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有好几种,其中以纪念两千多年前楚国大诗人屈原这一种说法广为流传。下面是由我们给大伙带来的小学六年级喜过端午为题作文5篇,让大家一块儿看看!
小学六年级喜过端午为题作文1
“5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当听到这首儿歌时,端午节就到咯!
每年的这一天母亲一直非常早的就起来把屋里门外洒扫一番。然后会将筹备好的艾枝或者用艾蒿编织成“艾虎”插在在门楣两侧。小时候我还会跳着去抓上面的宝葫芦,母亲便会打打我的小手对我说:“这是驱虫避邪,以保安康的哦。”
假如你问我端午这天最期待的是什么,那肯定是包粽子了!
这天母亲像往年一样把新鲜的苇叶放在清水里,一片一片地洗干净,挂着水珠的苇叶,青翠欲滴,从老远就能闻到苇叶清爽的香气。糯米、蜜枣、豆沙各装一大海碗放在边上备用。开始包粽子了,母亲一只手拿两三片苇叶并排放在一块,另一只向内轻轻地一折,一个小锥形的粽子叶壳就做好了。然后捞起一把糯米垫在底下,母亲总还会用手指黏点水点进来,再用力压实,之后塞上一个大蜜枣,再铺上一层白色的糯米,你看,红红的蜜枣藏在厚实的“糯米被”中偷偷地笑呢。苇叶在母亲手中上下左右迅速翻转,最后用丝线紧紧地缠绕,一个好看的粽子就包好了。不多一会儿,母亲就包了一大盆。粽子下锅煮上几分钟,嘿!这香甜的味儿别提多好闻了!
边吃粽子边打开电视机,你会发现各地赛龙舟的节目。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主要风俗。特别在江南水乡,都要举行隆重的龙舟竞渡盛会,届时群“龙”下水,整装待命,一声炮响,比赛开始,条条长“龙”奋勇齐发,岸边的大家欢呼呐喊,一片龙腾人欢的节日氛围。
此外,端午节大家还有画门符,带香包等不少风俗。这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
小学六年级喜过端午为题作文2
“5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每到阴历5月初五也就是端午节,这首小诗就热门全球,没一个人不了解。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了。
端午节到了,大家要涂雄黄酒、包粽子、吃粽子、赛龙舟……虽然我和母亲没回老家和家人一块过端午节,但大家母女两个依然度过了一个开心的端午节。
大家进行的第一个活动就是包粽子。大家在新鲜的粽叶上刷一层油,然后把粽叶折成一个三角形,把米饭放进粽叶里,然后用一根细长的绳子捆着。大家母女两个齐心协力做好了一个粽子,接着大家又合作,做出了很多粽子。虽然粽子卖相不如何,但我感觉自己亲手做的更有意义。那大家为何要做粽子呢?我听过一个传闻。传闻屈原投汨罗江后,大家划船在江里日夜打捞,没打捞到屈原的尸体。大伙怕江里的鱼、虾把屈原给吃了,于是大家就做了粽子投入江里,等这类鱼、虾吃饱了,它们就不会去吃这个伟大的人屈原。
下面是吃粽子的环节了。我和母亲比赛吃粽子,看哪个先吃完。预备——开始!我立刻拿起一个粽子,把绳子剪开,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就像一个从没吃过粽子的似的。母亲也紧追其后,不愿服输。粽子就像很多的珍珠做出来的,既诱惑又美味。我的肚子开始胀起来了。我有点想放弃了,但我看到母亲还是坚持不懈,我心想:母亲都在吃,我必须要比过她。不一会儿,两盆粽子被我和母亲吃了个一干二净,就像变魔术似的。吃完了粽子,我还要到了母亲的表彰。
这个端午节我过得十分高兴。
小学六年级喜过端午为题作文3
立刻就要放端午节的三天假了,每一个人都暗自叫好。我却坐在椅子上深深地担心。有一次大家上口语课,外教问大家爱不爱端午节。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喜欢!”缘由是作业会不少。有个同学还加了一句:作业多得像山一样。
还好,作业并非很多,我总算是松了一口气,阴天也变成了晴天。
回到家,母亲正在包粽子。像以前我都是只吃不包。而母亲今天却让我跟她一块包,因为心情好,我便爽快地答应了。
关于端午节还有一个小故事:楚国大臣屈原受小人诬陷跳江自杀,大家为了不让鱼虾去吃屈原的尸体,便用粽叶包着糯米煮熟之后投入江中。这也是粽子的起源。
我不会包粽子,包一个粽子就跟打仗似的。我拿起两片粽叶,叠在一块,再笨手笨脚的,包成一个类似圆锥的东西,用勺子将糯米、肉和一些食材都包在一块,成了一个近似圆锥体的东西。最重要的一步到了,用线将粽子扎起来。我看了一下自己花了几分钟包出来的粽子,真担忧米会露出来。我仿佛已经看到了这惨不忍睹的画面。我犹豫了一下,之后就将粽子牢牢抓紧,再用空出的一只手去扯线。这里绑一下,那里又捆一下,总算是绑结实了。还好米没露出来,我还真有点佩服我一个人了。我用剪刀将线剪断,然后打了一个结,这才算完事。我看了一下手中的杰作,也不知哪来的自豪感。
我正计划再包一个的时候,母亲已经全部包完了。我将母亲包的粽子和自己包的“丑八怪”放到高压锅里去煮,熟了之后再一块放入冰箱。绿色的粽子外表是绿色的粽叶,里面包着的是深黄色的糯米,再里面含着的是大家对屈原的敬佩和对他死的惋惜。
小学六年级喜过端午为题作文4
第一幅
吃粽子,大伙基本都会想到非常多种口味,如豆沙,花生,菠萝,红枣……
而这个风俗,也跟据他而传开: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医生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阴历5月5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大家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而目前,大家吃的粽子多数是用艾叶包的,除去大家所吃过的竹筒粽子以外,而这个故事,就要追随到汉代建武年间了: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做梦梦到一人,自称是三闾医生,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将来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大家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这也就是大家目前为何要用艾叶包是什么原因了。
粽子大家都以为只有甜的口味,但让大家意料之外的是,粽子也有咸的味道。
第二幅
下面就要说插艾草了,艾草大伙都以为只有驱邪有哪些用途,其实艾草有哪些用途不小哦!
