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学习方法  学科学习方法  各学科学习方法  脑力开发  演讲与口才  小学学习方法  记忆力  初中学习方法  资讯  英语 

高中化学学习技巧大全

   日期:2024-01-23     来源:www.zhixueshuo.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781    评论:0    
核心提示:多同学想要学好化学,于是急着去做题、去看书。但大家第一需要了解的是,提升化学成绩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提升上去的。

  多同学想要学好化学,于是急着去做题、去看书。但大家第一需要了解的是,提升化学成绩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提升上去的。大家可以将高中的化学学习的主要内容分为:元素化学、有机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实验四大多数。

  元素化学

  元素化学事实上就是集中在第一本书后半部分的无机化学内容,它是整个高中阶段常识最琐碎的一块内容。各版教程里面,都是根据元素类型进行分别的解说,换言之,就是把每一种元素分别有哪些反应、有哪些性质都一一解说,学生去理解和记忆。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显而易见的一个特征就是:元素化学要记的细节特别多,而对于一种元素又要学会它的多种有关物质,要点看上去杂而碎。所以大家需要有针对性的给出一些可操作性强的办法:

  1、自行绘制物质转化框图必须要自己书写。

  譬如说,我通过一周的学习,老师把碱金属这一块差不多讲完了,我在复习的时候就要自己在纸上画一边碱金属这一块所有有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把铝单质、氢氧化铝、氯化铝等等我一个人可以想到的物质都写进框图里,并且考虑每一步转化发生的化学反应条件。如此做有哪些好处在于既复习了一遍要紧的方程式,又从整体上对这一元素有了全局性的认知。

  需要强调的是自行,不少同学喜欢直接看一些教辅资料上已经总结好的类似框图而不愿自己动手画,我的建议是先自己画一遍之后与参考资料对比,一来自己画过的印象远比看书深刻,二来非常可能你的确学会了90%的内容,但假如自己没画过一遍,就可能发现不了剩下那10%的漏洞。

  2、上课:自己记录常考试知识点克服侥幸心理。

  元素化学虽然要点碎内容多,但在考试中高频率出现的总是就是那样几个翻来覆去的常考试知识点。特别是有经验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必然会强调要紧的要点。所以如此一来,学习元素化学的时候上课效率就非常重要了,由于老师上课特别强调的,总是就是考试常出的。

  其实不少同学了解这个道理,但上课时候仍旧是不想或者不习惯做笔记,觉得自己可以记住或者潜在心理暗示自己记了也不必然会考这就是一种侥幸心理。但事实上,这种心理的长期存在就会致使忽视的问题愈加多,最后到了考试又发现自己脑子里记住的东西半知半解,到头来还是失分。所以,我的建议是:除非你有惊人的记忆能力,不然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特别是老师强调过的内容,你不认真做点笔记而放之任之,于心何忍?

  3、做题:概要核心考点与易错考试知识点做过就忘等于没做。

  不少同学问过小简:对于高中一年级最初接触的化学来讲,元素化学这一块需无需做不少题?我的答案是:有空闲多做题肯定是好事,但要紧的不是题目做的多少,而是做过后你从这类题中收成了多少。

  一直以来,我对刷题这种办法都是持中立的态度的有些学生题目做的不少,但有的种类的题目仍旧是每次做每次错,那你做那样多题目的意义在哪儿呢?

  元素化学这一块,如我上面强调的那样,虽然要点多,但每种物质常考的考试知识点与题型也就那样几类。所以建议同学们要培养一个好的习惯:一是要对做过的题目有印象,二是要对自己错误的地方做好记录。

  举例,譬如我今天做到了一道需要我区别液氯与氯水的题目,几天后又做到一道类似的,那样就应该提醒自己:这算是一类核心考点,可以在笔记本上专门记录下来;又譬如,我今天做到了一道关于Al元素的图像题但做错了,那样第一要想错误缘由到底是计算问题、审题问题还是常识本身没学会好?只有考虑才能真的厘清问题所在处,然后再自己概要总结:若是审题问题,是否将来可以读题时圈圈点点?若是计算问题,是否可以再细心一点?若是要点问题,是否有必要在笔记本上记下来将来提醒自己?假如用撒以上的办法做题,才是把一道题目的价值发挥到了最大化,比盲目做10道题有用的多。

  反应原理

  反应原理是高中化学中最偏于理科的一部分,它需要高需要的计算能力与逻辑推导能力。从本质上说,元素化学、有机化学都是在教学生反应产物是什么,而反应原理在教学生为何会如此反应。所以,认识了解这一部分它在化学中有哪些用途,大家就容易对症下药地给出一些指导办法。

  1、最基础理解定义,自己区别易混淆处。

  不少同学觉得反应原理就是计算,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反应原理这一部分的学习,第一非常重要的应该是打好基础,这里的基础指的就是要把常考的定义理解透彻。

  2、理思路前后学习的内容有哪些联系?能否相互讲解?

