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各学科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学科学习方法  脑力开发  演讲与口才  小学学习方法  记忆力  初中学习方法  资讯  英语 

2021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新年征文

   日期:2021-02-25     来源:www.zhixueshuo.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569    评论:0    
核心提示:新年是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盛大的节日,它以深厚的文化内蕴和独特魔力延绵千年,也以温暖人心的家常味道和风俗习惯创造出人间最好

新年是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盛大的节日,它以深厚的文化内蕴和独特魔力延绵千年,也以温暖人心的家常味道和风俗习惯创造出人间最好看的的烟火气。今天我们整理了2021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新年征文五篇供大伙参考,一块儿看看吧!

2021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1

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新年。每到新年,大家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这个时候是孩子子们最开心的时候,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

“年”是哪种?“年”是彩色的。鞭炮、灯笼、红包的红,对联、“福”字的金,新衣服的彩,再加上烟花的绚烂,一下子就凑成了一个彩色的“年”。从鞭炮的火药味中我嗅出一股浓厚的年味。

“年”是哪种?“年”是香香的。大年夜,家到处是糖的甜味、糕点的香味、腊肉的鲜味、海鲜的腥味…家的亲人都聚到一块吃饭,大伙畅谈这一年里的趣事和收获。一同畅想美好的将来。我从饭的香味中感到了一股浓浓的年味。

“年”是哪种?“年”还是暖暖的。只须“年”来了,父母就会好好地休息下来,陪我念书,陪我看报,陪我去做不少我想做他们又没时间陪我做的事,有父母伴随,“年”多么暖暖啊!只须“年”来了,我的“小小银行”就会塞得满满的,由于长辈们都要给我压岁钱,我可以趁机发一笔小财,这部分钱我可以用来帮所有需要帮的人,哈哈,如此大伙都温暖了,“年”多暖暖啊!也只有“年”来了,不少外出打工的人才能赶回家团聚,使他们品尝、享受着团圆的温馨和幸福,“年”多暖暖啊!

“年”,我喜欢你的色彩,你的味道,你的温暖,愿你永远伴随着我!

2021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2

“一夜之间连双岁,五更以内是年”这副对联道出了岁末年首的更替变换,说明了年的真的含义。

“春节”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新年,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节日,也是最古老的节日,是每一个中国人难以忘怀的日子。春节在每一个人的记忆中都有自己难忘的回忆和新年对将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其实,在国内古老的农耕文明中,受季节时令的限制,大家对年的认识也比较宽泛。常说进入腊月就是年。进入腊月,也到了农闲时节。天气转冷,食物也易存放,大家开始置办年货,储藏物品,忙忙碌碌,开始筹备春节,一直忙到年底。整个正月,大家都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走亲访友,好不热闹。一直到2月初中二年级才算过完年。开始春耕备播。

我小时候,也就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大家农村还是生产队集体所有制,和目前相比,比较贫穷,春节也没什么好筹备的。好是那一年的,进入腊月,生产队每家每户分几斤棉籽油即使很好的啦。除夕不久前,能割上几斤猪肉算是最好的春节礼物了,小麦面水饺也只能在春节的时候吃到,平常是没这口福的。所以大人孩子儿都盼着春节,由于只有春节才可以吃得好,穿得好。平常吃的穿的和春节是大不同的。

