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印记作文
家乡,是夕阳下一曲乡间民谣,黄昏时牧童归来的乡间小路。家乡,是收藏在记忆里的一缕晨曦,一抹晚霞,一些炊烟,一枚月光。那样,下面是我们给大伙推荐的家乡的印记作文,期望大伙喜欢。
家乡的印记作文1
我已走得太远了,我的家乡。可走得再远,哪个又能把他乡认家乡?
我已离开太久了,我的旧友。可离得再久,哪个又能把往事化作一缕烟?
当《北国之春》的旋律再度飘来,我的眼角泛起了泪花,我儿时最喜欢的一首歌。歌声里我好像又回到了家乡,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往日的情景在眼前一一重现。
我看到了童年的自己,那个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遇见生人会害臊,看着天空会发呆。害怕孤单却常常孤单,容易满足也容易哭。
期盼长大,由于长大后能做很多孩子子不可以做的事情。对明天充满了期待,对将来满怀着信心,总相信等着我的会是个漂亮的生活。
我看到了那个走在放学路上的少女,马尾轻摇,衣袂飘飘。田间小路有野蔷薇在随风飘落,晚霞映红了西边的天空。
我手捧席慕容的《七里香》,一遍一遍地默读着:在绿树白花的篱前,曾那样随便地挥手道别。而沧桑的二十年后,大家的魂魄却夜夜归来,微风拂过时,便化作满园的郁香。少年的我呀,怎么样能读懂这份沧桑的心情?
这个时候,我的伙伴正走在我身旁,我的爸爸妈妈正等待着我回家。我还不懂什么爱恨离愁,世态炎凉。还不知道原来成长就是一路探寻一路丢失。
我看到那个令我脸红的少年,正一边走一边含笑看着我。我想说等等我呀,和我一块走吧,可是我终没勇气开口。看着你越走越远,我努力想去追赶,可是你走得好快呀,任凭我怎么样呼喊,你还是不见了踪影。
我的少年,是否了解这一走就是永远,这一别就是经年。是否了解你将是我最甜蜜最痛苦的回忆,你的名字从此和家乡连在了一块。假如我能预测我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你,我将不会叫你随便地从我眼前飘走。
都说初恋时大家不会爱情,其实,初恋不会的是爱情的变数和人性的复杂。初恋总是是毫不作假毫不功利,最纯真的、最值得把握的爱,是人情感的一种本能。只不过那时的大家没勇气和能力去担当这份感情,最后只能和生活中的最好看的失之交臂。
我看到我的爸爸妈妈还是中年时的模样,劳累了一天的爸爸正就着小菜,慢慢地品几口小酒。如此的时刻,是爸爸一天里最为放松和开心的时候。只不过我不解为何酒有这么大魔力,被人在半醉半醒之间好像什么都想的非常开。
妈妈正在园中涮洗衣物,她的身旁有洁白的栀子花正吐露着郁香。年幼的我在作文簿上写下如此惊艳的话:此时的世界这样静好,却不是我想要的世界。我渴望远走,渴望飞翔,渴望外面的世界,我的梦想在远方。哪个又能想到多年将来,我渴望的却是这旧日时光。
家乡,离开你后,我成了一个没人领养的孤儿。这里有我朝思暮想的亲人,有我纯真可爱的伙伴。有我童年的足印,少年的梦想。我没办法忘记,也难以割舍。
在一次次与你挥袖之际,我带不走一片云彩,只带走了铭心的记忆和无尽的思念。
家乡的印记作文2
这是一个漂亮清静的地方,在她的怀抱里,我感到非常踏实非常温暖。我深爱她透明的天空。眷恋她肥沃丰美的土地。她的人民勤劳朴实又不失热情。她的庄稼茁壮青翠。他的水甘甜可口,沁人心脾。她的空气漾汐着醉人的醇香。
记得小时候她并没目前这么迷人,那时候,天天被奶奶从暖和的被窝中拎起,无精打采的跟着她去晨练,或许天天早晨都是迷迷糊糊的,或许是由于畏惧晨练,它在我儿时的印象中就像奶奶床底下积满灰尘的大木箱,是那样的苍老,那样的孤寂,离我又是那样的遥远,让我记忆犹新的只有晨练后的一个鸡蛋饼,一碗豆浆,亦或一碗馄炖。
有条河,横跨这座城市——通扬河。
