏璧。赵惠文王不敢拒绝,但又怕上秦国的当,这是赵国大臣蔺相如自愿请命中有保玉到秦国完成换城任务。临行时他对赵王说:“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完壁归赵”。

  随后蔺相如到秦国献了璧,但见秦王没换城之意,就凭我们的机智和勇敢,把和氏璧从秦王手里要回,派人送往赵国,并入宫指责秦王不讲信义,秦王知璧已经回赵,便无可奈何,只好送蔺相如回国。

  (十三)滥竽充数

  据《韩非子》记载,齐宣王爱听吹竽,又好讲排场。为他吹竽的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根本就不会吹竽,看到这个机会,就到齐宣王那里去,请求参加这个吹竽队。齐宣王就把他编在吹竽队里,并且给他非常高的薪水。这位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每逢吹竽,就混在队里,拿着竽装腔作势。如此一每天混过去,不曾让人发现。

  等到齐宣王去世了,齐泯王接替王位。他和齐宣王不同,不喜欢听大伙一块吹竽,而是喜欢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来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逃之夭夭,不敢再冒充吹竽人了。

  (十四)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打造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职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很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大家依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来形容有的人安于近况,乐而忘返。还形容有的人乐而忘本。

  (十五)揠苗助长

  以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忧忧。有一天,他又荷着锄头下田了,他感觉稻苗好像一点也没长大,于是苦心思索着有哪些方法可以使稻子长高中一年级点。

  突然,他灵机一动,毫不犹豫的卷起裤管就往水田里跳,开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中一年级点。傍晚,农夫很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为聪明的杰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诉他太太说:“对你说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让咱们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不少。”

  农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儿子到田里去看,到底是什么问题。儿子听到家的稻子长高了,开心地飞也似的跑到田里去看。这个时候,他发现稻苗是长高了,但却一棵棵低垂着,眼看着就要枯萎了。

  (十六)出奇获胜

  战国时期,齐国的田单在燕国乐毅将军攻齐时,运用计谋成功逃到即墨城,被即墨城推举为守城长官。燕国还在继续侵占齐国的土地,田单借助反间计,离间燕惠王与乐毅的感情,用燕兵割齐兵的鼻子激起齐兵的士气光复齐国的失地。

  (十七)十步芳草

  唐朝初年,唐太宗十分看重选拔人才,他吩咐右仆射封德彝推荐人才,封德彝未完成使命。唐太宗教诲他:十步之内,必有芳草,重点看你能否发现他们,用人就要用他们的长处。封德彝点头称是,于是给唐太宗推荐了非常大人才。

  (十八)沧海桑田

  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非常大。以前仙人王远和麻姑,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王远一行非常快就到蔡经家,但没见到麻姑的到来,就派使者去请。麻姑到来讲她奉命去巡视蓬莱,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目前海水又退了一半。王远说那里又要扬起尘土来了。

  (十九)不拘一格

  拘:限制;格:规格,方法。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清朝思想家龚自珍面对腐朽的清政府,倡导改革,倡导控烟,得不到朝廷重用。48岁毅然辞官归隐,在路过镇江时看到当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诗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二十)了如指掌

  古时候帝王都要建始祖庙,在庙里按始祖的等级依次排列设置灵位,每逢有大的行动、节日,帝王们就进庙祭祖,称为“啰”礼。不少人对啰礼不理解,向孔子请教。孔子觉得鲁国的宗庙违背了周礼,他避而不谈,指着手掌说:“了解啰礼的人治国就了如指掌。”

  (二十一)长风破浪

  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南朝宋国著名将领宗悫从小就有雄心壮志,喜欢舞枪弄剑,他的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他带兵攻打林邑国,运用计谋取胜,被封为左卫将军。

  (二十二)适得其反

  比喻违反事物进步的客观规律,急功近利,反而坏事。以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忧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每天到田边去看。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一个方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中一年级些。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去世了。

  (二十三)一叶障目

  双眼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有个书呆子从古书上读到“蝉翳叶”的故事,信以为真,就四处探寻,把蝉躲藏处的树叶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脸作试验,问老婆能否看见他。老婆气愤说看不见。他就拿这片树叶去街上行窃,被抓后说:“我一叶障目,你们能看见吗?”

  (二十四)千呼万唤

  形容再三催促。白居易用诗歌为民请命,得罪了当时的权贵。因此被贬到江州做司马。他来到浔阳江边与马上离别的朋友送行,风吹着芦苇传来阵阵凄凉。他们上船喝起了酒来,江面上传来一阵琵琶声。他们驱船挨近,千呼万唤才见到那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佳人。

  (二十五)杯水车薪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以前有一个樵夫在山上打柴,听到救火声就跑去救火。后来他的柴车也着了火,正好看到路边有一个杯子,就拿杯子跑到河边去装水来救火,但火势太大,一杯水根本就是无济于事,一整车柴全部被烧毁。

 
 
更多>大智教育相关文章

考试报名
推荐图文
推荐大智教育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智学网-大智教育,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指导,我要自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