  如上面所说的,反应原理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强调逻辑推演的部分,而且事实上,这一块内容前后有非常大的关联程度:从热力学综述开始,先后引入了速率、平衡、水解、沉淀等等子章节,每个子章节之间都是可以互相帮助讲解、帮助记忆的。在平常的上课、做题当中,培养一个不断考虑的习惯,自己把这每个原理之间的思路理明确,对于这一部分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那样重要问题就是到底如何做呢?举例,譬如今天老师上课讲到一个关于化学平衡状况下的平衡移动问题,其中就用到了热力学当中反应速率的要点,最后得出温度升高致使反应速率变大进一步致使平衡移动如此的结论,这时你就能意识到平衡与反应速率就如此联系起来了。

  类似的,这种情况可以体目前任何时候,譬如自己做题、自己复习的时候,但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己要培养考虑和梳理的习惯。大家常说要多考虑,那样在这一部分,多考虑考虑每个子章节之间的联系,假如可以在整体上有一个把握,自然对一些综合性的大题不会感到素手无策。

  3、做总结变化有几种?每种都有哪些办法?

  反应原理其中一个要紧的考试知识点就是考察条件变化时相应的物理量会如何变化,对于这种问题很多同学一定很熟悉,总是会面对题目却记不了解。所以大家要说的是:功夫在于平常,精华在于概要。

  譬如平衡移动问题中,改变一个条件时别的物理量如何变化,平衡如何移动,如此的问题不少教辅资料上有详细总结,老师也会做整理概要,但重要在于,和之前说的一样:光看不做假把式。所有些概要,假如你只不过听过一遍看过一遍,自己不花点时间想一想、动手写一写,那样非常可能下次做题你还是要再去看一遍。所以,概括的工作,自己做一遍,胜过听十遍。

  4、谈计算要用方便办法时认清首要条件,面对复杂问题时找好办法,任何计算都耐心仔细。

  在高考考试中,至少有一道大题专门考察反应原理部分的理解与计算,所以这部分肯定是一个重头戏,总是一个答案就是好几分。计算问题有些简单有些复杂,但有一些共通的注意点:

  ①上课时老师会讲一些迅速计算的办法,譬如等效平衡法、中间容器法等等,不少同掌握感慨如此的办法计算起来可以节省时间。但重要问题在于,不少办法的运用是有它的固有首要条件的,譬如等效平衡法的应用就需要需要是投料成比率的状况。所以,假如不关注办法适用的条件,用迅速计算、方便计算还有哪些意义呢?

  ②有些问题看着非常棘手,这时就把自己所能写出来的东西先全部写下来,在已有东西的基础上去考虑通常用什么办法去做。这里不便于举例,只不过期望同学们记住一条:考试时再紧张,也稍微花点时间考虑:在你已有条件的基础上,你解决此类问题的常用办法有什么硬算法?转化法?然后从中找出你觉得适合的去尝试。

  ③最后就是需要强调的计算问题。不少同学常说:不就是算错了嘛,小问题。事实上,假如你常常算错,这一定不是小问题。计算出错是什么原因有不少,可能是由于打草稿太潦草、计算时常弄错正负号等等,所以我的一个提醒是:务必把为何会算错得问题从根本上揪出来,仅仅归结于算错却不了解缘由到底是什么,非常可能就成为了高中学习中的一个顽疾,影响的不止是化学这一门学科。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可能是很多同学高中化学学习中最头疼的一部分,重要原因就是对这部分常识非常陌生,与无机化学比起来有非常大不一样。另外一方面,有机化学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不止是单纯的物质,也有结构、实验、合成等等方面。在这一块内容的学习上,下面给出一些可操作性高的学习技巧:

  1、分门别类,逐个学会。

  有机化学东西这么多,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办法绝对不是值得倡导的。大家要掌握根据肯定标准分类,最常见的一个分类就是根据官能团来区别。简单来讲,就是根据双键、叁键、羟基等等来分类,分类可以不需要非常详细,但就是要把有相同点的东西放在一块。

  分类完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逐个把每一类物质具备的的性质、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知道了解。这里仍旧是推荐同学们自己画一张表,根据哪种结构是什么物质,什么物质又有哪些样的性质,哪种性质致使有哪些反应如此的逻辑去概括。当自己全部总结一遍之后,必然会有十分深刻的影响。

  2、怎么样串联,厘清条件。

  上一种办法目的在于教会同学们了解单独的某种官能团物质有哪些性质和反应,但同样要紧的是,要了解各类官能团之间是怎么样转化的。举例来讲,当你了解醇、醛、酸、酯等等各自的性质后,就要来考虑这一条线上面的物质是如何转化的,这就要去考虑醇到醛、醛到酸、酸到酯各自反应条件是什么,反过来酯到酸、酸到醛、醛到醇的反应条件又是什么。