涓涓流水,悠悠千载,碧色的通扬河半跨半围的流过,她的河畔,是我可爱的家乡,那里有楚楚可人的故事,有渔歌唱晚的温馨,有黄发垂髻的恬然。
站在桥上,伫立凝神,柔柔碧波,幽幽小镇,这所有勾成了一种极其和谐的家园环境,一派欣欣向荣的祥和景象,一种安谧安静的幸福生活。我并不急于离开,总感觉有个声音在召唤我,那条河流仿佛有不少话还未诉尽,有不少故事还没讲完。它虽没长江‘江间波浪兼天涌’的浩瀚壮阔,也无黄河‘咆哮万里触龙门’的磅礴气势,然而她却用她甘甜的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用妈妈般的柔情造福河畔儿女。
河的那头是繁华的`市区,那里矗立着一座座新崛起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街上车水马龙,行人穿梭如织,是一个典型的现代化城市。那里的人没扭捏作态的妖娆,也没有故弄玄虚的斯文,家乡的人啊,永远是那样淳朴善良,平易近人。
风,柔和了很多,它带来了雨水,滋润着干燥的城市,城市贪婪地吮吸着,哼着悠扬的小曲儿,不论是正在建设中的高楼,还是古朴小巷里的叫卖声,亦或是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它们都一同演奏着城市的变奏曲,有激进,有舒畅,有优美,有低沉,当然也不乏出人意料的一个小插曲,它就像爷爷手中常握的那杯茶,不是大口咽下就能品出味来的,它就像奶奶的大木箱,不是尘封多年后一刹那打开就能了解的。无人不留恋,也无人可以真的读懂……
这就是泰州的魔力,也是我爱它是什么原因。
家乡的印记作文3
我的家乡,在盐城,姥姥家就是我脑海中家乡的印记。那儿的一方一亩,一针一线,一粒米,一块土,都带有家乡的味道,但这并非重点,重点在于,那家乡的麦芽糖。
听妈妈说,小的时候,只须一听到敲击铁块的那种清脆的、欢快悦耳的声音,一群小孩就会飞速地拿出早已藏在门旁的旧衣服鞋子,或者有时什么也不拿,紧紧握着手里的1毛钱,飞快地冲外出去换糖吃,那换糖的老爷爷,总会笑眯眯的给大伙每个人敲下一块大大小小的淡黄色的麦芽糖,捧在手里香气四溢,阳光下棱角分明,再细看时,却又怕它化了,于是理所当然掰一块的塞进嘴里,顿时唇齿留香,大伙你看看我,我看你,哈哈一笑又一哄而散去草垛边做游戏。也不知是否如此的,但妈妈每次讲到这儿时双眼都会发光。字典上说,麦芽糖是白色晶体,但这点我倒不同意,每一次吃的麦芽糖都是淡淡的黄色的不透明的糖块。
头一回吃麦芽糖应该是在刚会记事那年。一个老爷爷用老家土话叫卖着麦芽糖,母亲非常热情地和他打招呼,叫他爷爷,后来才知晓母亲儿时总去他们家换糖吃。老爷爷敲了一块给我,握在手里硬硬的,拿一小块含在嘴里,不一会儿就软了,用牙齿嚼一嚼,还会黏在牙上;甜味就不需要说了,可与平时的糖不一样的是麦芽糖里多了一份泥土的幽香与淡淡的非常朴实的味道,它的里面有麦子这种农作物里独特的绵柔。它不被咬时是硬的,厚实的,含在嘴里时又好像被这温热打动,多了几份酥柔。
老师们小的时候肯定吃过麦芽糖吧!这糖我在四川旅游时也吃过,可一直感觉没家乡的麦芽糖正宗,心里多了一份归乡的心。
麦芽糖以一种朴实的、低调的身份出目前大家的世界里,也不知是何时何人创造了他,让它流传千古,糖中有一股淳朴的民风融入其中,也不知该怎么样表达,好像没一个词汇可以衬托出它的美,它的质感,它的形态,它的品质,独一无二。我实在找不到一个词汇,可以表达出我对麦芽糖的感受。它与麦子无比完美的融合了,以一种容易见到的形态结合了。它并不如费列罗那样包装的那样奢华,也不如悠哈奶糖那样小巧可爱,但它在很多人看来,是家乡的印记,是儿时的甜蜜啊!它是人、天、地三者完美合作而幻化成的一种经过汗水心血融汇成的物体,而我的文笔又是多么的浅显而苍白啊。
我家乡的印记,就是这一块块、淡黄色的、不透明的麦芽糖,那承载着很多人儿时回忆的麦芽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