当年学校每年都是腊月23放假,放假后小学生就像出了笼子的小鸟,无拘无束,想如何玩儿就如何玩儿。这是,我就给爸爸妈妈要几角钱,和几个小伙伴儿一块去赶年集买鞭炮。当时赶年集,大人孩子儿通常都是步行前往,大家村离集店比较远,和几个小伙伴赶集来回要走十四五里路,也不感觉累。年集上人山人海,拥挤不堪,有时几个小伙伴儿被挤得七零八落,哪个也找不着哪个。没方法,最后只好各自回家。当时的鞭炮是13个头一挂,价格一角三分钱。我一般买上三挂,回家也不可以随便儿放,需要是除夕下水饺时放一挂,大年初中一年级起五更时放一挂,剩下的一挂只有等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放了。当时有人说,以前的鞭炮有几百几千头一挂的,我听后如何也不相信,心想目前能买上几挂13个头一挂的即使很好了。卖鞭炮的人一般站在桌子上,旁边放着盛鞭炮的木箱子,一边叫卖一边放鞭炮,那状况真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有时真不知把人挤到哪儿去了。那时的鞭炮都是用旧报纸人工卷制而成的,包装也非常简陋,用旧报纸包上即使成品了,也没什么商标出厂地址什么的。不像目前,不管什么东西都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装。不过,那时的鞭炮倒是挺响的,也没假货。

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分产到户,大家的收入也有了非常大的提升。这个时候进入腊月,农村是农闲时候,大多数人开始筹备春节的东西。这个时候的物资也丰富了,海商品也运到了内地,南方水果儿也运到了大家北方,很大地丰富了大家的物质生活,满足了大家物质需要。当时在农村,常常会看到喝醉酒的人跌跌撞撞在大街上走,有些人显示自己有酒喝,喝酒成了当时的时髦。那些年,有一部分年轻人人从除夕晚上一直喝到大年初中一年级的早晨,喝的醉醺醺地直接去拜年。看来大家真的是有钱了,富裕了。其中有一年我村南面的一个村庄,从除夕傍晚到大年初中一年级早晨鞭炮声一直没停过,整夜没间断。这家放了那家放,你家响了我家响,哪个也不示弱,鞭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毫不热闹,节日氛围浓厚。后来我问他们村的人:“你们村得筹备多少鞭炮啊?响了一夜,真是富裕的响声在外了。”

目前春节和以前有非常大不一样。进入腊月,一般不需要再筹备春节的年货啦,想什么时间买直接去超市儿就好。想买什么,超市物品齐全,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新鲜、便宜的物品很大地满足了大家的物质生活需要。天南地北的一家人,年终总要相聚在一块,过个团圆年,这是春节的最根本的归宿,也是团圆年的意义所在。爸爸妈妈对子女的期盼,子女对爸爸妈妈的关爱,通过春节诠释血浓于水的亲情。一顿团圆饭,彰显家庭和谐美满幸福。目前亲朋好友春节相聚,交流交流,相互知道,相互关照,回忆往事,畅想将来,达成我们的生活梦想。没了昔日的觥筹交错推杯换盏的喧闹,增加了和谐温馨的促膝交谈。除夕夜,每年的《春晚》给全国人民呈现了一场丰盛的文化盛宴,给新年增添了节日喜庆氛围。我想,2021年的《春晚》会更与众不同,更值得大家期待,由于大家获得了脱贫攻坚的决定性胜利,2021年是大家国家十四五的开局之年!

2021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3

年近花甲,提起春节,内心有不少感触,有对小时候贫寒生活的酸楚,也有对长大后社会走向富裕的欣慰。

六七十年代,大家的国家还非常贫穷。因为当时计划生育还没有开始,基本上每家都有好几个小孩。因为小孩多,科技又不发达,大伙都过着非常艰辛的生活。春节简直就是过难关。

大家的童年是没压岁钱的。钱,在那个年代是最为贫乏的东西。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手里剩不下几个。不要说农村,就是城市,由于小孩多,连吃饭着装都是问题的年代,能发压岁钱的人家是少之又少!几乎没看到过哪个家小孩兜里有零烧钱。

那时候春节也可以吃上肉。非农业的吃肉凭肉票去指定的地方进行定量购买,而大家农村人是要靠集体饲养牲口到新年时宰杀才可以吃上肉的。也只有过新年时才可以吃上,由于生产队一年才能喂大一头猪,五六口的人家,能分到二三斤肉就很好了。所以,感觉小时候吃过的肉是多么的香!大家家每年分肉几乎都是让我去领,用娘的话来讲,就是我有福,喜欢吃肥肉!