艾叶具备抗菌及抗病毒用途;平喘、镇咳及祛痰用途;止血及抗凝血用途;镇静及抗过敏用途;护肝利胆用途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菜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而艾草的秸秆枯了将来,通常都会扔掉,但这个时候的艾草也有不小有哪些用途,如: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传统药性理论觉得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用途。
第三幅
目前的端午虽然一些区域没划龙舟项目,但济南在大明湖上举行了划龙舟项目。在这炎热夏天,既能享受清凉的湖水又能感受风俗的快乐。
相传,从这年端阳节将来,每逢端阳,汨罗江上都要举行盛大的 龙舟 竞渡,再现当时抢救屈原的情景。从阴历4月中旬起,龙舟下水训练,“咚咚锵,咚咚锵!”的龙舟锣鼓,“划啰啰——加油!划啰啰——加油!”的龙舟号子,就在汨罗江上此起彼伏。到了端阳节这天,数十条青、红、黄、白等不同颜色的龙舟汇集江面上,一字儿排着。
划龙舟也不只在国内有,迄今,已经流传到了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可见,国内虽然是进步中国家,但悠久的历史哪个也不可以改变。
小学六年级喜过端午为题作文5
阴历的5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叫端阳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到今天已有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有不少古老的风俗和传闻,而每一个风俗又都是那样的温馨,那样的被人回味。真的让我刻骨铭心的是“纪念楚国的医生屈原”这个故事。据了解那时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立刻都划源于家的小船捞救,一直划行至洞庭湖,一直不见屈原尸体。当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块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场面甚是壮观。当大家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原医生时,第三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大家荡舟江河之上,后来也就渐渐演变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喂鱼。将来,在每年的5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赛、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故乡的端午节那天,每家每户一大清早是要插艾叶的。艾叶是一种一般植物,成长在野外的田间地头,无需呵护,却长得郁郁葱葱,蓬蓬勃勃,比较容易被人想起夏日里疯长的秋菊。趁着太阳还没升起,大家就把前一天傍晚采回来的的艾叶插在门头,挂在窗口。且不说可以去瘟辟邪,仅那沁沁润肺的馨香,就像是穿越田野的乡风,让老人小孩们都心生欢喜,正在恋爱的青年更是陶醉其中,倚在窗下舍不能离去。
我记得小时候在家乡,包粽子通常在端午节前两天就开始包了。每年端午前,河岸两边到处都是背着小筐采摘粽子叶的人。那个季节的河岸边,绿树成荫,青翠欲滴,风情万千,采粽叶的大家边是劳动了也是赏析了大自然的美景。采回的粽子叶,要先在锅里煮,然后放在水里泡,最后一片一片洗干净。在洗粽子叶的同时,姥姥也已经将糯米和红豆泡好。泡好的米放在一个大盆子里,盆子旁边摆好一个木材质的靠背椅,从椅背上垂下捆绑好的草来,以便能挂住包好的粽子。
姥姥喜欢端午节,大概是由于总能在这个时候大显身手吧。每每看见姥姥包粽子我都是迫不及待的,趴在旁边观赏一下午,看姥姥的皱纹里都要溢出蜜,来偶尔还偷偷抓几颗蜜枣塞进嘴里,乐得鼓起腮帮子使劲儿地嚼,不知有多甜!
故乡的端午节,就是如此浸透着浓浓的乡情、亲情。现在又是一年端午节,我又想起家乡的艾叶,想起了姥姥包的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