  这里要强调的是,每个反应条件并非一模一样,千万不可以草率地推广。所以必须要好好区别,理清反应条件到底是什么。

  3、有疑就问,切忌拖延。

  惰性是每一个人都有些,这无可厚非。不少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碰到问题尝尝不求甚解,最多打个标记又放了过去。但有机化学中,这是一个非常紧急问题。由于在刚刚接触有机化学的基础阶段,所有些结构、命名、书写、概念等基本定义,都是后面要反复用到的入门知识。

  在整个有机化学的学习中,前后的关联性也十分强。假如开头或者中间有疑问,必须要第一时间弄了解。不少同学明明了解自己多少有不了解的地方,但就会习惯性地听之任之而不去补漏洞。事实上,只不过你不想花时间去问去学去弄了解,而不是你真的不在乎。克服拖延症是一个非常难的任务,但你需要去做。

  化学实验

  实验是高考考试中必考的内容,与理论相辅相成。有些同学对于实验这一部分感到头痛的表面缘由在于操作细节多、步骤复杂等等,但深层次缘由是对实验目的与每一步到底是在干什么根本不了解。在这一背景下,给出一些实质的建议:

  1、明确每一个实验的目的。

  无论是课内实验还是课外实验,做题也好,复习也好,不要急着去看实验如何做,第一步必须要明确实验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合成某种物质?还是为了除去杂质?还是为了检验物质的某个性质?只有了解实验到底要干什么之后,再去看每一步的操作才会看上去有理有据,自己就会了解每一步的目的是在做什么。

  2、牢记操作细节。

  这一级建造师议是针对课内一些常考实验的。很多实验考试试题反复考察的就是那样几个细节操作,而不是要你复述整个实验是如何做的。所以,譬如焰色反应中用铁丝不需要玻璃棒、提纯实验中的加料顺序等,这类常考的操作细节在平常题目、老师上课时一定都会多次出现,那样你要做的就是两个方面:①记住正确的答案是什么;②了解为何这么做才正确。

  3、反过头去联系理论常识。

  所有实验操作,都可以用理论常识去讲解。譬如为何硫酸将醇脱水的反应温度不可以过低不可以过高?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联系到这个反应本身需要的条件与温度过高会发生副反应。如此子大家就能依据理论常识去讲解实验现象,依据实验现象反推理论上它有些性质。所以,期望同学们千万不要把实验与理论割裂开,这两部分在化学中肯定是相辅相成的。

  有关常识

  1.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但氢的同位素氕却无中子。

  2.同周期的元素中,原子最外层电子越少,越容易失去电子,还原性越强,但Cu、Ag原子的还原性却非常弱。

  3.原子电子层数多的其半径大于电子层数少的,但锂的原子半径大于铝的原子半径。

  4.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通常等于其族序数,但F2 却不是。

  5.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渐渐减弱,但硒酸的酸性却比硫酸的酸性强。

  6.二氧化碳一般能来灭火,但镁却可以与它燃烧。

  7.氧元素通常显-2价,但在Na2O2、H2O2等物质中显-1价。

  8.元素的氧化性通常随化合价的升高而增强,但氯的含氧酸的氧化性顺序却是HC1O 〉HC1O2 〉HC1O3 〉HC1O4。

  9.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各周期元素通常是以活泼金属开始的,第一周期却是以非金属开始的。

  10.一般金属单质通常为固态,但汞却是液态。

  11.一般非金属单质通常为气态或固态,但溴却是液态。

  12.碱金属通常保存在煤油中,但锂却浸在液体石蜡中。

  13.碱金属的密度从上到下递增,但钾的密度却比钠的密度小。

  14.一种元素组成一种单质,但碳、氢、氧、磷等元素却可以组成几种同位素。

  15.金属单质的导电性通常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但锑、锗却相反。

  16.具备金属光泽又能导电的单质是金属,但石墨却是非金属。

  17.有机物通常易燃烧,但四氯化碳和聚四氟乙烯却不容易燃。

  18.物质的熔点通常低于沸点,但乙炔却相反。

  19.C12、Br2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氢卤酸和次卤酸,但F2却不可以。

  20.卤素单质与强碱反应通常生成相应的卤化物、次卤酸盐和水,但F2却不可以。

  21.实验室中制取HC1、HBr、HI都在玻璃容器中进行,但HF应在铅制容器中进行。

  22.氢卤酸通常是强酸,但氢氟酸却是弱酸。

  23.CaC12、CaBr2、CaI2都易溶,但CaF2却微溶。

  24.卤化银难溶于水,但氟化银却易溶于水。

  25.含有NH4+和第IA主族阳离子的盐通常易溶于水,但KC1O4和正长石等却难溶于水。

  26.重金属阳离子通常都有毒,但BaSO4却可用作钡餐。

  27.成网状结构的晶体通常都是原子晶体,但石墨却是原子晶体。

  28.晶体通常都由阴离子和阳离子组成,但金属晶体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

  29.共价键通常都有方向性,但H2却无方向性。

  30.有机物通常为分子晶体,且熔沸点低,但醋酸钠、醋酸钙等却为离子晶体,且熔沸点高。

  31.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通常都是离子化合物,但A1C13、BrC13等却是共价化合物。