那时候农村是没电的。过新年的时候,有的大人会给小孩提前买个或自己做个灯笼,以便新年期间晚上出来玩耍时照明用。其实,灯笼是非常不安全的照明用具,蜡烛粘不结实,稍微不注意蜡烛一歪就会燃起来的,有时还可能引失火灾,所以小伙伴都非常小心。尽管这样,灯笼仍然给那时的小孩们带来很多美好的记忆。小孩们可以在大人的伴随下去串门,去跟小伙伴们显摆一下自己有个灯笼,比一比哪个的最美丽。在经济几极度贫乏的年代,在春节时能拥有一盏好看的灯笼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

春节能穿新衣戴新帽的的确有,但多数状况下只给老大制作,一件衣服往往是老大穿小了才会轮到老二穿。我上高中的时候,同学们不少都穿带布丁的衣服。看看近两年兴起的千疮百孔式的衣服,作为大家那个年代过来的人,还真是如坠雾中。

时光如流水,社会在进步。改革开放,着实让中国富强起来,新年时那腾起的烟花,骄傲地在夜幕上绽放,五光十色,千姿百态,舒展着我们的光彩。叫嚣的钻天猴,喷失火光,冲向苍穹。满街悬挂的大红灯笼给月亮增辉与霓虹媲美,好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观!踩高跷,玩花船,热闹的元宵节给新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年味不再只是年前的鸡鸭鱼肉飘香,瓜果流蜜蔬菜满屋,它留下了漫天云烟的烟火味,满地纸屑!哪个家不在这太平盛世释放一下走向富裕的喜悦情怀!特别除夕的傍晚和大年初中一年级的凌晨,鞭炮齐鸣,响彻云霄!

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近几年党倡导保护环境,漫天的硝烟消失了,蓝天白云再现了。节俭取代了铺张,平和战胜了膨胀。大家正在以一颗安静地心,以一颗平时的心迎接又一个新年的到来!

但愿我的祖国愈加美好!

2021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4

微风不燥,阳光渐暖,渐近年关的农家小院,宁静而祥和。

“乐乐,你们什么时间放假?”妈妈捧着手机对着屏幕那边的孙女乐不可支。

“奶奶,快放假啦!大家今年早回去,一放假就回去……”我侄女的小脸像绽开的向日葵,从小奶奶就是她的太阳,照顾她长大,什么时候都亲不够。

“爷爷奶奶想你哩,放假就回来哈,给你父母说,奶奶给你留着好多美味的……”

…………

周末回家,我在厨房叮叮当当做饭,锅碗瓢勺碰撞出幸福的交响曲!妈妈和她远在南方的孙女通过微信视频亲热地聊天,即便面对面还想念的不能了,惹得我这当闺女的都醋意萌生啦!这也不怪她们,由于疫情,弟弟一家三口去年新年就没回家春节,老两口心里空落落的,他们的内心时常被这份浓浓的思念和牵挂填的满满的。弟弟说今年肯定早回来,多住些日子,陪陪一生操劳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整天掰着手指头数着他们回来的日子,常常问我学校什么时间放假,其实是侧面打听他儿子一家什么时候回来。那份想念啊,真是望眼欲穿。

去年刚刚踏进腊月门,爸爸就开始筹备年货。虽然我一再给他说超市随时开门不需要买那样多东西,够用就好,可是他偏偏不听,觉得春节就得多筹备年货。以前日子苦,供大家姐弟两个念书年年日子都紧紧巴巴,春节大家是不敢奢望有多少新衣服,有多少美味的。只须一家人平平安安,不发生火上浇油,雪上加霜的事就非常欣慰了。这部分年我和弟弟都如愿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家的日子也日渐殷实起来,美食新衣已不再是只有新年才盼望的奢侈品。但“年”在爸爸妈妈一辈的眼里还是至关要紧——像小鸟一样飞翔的儿孙们会团聚在他们身边,平常宁静的小院如鸟巢一样叽叽喳喳,热闹非凡。

冰箱里日渐满了,牛肉、羊肉、海鲜、排骨……上上下下满满当当;零食柜也满了,瓜子、花生、糖果、高兴果等各种美食充盈其间,都快关不上门了。对联也买了,爸爸有文化,那些大红春联都是他精挑细选的,富有浓浓的书香味;“默默无闻育出桃李满天下,拳拳有志造就栋梁兴中华。”,“传道授业含辛茹苦,树人培才鞠躬尽瘁。”……爸爸边赏析边嘟囔:“等臭小子回来让他贴……”言语中充满骄傲和欣喜!

妈妈扎着围裙忙得像个陀螺,把每一个房间里里外外打扫得一尘不染;蒸各式各样的花糕,那些洋溢着枣香的年糕蕴含着来年的吉祥如意;蔬菜水果更不需要说了,大篮小篮往家运,仿佛买多少都不够春节用似的……嘴里念叨着:“过个年真累,把腰都累折了,腿都跑断了……”但她老人家依旧快乐地忙碌着,眼角眉梢的皱纹里都藏着笑。

腊月二十六本来是弟弟一家到家的日子,电视新闻上播报因突发新冠肺炎病毒全国告急的消息瞬间铺天盖地般袭来。为了人民的安危,有效预防病毒传播,党中央急令封城,封村,禁止走村串户,禁止聚集拜年……举国上下响应党中央号召,居家隔离,控制疫情。大多数在外工作的游子不可以回家春节,弟弟一家也不例外。弟弟的一通电话让忙碌的爸爸妈妈静下来,看着一堆年货发呆,仿佛瞬间丢了魂。直到我那懂事的儿子留在老家陪外公姥娘过新年,他们脸上才泛起久违的喜悦。

那是不平凡的一个新年啊!是所有人心中抹不去的印记。疫情挡不住时间老人前进的节奏,今年的新年又翩翩而来。新冠肺炎病毒仿佛一个怪兽,再一次在北国掀起波澜。为了祖国的安宁,为了人民的健康,今年应该也是一个安静的年。弟弟的回家梦,爸爸妈妈的团圆梦又要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爸爸妈妈非常乐观:“不就是春节吗?只须你们平平安安,在哪儿过都一样,咱听国家的话……”听到这部分话我心里释然。

周末给爸爸妈妈买了一部小白机,超大内存,好看的视频,极速上网。透过屏幕爸爸妈妈年里年外都能随时看看他们的小孩,每天和小孩们团圆!

2021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5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进了腊月门,日子一每天过的快了起来,眼看着就过罢了小年,新年愈加近了,心里却再也没了小时候那种对新年的期盼。儿时那浓浓的年味和记忆里过新年的快乐已惭行惭远。

在我的记忆里,我家的年味儿是从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开始的。每年的小年这天,奶奶都会用高梁秸的光滑节段早早的扎好小马,只待太阳落山,奶奶那已喂饱草料的小马便要驮着灶王爷到天庭向玉帝汇报工作去了。奶奶一边摆上糖瓜、点心等几样贡品,一边口中念念有词:“灶王爷,心地善,吃完糖瓜飞九天,请到天庭言好事,风调雨顺保平安”.在奶奶真诚的祭灶声里,新年一每天的就来到了眼前。

过了腊月二十三,大家家迎新年的大幕便徐徐拉开。过新年的1、个项目,便是奶奶的重头戏--摊煎饼。

每到寒假前一两天,奶奶便算好了放假的日子,反复找大家验证准确的日期,和大家姐妹几个商量,放了假跟着她去推水磨子怎么样?等我和妹妹们痛快的应承后,奶奶便筹备好几个中号或大号的盆,分别按比率泡上豆子、高梁、大米、麦子等好几种杂粮,大约泡上两天两夜的样子,等这部分粮食都日渐胖了起来,大家也到了放假的日子,父母忙着筹备年货,奶奶便挪动着她那双三寸金莲的小脚,率领着大家几个半大不小的小孩,跟她到有水磨子的邻居家推磨。