  32.金属性强的元素,相应的碱的碱性也强,但A13 的碱性却比Fe3 弱。

  33.离子化合物中通常没有单个分子,但NaC1等在气态时却以分子形式存在。

  34.离子方程式通常表示同一类反应,但Br2 + SO2 + 2H2O = 4H+ + 2Br- + SO42- 却只表示一个方程式。

  35.强碱弱酸盐或强碱弱酸的酸式盐因水解而呈碱性,但NaH2PO4却呈酸性。

  36.盐类通常都是强电解质,但HgC12、CdI2 等少数几种盐却是弱电解质。

  37.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但10HNO3 + 3Fe2 =3Fe3 + NO + 8H2O 中还有还原产物。

  38.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但铅却不可以与硫酸反应放出氢气。

  39.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可以置换出酸中的氢,但铜却可以与浓盐酸反应产生氢气,2C u+ 4HC1=H2 + 2H[CuC12]。

  40.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钾钙钠却不可以[2Na +CuSO4 + 2H2O = Cu2 + Na2SO4 + H2 ]。

  4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排在前面的金属不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不溶于水的盐中置换出来,但铁却可以把银从氯化银中置换出来 。

  42.通常只可以用强酸制弱酸,但 H2S+CuSO4 = CuS +H2SO4、HC1O+H2SO3 =HC1+H2SO4、Br2 + H2SO3 = 2HBr + H2SO4等反应却可以用弱酸制强酸。

  43.酸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但氢卤酸与醇发生卤代反应。

  44.制取氯气使用固液装置,但制溴却须使用曲颈甑。

  45.启普发生器适用于反应物为块状、反应不需加热与产物难溶于反应液的气体,但乙炔却不可以用该装置。

  46.测量仪器的0刻度不是在上就是在下,但托盘天平的指针却在中间,温度计的0刻度在偏中下,量筒无0刻度。

  47.通常只有有机物才有同分构现象,但不少无机物如氰酸银与雷酸银 是互为同分异构体。

  48.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通常随温度找升高而增大,NaC1的溶解度受温度改变的影响非常小,而Ca2、Li 2CO3等却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49.氯化钙是中性干燥剂,可用来干燥酸性、中性、碱性气体,但不可以干燥氨气和酒精蒸气。

  50.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通常呈酸性,但NH3的水溶液却呈碱性。

  51.胶体中的胶粒通常都带电荷,但蛋白质胶体微粒却不带电荷。

  高考考试化学必记21条规律

  1. 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2. 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甲基橙 3.1红色 3.14.4橙色 4.4黄色

  酚酞 8.0无色 8.010.0浅红色 10.0红色

  石蕊 5.1红色 5.18.0紫色 8.0蓝色

  3. 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极:Ag+Hg2+ Fe3+Cu2+ H+Pb2+ Fe2+Zn2+ Al3+Mg2+Na+ Ca2+ K+

  阳极:S2- I- BrCl- OH- 含氧酸根离子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 依据化学总反应方程式书写两个电极反应式的办法:

  按电子得失写出两个电极反应式;

  考虑反应时的环境;

  使两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5. 解计算题时常用到的守恒规律:原子守恒、转移电子守恒、电荷守恒。

  6.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7. 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中学习化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Si、SiC 、SiO2和金刚石。原子晶体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如金刚石 SiC Si 。

  8. 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一样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9. 胶体的带电:通常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10. 氧化性:MnO4- Cl2 Br2Fe3+ I2

  11. 含有Fe3+的溶液通常呈酸性。

  12. 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NH3 、HF等。

  13. 氨水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

  14. 离子是不是共存:

  是不是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

  是不是有弱电解质生成;

  是不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是不是生成络离子;

  是不是发生双水解。

  15.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16. 熔点最低的金属是Hg ;熔点最高的金属是W。

  17. 雨水的pH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18. 有机酸酸性的强弱:乙二酸 甲酸 苯甲酸 乙酸 碳酸 苯酚 HCO3-。

  19. 有机物辨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两种物质。

  20. 取代反应包含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的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1. 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率混合,只须混和物的总水平肯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消耗O2的量是不变的。

 
 
更多>大智教育相关文章

考试报名
推荐图文
推荐大智教育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智学网-大智教育,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指导,我要自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