水磨是由上下两块又厚又圆的大石头组成,上面这块中间留有放粮食的圆孔,两块圆石相对的面都凿的凹凸不平,便于把粮食辗碎。奶奶一遍遍用清水把磨子涮干净,为大家用绳子绑牢磨棍的头部,嘱咐我和妹妹们要匀着用力,走快的时候都快走,走慢的时候都慢点走,大家几个假如步调不一致,磨棍就会掉下来粘上磨好的粮食糊糊。奶奶负责向圆孔里添粮食和水,确保磨出的水糊浓度适合。我和妹妹们一般会在磨道里一会走一会跑,弄的磨棍常常掉,粘的上面满是粮食糊糊,奶奶也不恼,一边嘱咐大家下次注意点,一边还表彰大家人小力气大,孩子办大事等等,把大家一个个夸的心花怒放,越干越带劲。这部分粮食大约得磨一上午的样子,直到大家都累的都不想走了,头发和小棉袄也被汗水浸湿,两大盆粮食才能磨成白花花的粮食糊糊。

下面就到了奶奶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奶奶摊的煎饼又薄又匀,在大家村是公认的NO1.

奶奶在厨房打扫好的空地上,用三块砖头支上摊煎饼用的鏊子,把粮食糊糊盆都端到身边,筹备好所需要的工具就开始了摊剪饼的工作,鏊子下面用麦秸杆小火慢烧,鏊子上先用炊帚疙瘩涮上一层油,然后舀上两勺粮食糊糊,用拐子把水糊均匀的摊开,灶下慢慢添少许柴草小火慢煨,等鏊子上的煎饼上面没水分快熟的时候,奶奶便用镪锅刀小心翼翼的围着鏊子镪一圈把它翻过来,等煎饼两面金黄,一张薄如蝉翼的煎饼就做好了。这个工作奶奶得做整整一天,摊出的煎饼摞起好高,足够大家全家人吃上十天半个月的。等摊完煎饼,奶奶会一边锤打着又酸又痛的腰,一边露出认可的笑容。每次煎饼摊到最后的时候,奶奶会在剩下为数不多的面糊中加入盐和五香面,为大家这部分贪吃的小馋猫摊上一些又香又酥的小煎饼。美味极了!奶奶摊的煎饼是我吃过最好看的味的煎饼,既便目前用机器做出的煎饼也没办法与其相媲美。

每年过了腊月二十六,奶奶和母亲便整日在厨房忙碌,蒸花糕、包大包、做花卷、煮肉炸丸子。我放了寒假没事,也常想跑到厨房去帮忙,可每次都被奶奶给撵出来,嫌我爱说话,尤其是心疼我时不时拿她那为数不多,蒸花糕用的大红枣吃,即使我数一数打好几块花糕了奶奶也不乐意,说春节的东西不可以数。忙忙碌碌几天后,枣卷、花糕、包子就装了满满一大缸。

每年煮肉的日子是我和妹妹们最盼望的日子,这天母亲会用大锅煮肉,大铁锅里放上花椒,茴香等大料,添上水,再放上切成块的肉便开始点火,这个时候母亲会把平常舍不能烧的成块干木柴添进灶堂,蓝蓝的火苗呼呼的舔着锅底,肉香味一会儿就溢满整个小院,我和妹妹们这天也顾不能出去玩了,一会儿跑到厨房问一遍:“妈,咱们的肉快煮好了吗”母亲一直笑着说“快了,快了,煮好了叫你们,都出去玩吧”!大家眼巴巴的等着母亲掀开大锅,为大家每一个人找一小块儿带肉的骨头,然后从上面撕下一块块的流着油的小肉条塞到大家每一个人嘴里,看到大家吃的心认可足,母亲的脸上满是爱怜的笑容。

腊月二十九这天,大家几个小孩的任务就是跟着平常不如何爱劳动的父亲打扫卫生,父亲指挥着我和妹妹们桌子底下床底下通通打扫一遍,平常用不着的大盘子小碟子也统统的搬出来刷洗一遍。平常爱着急的父亲这几天脾气变的好了很多,也不如何大声呵斥大家了。那几天感觉特别幸福!

我最喜欢的还是跟着父亲贴春联,大家家贴春联一般是腊月二十九的下午,母亲打好浆糊,父亲就携带大家几个开始分工劳作,我负责在裁好的春联中找出每一个门的上下联、横批、门心,或许对文字的热爱就是缘于对联上的文字。妹妹们负责传递,父亲负责在扫干净的门上刷好浆糊粘春联,家有大小六七个门,这项工程一般得耗时半个下午,等红彤彤的春联贴完,小院子里春节的氛围就更浓了

新年的高潮时期,一般是年三十的傍晚时分,那时家家户户门口都燃起小堆的柴火开始放鞭炮,这个时候,最兴奋的就是大家这部分满街跑的小孩们,大家都把早已筹备好的滴滴筋、小摔炮、二踢脚拿出来,一边点一边满街的跑,去各家门前去捡没响的哑炮,真是快乐极了。等大家在大街上疯跑够了,就到了家家户户开始喝辞年酒的时候,一般是同宗近亲围坐在一块,一边喝酒一边拉家常,从家长里短到到今年的收成状况;还有家有哪些喜事愁事;小孩们学习如何?谈话内容无所不包,直到午夜10点左右才各自回家。

午夜12点是大家家最有仪式感的时刻,父亲最喜欢在辞旧迎新的午夜燃放他精心筹备好的大鞭炮,当春晚接近尾声,父亲开始隆重亮相,从11点55分父亲开始登上房顶,把鞭炮缠满筹备好的长杆子,11点59分50秒左右,地面筹备点火的母亲开始筹备就绪,只待父亲一声:“点炮”,大家家这挂长长的鞭炮就开始噼里啪啦的响起来,一年之中,父亲最在乎午夜这次放鞭炮,他一般需要自己家的鞭炮燃放时间最精确、声音最响、燃放时间最长。等放完鞭炮父亲从房顶上下来,整个人早冻了个透心儿凉,心情却开心的像小孩一样,一边下梯子,一边念叨:“我听了,今年还是咱们家的鞭炮响的时间最长”。

等吃完午夜十二点新年的1、顿饺子,奶奶和父母给大家每一个人发完压岁钱,要去休息了。父亲这个时候会扶奶奶端端正正的在太师椅上做好,然后恭恭敬敬的双膝跪地,嘴里说着:“娘,忙了一年,您辛苦了,儿给您老人家磕个头”,然后依次是娘给奶奶磕头,我和弟弟妹妹们给奶奶磕头,奶奶一边扶起大家,一边说:“别磕了,别磕了,目前都不兴这个了”,脸上却露出幸福的笑容。那时父亲也特别盼望大家春节时给他磕头行礼,是我这个老大没带好头,总感觉那是封建礼教,再加上总有的不好意思,一直也没能把父亲这个孝礼传承下来。

打发大家老的小的一个个都睡下,母亲便开始拿出大家初中一年级要穿的新衣服,一件件的检查收尾,看看还有哪件没订好扣子,哪件没撩好裤边。还有哪双新棉鞋没穿鞋带砸扣眼。等做完这部分扫尾工作一般都到了凌晨一两点,眯上一会就得早早起来下饺子,筹备早吃完饭到各家拜年。就如此,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迎来了崭新的一年。

现在大家的国家愈加富强,人民的生活小平持续提升,家家户户吃的、穿的,每天像春节,但年味却愈加淡了,心里再也没了儿时对新年殷切的期盼!

 
标签: 作文 话题作文
打赏
 
更多>大智教育相关文章
0相关评论

智学网-大智教育,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指导,我要自学网站